2016年4月30日 星期六

《每日新眼光》2016/04/30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16年 04月 30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慈愛的教導

參考經文:《 以賽亞書23章1~18節》

這是上主──萬軍的統帥所計畫的;祂要終止他們肆無忌憚的傲慢,要使驕傲的人變為謙卑。(以賽亞書23章9節)

慈愛的教導

有許多人認為舊約的上主是殘忍的,因為常看見上主生氣時,就用激烈手段懲罰人,如戰爭、瘟疫,或其他手段使人受苦。不可否認的,對人來說這些確實很殘忍;但事實上,往往是以色列人不信上主,背棄和上主的立約,外邦人作惡多端,上主才懲罰他們。儘管受苦是他們自作自受的結果,但這類似毀滅性的懲罰,實在讓人很難聯想那是慈愛施恩典的上主所為。甚至如約伯的遭遇,只因上主和撒但打賭,上主就默許撒但讓約伯受苦?這實在令人難以想通,為何慈愛的上主默許這樣的事發生呢?

以賽亞書23章1~18節有關腓尼基的信息中,提及泰爾城、西頓城將受到上主懲罰,將遭到敵人毀滅。他們被毀滅的原因是「他們肆無忌憚的傲慢」(9節),而上主的目的是「要使驕傲的人變為謙卑」(9節)。特別是經文告訴我們,70年後,泰爾將恢復原本的繁華(15~18節),最後泰爾人更將成為敬畏上主、願意奉獻的人。泰爾人因為上主審判,生命也得到改變,使他們得著祝福,不再是驕傲的人,反而成為謙卑服事上主的人。因此可以這麼說,上主的懲罰是「慈愛的教導」。

近年來,世界上有幾位知名的牧者受到醜聞、官司纏身,甚至被判有罪。無論最後審判結果為何,無論他們是否真有做錯事,這樣的事件總提醒我們,當人有成就時,常不自覺變成驕傲的人,而上主的懲罰也會臨到。或許很多人仍認為這些名牧不會犯錯,但這也可能落入一個陷阱,就是他們無形中取代了上主在人心中的地位。只有上主不會犯錯;因此,即使他們終究無罪,但遭審判的過程仍可能是上主慈愛的教導,為讓他們不成為驕傲的人,不自認了解上主一切旨意與計畫,而是做一個謙卑服事上主的人。

上主在我們的生命中有祂的計畫,即使我們在犯錯中被上主審判,但仍相信上主期盼我們不再倚靠自己的能力,而是謙卑倚靠祂,好讓我們成為願意奉獻自己,並虔誠敬拜祂的子民。即使我們如約伯一樣,遇到苦難不是因為被上主審判,但這個苦難仍是一個教導,使我們如約伯一樣,無論處境如何,仍能堅定信靠上主。或許,我們無法明白生命中遇到的一切苦難的原因,但相信上主有祂的計畫,並在當中有「慈愛的教導」。



默想:

在人生中,我曾遇到多少苦難或挫折?那些是上主對我的審判嗎?或是祂對我有特別的計畫?這些事上,上主給我的信仰功課為何?

祈禱:

慈愛的上主,在遇見苦難或挫折時,我總是充滿抱怨與苦毒,求祢讓我了解,無論是否因為我犯錯所帶來的審判,我都願意在這當中看見祢對我的教導。奉主的名,阿們。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年4月29日 星期五

《每日新眼光》2016/04/29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16年 04月 29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正確地使用權力

參考經文:《 以賽亞書22章15~25節》

你是誰,你竟敢在山邊的磐石中為自己挖墳墓?你自以為是重要人物。(以賽亞書22章16~17節)

台灣總統、立委的選舉已在1月完成,立委諸公也已赴任,而新總統也預備就任了。不論當選總統或立委的人是否你所支持,或者你並無特定支持對象,甚至沒有參與投票,那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們選出的新總統和立委,以及未來的執政團隊,能真心為台灣人民的福祉著想,而非只為個人或政黨利益著想。因此,無論如何我們都要成為監督者,敦促在位者正確使用權力,讓台灣人民真正享有安居樂業的生活。

以賽亞書22章15~25節,上主透過先知警告內務大臣舍伯那,不要在處高位時,為了自己修築墳墓(16節)。舍伯那修築墳墓很可能是為了彰顯自己的名聲,但以賽亞對他說:「你自以為是重要人物」(17節)。站在高位者往往容易自以為是,忘了權力也是掌管世界的上主所給予。因此,站在權力的高位者,必須戰戰兢兢地使用所擁有的權力,一旦不行公義,將來必受到嚴厲的懲罰。經文中,以賽亞預言舍伯那將被上主捏成一團,丟到國外,並死在那裡。繼位者以利亞敬起初看起來似乎很好,但最後也被批評執政敗落,猶大國不久就被巴比倫滅亡。

可見世上的權力或權柄都只是短暫的榮耀,有權力的人不要自以為是,更不要只想在權力上得著自己的益處。筆者小學五、六年級時,級任老師喜歡學生家長送禮。當時班上有一位同學家裡很貧窮,無法送禮;某次,這位同學與另一位同學打架,老師卻明顯袒護另一位同學。後來,這位同學不斷被許多同學霸凌,直到畢業。這位同學成績其實屬於中上,本來應可在畢業典禮拿到一個獎項,老師卻在其總成績簿上寫下:因品行不佳,不予給獎。

我們必須清楚一點,握有權力的人應該要幫助弱勢的人,而不是藉特權取得更多利益。可惜的是,事實常常相反,握有權力者往往要證明自己是勝利的一方,所作所為只是想讓自己的利益極大化,卻讓那些弱勢者無形中更加弱勢。今天的經文提醒我們,無論是在社會或教會,身為有權力的人,不論所掌握的權力多寡,都必須經常提醒自己將權力用來幫助人,特別要幫助那些相對弱勢的人,而不是追求自己的個人私利。



默想:

在社會上或在教會中,我是否擁有某種權力?我有使用這些權力來幫助人,讓那些弱勢者得著照顧嗎?

祈禱:

賜予人世上權力的上主,求?堅固我的心,不要只看到有權力,也不是用所擁有的權力來追求自己的利益,而是願意盡力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奉主的名,阿們。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年4月28日 星期四

《每日新眼光》2016/04/28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16年 04月 28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養尊處優

參考經文:《 以賽亞書22章1~14節》

可是,你們還在嘻笑、狂歡。你們宰了牛羊,大吃大喝。你們說:「我們吃吃喝喝吧,反正明天就要死了。」(以賽亞書22章13節)

「養尊處優」是指「生活在有人伺候、條件優裕的環境中。」常用於形容那些只懂享受,而不懂付出的人。至於現在的年輕人常被稱為「草莓族」,意思是「外表華麗、搶眼,但禁不起碰撞,只要輕輕一碰,就破掉、爛掉。」其實,家裡會出現草莓族,往往是因為家長對孩子過度呵護,導致孩子只有光鮮亮麗的外表,而沒有真實的內在,以致一旦出社會或遇到人生重大挫折,只會採取逃避態度,最後變成人們口中的「靠爸族」。

以賽亞書22章1~14節描述耶路撒冷城被攻擊的景象,當時耶路撒冷城的防禦工事是相當好的,可說是不易攻破的城。然而,敵人卻從較少防禦工事的南邊山谷進攻,導致耶路撒冷「防衛崩潰了」(8節)。雖然耶路撒冷人民仍持續不斷加強防禦工事,修補城牆,但是只靠自己的力量,不靠上主,終究於事無補。特別是耶路撒冷城的人民還活在過去養尊處優的生活,儘管面對危險來臨,他們仍說:「我們吃吃喝喝吧,反正明天就要死了。」他們看起來很率性,其實是內心不願意面對真實的問題,也就是他們離棄上主的事實。

先知以賽亞宣告上主的話說:「他們活一天,我就一天不饒恕他們的罪惡。我──至高上主、萬軍的統帥這樣宣布了。」(14節)先知清楚地表達,只有耶路撒冷真誠悔改,並且信靠上主,才有機會翻轉這樣的狀況。神學家潘霍華曾經有機會留在美國,而不必回當時受納粹統治的德國。但對潘霍華來說,他不願意自己活在養尊處優的日子中,而他的同胞卻處在錯誤中,或陷入水深火熱的生活中,這實在違背他的信仰。因此,他選擇回德國,從事反對納粹的運動,並為此被捕入獄遭處死。

在信仰上,我們同樣不能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只想得著基督的救恩,卻不願意為信仰爭戰。特別在充滿罪惡與誘惑的社會中,我們若一日不為信仰爭戰,一不小心那些信仰的敵對者將鋪天蓋地攻擊我們。即使信仰告訴我們,上主會保守我們,但我們若沒有活出悔改的生活,上主將宣佈「不饒恕我們的罪惡」。信仰不能活在養尊處優之中,否則我們只有信仰的外表,卻沒有真實屬靈生命,一旦遇見爭戰,必然離棄上主。



默想:

在屬靈的生命中,我是否成為「靠爸族」,只求在上主的保守底下,而不願意過為上主爭戰的生活呢?

祈禱:

恩典的上主,求?潔淨我的心,讓我在這充滿罪惡與誘惑的社會中,追求?的保守與同在。奉主的名,阿們。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年4月27日 星期三

《每日新眼光》2016/04/27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16年 04月 27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苦難中仍有盼望

參考經文:《 以賽亞書21章1~17節》

我的以色列同胞啊,你們一向像在篩子裡被篩的麥子一樣;可是現在我要報告你們一個好消息,是我從上主──萬軍的統帥、以色列的上主那裡聽來的。(以賽亞書21章10節)

生活中,多多少少會遇到困境或苦難,有些對我們似乎沒有太大影響,但有些卻會令人難以承擔,以致打擊我們的信心。不可否認地,面臨生活各樣苦難時,我們內心難免會有懼怕、不知所措、抱怨等負面情緒,但這些挑戰、試探與苦難,正是考驗我們的信心,是否能轉向更信靠上主,在祂裡面得著平靜安穩的力量。因此,如何面對生活中的苦難,成為信仰的挑戰,也是我們能否保持盼望面對未來的關鍵。

以賽亞書21章1~10節,這段關於巴比倫的神諭,讓我們感受到亂世中仍有上主掌權。在先知時期的巴比倫人,數百年來都是上主的百姓──以色列的對敵。然而,先知宣告:「上帝要終止巴比倫帶給人的痛苦。」(2節b)這信息對於因巴比倫而受苦的人是多麼好的消息!因此,當那些守望的人通報「巴比倫傾覆了!他們所崇拜的偶像都被打碎在地上了。」(9節)對那些受壓迫的以色列人而言,的確是天大的好消息。特別在被擄時期,這確實是猶大人期待已久的消息,即使它可能只是先知以賽亞看見的異象,現實生活中尚未實現,但仍帶給正在受苦的人相當大的盼望。

二次大戰期間,德國納粹仇視猶太人,並殺死約600萬名猶太人。在大戰後,猶太人不斷思考為什麼上主要讓他們遇到這慘絕人寰的苦難?也有許多猶太神學家提出尖銳的問題:「如何在『奧許維茲事件』之後談論上主?」這問題主要反映出人內心的疑問:假若有上主的話,怎會縱容這麼可怕的大屠殺發生呢?上主怎會讓相信祂的猶太人遇見這樣的苦難呢?神學家莫特曼則提出另外一個思考的角度:「如何能夠在『奧許維茲事件』之後,還不談論上主呢?」他雖然不是猶太人,不過在二次大戰中也曾淪為戰俘3年,他能深刻體會那些失去自由、面對死亡的恐懼與痛苦。但是,他認為在這樣的苦難中,唯有人們繼續追尋信仰,才能得著真正的盼望。

在遇到難以承擔的極大苦難時,往往讓我們感到求助無門,似乎找不到上主。這往往讓信仰受到挑戰,使我們對上主失去信心,同時也失去了對未來的盼望。然而,在苦難中上主仍掌權,這在聖經中、在歷史中都已經得著證明。唯有繼續追尋上主,才能在苦難中仍有盼望。



默想:

我是否常常在苦難中埋怨上主,甚至想要放棄信仰?我應該學習神學家莫特曼所說的,在苦難中必須繼續談論上主,必須堅持信仰,才能得著真正的盼望。

祈禱:

親愛的上主,雖然人生中有許多的苦難,但我知道?仍掌權,求?讓我在苦難中不失去信心,更在苦難中仍有盼望。奉主的名,阿們。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年4月26日 星期二

《每日新眼光》2016/04/26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16年 04月 26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象徵的力量

參考經文:《 以賽亞書20章1~6節》

亞實突被攻下的時候,上主說:「我的僕人以賽亞已經赤著身子,光著腳行走三年;這就是要發生在埃及和古實的事的預兆。」(以賽亞書20章3節)

舊約中的先知,不只是用言語,也常使用自己的行動或家庭來傳達上主的信息。著名的先知何西阿就是用其悲慘的婚姻──娶淫婦為妻,象徵上主和以色列人的關係。先知使用象徵的行動,往往不是與自己有關,而是與他所要傳達的信息有關。先知的象徵行動就如上主的話語,它所帶出的力量,是超越故事表面所說的,就如上主的話語一樣,帶有改變未來的力量。

以賽亞書20章1~6節,很明顯是先知以賽亞透過自己全身赤裸的行動,來傳達上主的諭令,象徵埃及和古實將來要發生的事,也就是這兩國的人民將被亞述帝國擄去,並受赤身露體的羞辱。因此,先知警告猶大國不要再倚靠這兩個國家,因為靠人所建立的權力是不可靠的。就如第6節所說:「看吧,我們所倚賴、要幫助我們抵抗亞述皇帝的人竟是這樣!」先知以賽亞透過赤身露體的象徵行動,鏗鏘有力地傳達上主的話語,讓人清楚未來上主要成就的事。

1960年代,美國仍有嚴重的種族歧視,許多地方限制黑人的權利,並設置如白人教室或白人專用廁所等種族歧視的設施。馬丁路德金恩牧師所領導的黑人運動,曾藉由進入白人教室的行動做為象徵意義,表達未來上主將實現黑人與白人共同學習的教室。而這樣的象徵行動成為一種超越行動的力量,讓美國黑人運動更加興起,最終,黑人爭取到公平的基本權利。一個簡單的行動,卻帶來改變整個黑人命運的力量,這證明了象徵行動往往大於言語的力量,並足以成為改變未來的發動機。

身為基督徒,帶有傳福音大使命的我們,應該認識到象徵行動的力量。福音不只是口傳,更是帶有行動的。也就是,當我們要傳揚上主的話語時,必須如同先知一樣,用象徵行動來傳達上主的話語。當我們用生命去實踐上主話語,我們的生命就成為一種象徵行動,更成為用上主話語改變未來的發動機。就如先知或美國黑人運動中的象徵行動,當我們在生活中實踐上主的話語,也必成為強而有力、能改變未來的象徵行動。透過這樣的象徵行動,我們順服在福音大使命的呼召,將可帶來福音果效。



默想:

我有勇氣如同先知以賽亞一樣,願意用自己生命成為一種象徵行動,即使赤身露體也在所不惜嗎?願我能藉由自身實踐上主話語的象徵行動,完成主所交代的福音大使命。

祈禱:

願上主賜我勇氣,讓我在生活中勇敢地活出?的話語,讓我的生命成為?話語的象徵行動,讓?的話語廣傳。奉主耶穌的名求,阿們。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年4月25日 星期一

《每日新眼光》2016/04/25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16年 04月 25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上主掌權

參考經文:《 以賽亞書19章1~25節》

上主──萬軍的統帥要賜福給她們,說:「埃及,我的子民;亞述,我的創作;以色列,我的選民;我要賜福給你們!」(以賽亞書19章25節)

2015年,台灣有許多新的政黨成立,其中「信心希望聯盟」是由一群基督徒、牧師所組成的政黨,而這些人所屬的教派過去並不參與政治,甚至還曾嚴詞批判長老教會喜歡搞政治。因此信望盟成立前後,不只派代表前往長老教會總會拜會,宣揚創黨理念,並為昔日作為向長老教會致歉,也到各地方教會拜訪。姑且不論是否認同其創黨理念,我們都因此認清一個事實,就是基督徒的生活是入世的,無法與所處社會的經濟、政治完全脫勾。因為上主是世界的主,祂在這世界掌權,包括每個國家的政治與經濟。

以賽亞書19章14節記載:「上主使他們出了糊塗主意,以致埃及所做的一切都錯了。」意思是上主在埃及掌權,但是因他們的不信,導致國家的政治、經濟遇到許多麻煩。如1~13節所述,人與人陷入內鬥,人們的心術不正,他們將心力都消耗在內鬥中,以致被交在其他國家的君王手上(1~4節);緊接著,埃及境內出現旱災,經濟生活也出現問題(5~10節);最後,統治階層也被迷惑了,引領國家走向錯誤的道路(11~13節)。

上主親自掌權人一切的生活,但這並非告訴我們什麼都不用管,一切交給上主就好;相反地,這讓我們明白信仰生活並不是只有獨善其身,而是上主可能透過我們去關懷社會的各種議題,包括政治、經濟、社會福利、族群文化、生態環保……等。我們看見,埃及人因著不信而受到政治、經濟上的麻煩;然而當他們轉而相信上主,上主也使他們蒙福(16~25節)。可見,基督徒對政治、經濟、社會福利……等議題的關心,可以讓非基督徒也認識上主對這個社會的掌權,並且明白只有「相信」上主,才能真正蒙福。

1974年,福音派在瑞士洛桑舉行「世界福音會議」時,宣告「傳福音和社會、政治的參與,同為基督徒的責任」。這個宣告把「傳福音」和「社會、政治的參與」放在一起,表達福音的廣傳與對社會、政治的關懷是相關的。這不是說基督徒一定要成為政治人物或對政治狂熱,而是提醒我們,關懷社會議題、政治議題,並適時地去行動,是彰顯上主掌權這世界的方法之一,也是我們身為基督徒的責任。



默想:

對我來說,我真的確信上主掌權在這塊土地上嗎?願上主使用我,讓我關心這世界、台灣社會以及周遭所有一切,好彰顯上主的權能。

祈禱:

創造的上主,求?讓我真正關心?所創造的一切,讓我成為?的器皿,以行動將?的公義、憐憫、慈愛帶到社會的各個角落,好彰顯?的權能。奉主的名,阿們。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年4月24日 星期日

《每日新眼光》2016/04/24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16年 04月 24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豐收的誘惑

參考經文:《 以賽亞書18章1~7節》

在葡萄還沒有收穫,正當花瓣掉落、葡萄將熟的時候,仇敵要摧毀古實,像快刀割下葡萄藤那麼容易。(以賽亞書18章5節)

包括長老教會在內的改革宗,教堂內通常沒有太多裝飾,除了信徒的座位,往往只有前方的聖餐桌、聖經、講台與十字架。宗教改革家加爾文與慈運理都反對教堂裡有任何聖像等藝術品,以免落入偶像崇拜的試探。不過,同樣是改革宗,路德會就比較接受聖像等藝術品。雖然聖像的問題難有共識,但其中關於「偶像崇拜」的議題,確實值得我們注意與探討。

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後,信仰上受到的挑戰就是當地傳統文化包含巴力與亞舍拉的偶像崇拜。迦南人拜神明就是希望五穀豐收、六畜興旺,這對人而言都是極大的誘惑。因此,以色列人在迦南地生活,不意外的,也漸漸被誘惑而敬拜巴力。以賽亞書17~18章,無論是對以色列或古實的審判神諭中,均充滿「豐收」的隱喻。例如,「它要從富足變為貧窮。」(17章4節)然而,經文要提醒的是,帶來「豐收」的並非巴力,而是創造天地的上主;他們遭受審判的原因,在於敬拜錯誤的對象。以賽亞書點出許多人在世上嚮往「豐收」,卻忘了向創造主獻祭,反倒拜巴力與亞舍拉。

在先知的神諭中,審判之後總是帶來新的盼望,當人們轉向賞賜豐收的上主,上主必按祂的旨意賞賜給祂的百姓。對一個敬拜上主的人來說,無論是外在行動上或是內在思想,所有專注的不該是「豐收」,而是「上主」。即使是「聖經」、「信仰實踐」,都可能成為人心中的偶像。就如法利賽人,總是要求自己與他人遵守「律法」,最後卻用遵行法律以得到別人的尊敬為「豐收」記號。基督徒遵行聖經教訓是理所當然的,而非用來證明自己是「敬虔」的基督徒。簡單來說,基督徒必須將眼光注目在上主,專心倚靠上主,用生命見證上主的恩典,而非為了獲得稱讚,而表現出敬虔的樣子。

在台灣這個多元宗教的環境中,基督徒受到的挑戰似乎與以色列人在迦南地如出一轍。或許敬虔的基督徒不會去敬拜偶像,但更恐怖的是那種無形的偶像崇拜,如小偷般溜入心中,以致落入偶像崇拜而不自知。特別是在資本主義社會中,不斷強調累積財富的重要,使基督徒也陷入金錢遊戲,或追求「豐盛的祝福」,最後卻落入「金錢」與「成功」的偶像崇拜中。即使基督徒沒有進入廟裡拿香拜拜,但內心若為了追求金錢、物質生活而陷入偶像崇拜,最後也將成為上主審判的對象。



默想:

或許我沒有實際去廟裡拜拜,但我的內心與生活是否落入金錢及物質的偶像崇拜,以致影響我與上主的關係呢?

祈禱:

親愛的上主,求?在我匱乏時,賞賜我所需,讓我不厭棄?;在我富足時,使我眼目更專注於?,使我不致遠離?。奉主的名求,阿們。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年4月23日 星期六

《每日新眼光》2016/04/23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16年 04月 23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馬耳東風

參考經文:《 以賽亞書17章1~14節》

以色列啊,你們已經忘記了那位拯救你們的上帝,祂像堅固的巖石保護你們,你們反而為了要拜異國的偶像,開闢了所謂神聖花園。(以賽亞書17章10節)

作父母的常有一種經驗,就是帶孩子出門時,明明已交代不可在馬路上玩耍,但孩子總是會忘了提醒,以致陷入危險處境。對父母來說,提醒是為了保護孩子,但孩子卻常把提醒當作「馬耳東風」,甚至還嫌父母嘮叨。此時,父母一定覺得很無奈,明明是為了保護孩子的生命安全,卻得不到孩子回應。信仰也如此,若只是聽道而不行道,那麼也會失去上主的保護。

以賽亞書17章10~11節清楚指出,以色列人已經「忘記」了那位拯救他們的上主,祂像堅固的巖石保護他們。在以色列的歷史中,上主成為拯救他們的神,從埃及的壓迫中帶領他們出埃及。不只如此,無論在曠野或在迦南地,上主都像堅固巖石一樣保護他們。然而,他們卻「忘記」了上主。這不只是「忘記」,更顯示他們對上主的輕忽,甚至是離棄。以色列人的「忘記」,表達出他們離棄這位拯救、保護他們的上主;也因為如此,他們失去保護,甚至失去了生命。

在孩子的內心,絕對不是認為自己不需要父母的保護,而是他們選擇用自己的方式「聽話」,導致容易陷入危險。同樣地,以色列人並非不知道自己需要上主的拯救及保護,但他們卻多次離棄上主,以致陷入危險,失去保護。先知點出以色列人的問題:「你們反而為了要拜異國的偶像,開闢了所謂神聖花園。」(10節)以色列人為了五穀豐收,轉去敬拜巴力,而遺棄上主,結果就是他們即使撒種也無法收成,生活毫無希望。正如11節所指,當他們離棄上主,以致「不可能有收成。你們只有憂愁絕望罷了。」

傳統猶太人用「示瑪」來教導孩子,將「聽啊,以色列:上主是我們的神,單單只有上主」等經文放在經文匣,放在門框上,或者戴在頭上,表達一生謹記上主的話。猶太人的「示瑪」也提醒基督徒,不可忘記上主所說的話。然而,「示瑪」不只是放在門框、戴在頭上,而是要記在心裡,不能忘記。只有在生活中謹守單單敬拜上主,才能得著上主的拯救與保護。就如同孩子不只是「聽」話,更要「謹守」父母的話,才不會落入危險。



默想:

在生活中,我是否常將上主的話當作「馬耳東風」呢?我必須時時讀經,提醒自己不可忘記上主的話,才不會落入被社會誘惑的危險。

祈禱:

上主,求?讓我有警醒的心,好讓我將?的話語刻印在我心裡,並讓我能夠不單單聽道,且要行道,保守我不暴露在誘惑的危險中。奉主的名,阿們。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年4月22日 星期五

《每日新眼光》2016/04/22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16年 04月 22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上主慈愛臨到罪人

參考經文:《 以賽亞書15章1節~16章14節》

因此,我的心為摩押憂傷,為吉珥‧哈列設難過。(以賽亞書16章11節)

每當社會有重大刑案發生的時候,「廢除死刑」議題總會再次浮上新聞版面,持正反意見的兩方往往激烈論戰。反對「廢除死刑」的一方,多半批評另一方只對犯罪者仁慈,而對被害者及家屬殘忍。或許,目前的台灣社會談論此議題實在不容易,但若先跳脫討論「廢除死刑」的可行性,從信仰的角度來看,若犯罪者的行為是我們所不認同的,甚至是該死的,難道我們只能發出「義怒」嗎?難道犯罪者連一點慈愛或同情都不應該得到嗎?

以賽亞書15~16章是所謂的「對摩押人的神諭」,在神諭中很清楚表達出摩押人即將遭遇毀滅,而毀滅的原因是「摩押人民非常驕傲。他們狂妄自大」(16章6節)。摩押人除了驕傲自大以外,還曾是以色列的敵人;因此,摩押人遭致毀滅而受苦,對以色列人來說是罪有應得的。然而,神諭中卻說:「我的心為摩押悲痛!」(15章5節)、「我的心為摩押憂傷,為吉珥‧哈列設難過。」(16章11節)在在表達出上主對摩押人的同情。

神諭中,一方面從彌賽亞的角度,表達出上主對公義的堅持;另一方面,也從同情其遭遇展現上主的慈愛憐憫。就如上主透過以色列人的「被擄」,來表達上主對公義的堅持,卻也透過「歸回」顯出上主的慈愛。舊約先知所帶來的信息,常被認為公義的審判,但若仔細觀察,審判後面往往帶來的是拯救,是上主慈愛的展現。也因此,儘管摩押人罪有應得,仍有值得同情之處;在上主的慈愛下,摩押人也可能得著拯救。

基督徒對公義的堅持絕對不能少於非基督徒;然而,我們不要忘記,上主施行公義審判後,所帶來是慈愛的拯救,更是恩典。因此,在死刑議題上,或許大多數台灣人仍未能接受「廢除死刑」,或許身為基督徒的我們也還未能接受;但對那些犯罪的人,我們是否仍能給予應有的同情,並相信他們的生命仍需要上主的慈愛拯救,因而在他們接受法律制裁之前,願意向他們傳福音,讓他們得著基督救贖恩典的機會?想一想,我們自己在生活上也常犯錯得罪上主,但我們仍有份於祂的恩典;那麼,關於這救贖的好消息,我們不也該傳遍世界,包括那些犯罪的人!



默想:

別人犯錯時,我們往往希望他受到公義的審判;但當我自己犯錯時,是希望得著憐憫,還是得著審判呢?

祈禱:

公義且憐憫的上主,求?讓我在罪中得著審判,好讓我可以重回?慈愛的懷抱;也求?的慈愛降臨在那些犯罪的人身上,讓他們能知罪悔改、得著救贖。奉主的名,阿們。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年4月21日 星期四

《每日新眼光》2016/04/21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16年 04月 21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冒險之旅

參考經文:《 以賽亞書14章24~32節》

我們要告訴他們,說上主已經建立了錫安;祂那飽受痛苦的子民要在那裡獲得保護了。(以賽亞書14章32節)

俗話說:「靠山山倒,靠樹樹倒,靠自己最好。」點出人認為要靠自己解決生活的種種問題。平常,山看起來屹立不搖,山中巨木也穩立數千載,而被稱神木。但當颱風一來,即使神木也可能倒下,崇山峻嶺也可能因山崩而改變樣貌。因此,靠山、靠樹看起來似乎穩當,其實是很不牢靠。而信仰則是尋找值得倚靠的,那個倚靠是永恆的,不會說變就變的。

以賽亞書14章28~32節,是上主審判非利士人的經文。一開始便提到,「亞哈斯王死的那年」。對當時非利士人來說,亞哈斯王去世是個大好消息,因亞哈斯王聯合亞述王攻打非利士人,讓非利士人受到極大威脅。然而,這個消息終究沒有成為非利士人的好消息,反倒在以賽亞的神諭中,看見非利士人即將滅亡的壞消息;盼望落空,使喜樂再次變憂傷。因此,若要藉政治、國際情勢成為盼望的來源,這樣的盼望是很容易落空的。

那麼,上主藉先知所應許的,是真實永恆不變的盼望嗎?事實上,即使信主的人,仍常會懷疑所倚靠的是否為真,懷疑聖經所闡明是否為真理,懷疑上主所應許的是否為真實的盼望;然而,信心正是在無法確定的事情上選擇相信。就如希伯來書11章1節所說:「信心是對所盼望的事有把握,對不能看見的事能肯定。」若我們相信聖經的真理,相信上主透過耶穌基督給我們的救贖恩典,那麼即使在懷疑之中,即使在無法看見的事情中,我們仍能選擇信靠上主。因為「上主已經建立了錫安;祂那飽受痛苦的子民要在那裡獲得保護了。」

在生活中,許多事是我們無法倚靠的。譬如國家的領導者、政權的轉換、金錢的擁有……,這些或許會帶給我們某種盼望,但那盼望卻不是永恆的,總有一天,它們將會變動而讓人失望。若將此經驗帶到信仰上,我們所倚靠的是真實的盼望嗎?這樣懷疑是信仰的一部分,如齊克果所說的:「人要信仰上主,就得準備冒險;沒有冒險,就沒有信仰。」信仰本來就是帶有冒險的成分,因為只有等到見主面,才能確定所盼望的是否為真。即使冒著盼望落空的危險,我們仍堅持所信的真理是永恆不變的;因為信仰本來就是一場冒險之旅,沒有冒險,就沒有信仰。



默想:

在信仰的旅程中,我是否經常處在懷疑之中呢?但我相信在追尋信仰時必須有冒險精神,才能在看不見的盼望中選擇堅定自己的信心。

祈禱:

上主啊,求?在我懷疑之時堅固我的信心;在仍看不到真實盼望之時,選擇堅定相信。求?讓我在冒險之旅中,在終點時真實地遇見?。奉主的名,阿們。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年4月20日 星期三

《每日新眼光》2016/04/20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16年 04月 20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面對內心的黑暗面

參考經文:《 以賽亞書13章1節~14章23節》

上主要除掉以色列人的悲傷和痛苦;不再有人強迫他們做苦工。(以賽亞書14章3節)

生活中,人與人的交往不免有摩擦;在衝突時,心中往往浮現出不好的念頭,包括想打對方,甚至希望對方從世界消失。或許,我們會認為自己不是那麼激烈的人,但在衝突中,內心難免升起某種程度的「恨意」。對一般人來說,這種感覺大部分很容易就會消失;但對生命中遭遇極大傷害的人而言,對傷害他們的人所心存的恨意,則往往難以消除。

今天這段經文,是先知以賽亞預言上主將審判以色列的仇敵巴比倫。這段經節讓被擄去巴比倫的以色列人有極大的盼望,因他們的仇敵即將被審判。然而,仔細閱讀經文將發現,在這樣的審判中有極殘忍的做法。13章16~18節中,那種殺害孩子的景象實在令人不舒服。而在整個審判巴比倫的經文中,充斥這樣殘忍的景象,的確讓許多人對這段經文產生遲疑,甚至不願意去看。不過,若換個角度看,這些經文當時是寫給面對強國壓迫的人,在這樣的殘忍言語中,其實包含著認同那些被壓迫者內心的痛苦。

面對強國極大的壓迫,那些被擄者內心必然有許多「恨意」。而這段經節正好給予被壓迫者極大的盼望,就如14章3節所說的:「上主要除掉以色列人的悲傷和痛苦」。因此,讀這段經文的焦點不應該放在「殘忍」的行為,而是要放在上主關心被壓迫者的心靈。在極痛苦的情況下,他們的內心確實充滿恨意,經文則展現出對其復仇心態的認同。但這不是要強化讀者的復仇心態,而是幫助讀者認清自己的復仇心態,以此來觸摸內心深處的黑暗面,並讓上主的救恩臨到內心,好真正除掉內心的悲傷與痛苦。

在台灣,「廢除死刑」的議題總是引起激烈的辯論。在討論此議題時,被害者或家屬的「復仇心態」往往被放大或忽略。最後,「恨意」若不是極端地被重視,就是大眾認為「恨意」完全不應該出現。其實不然,「恨意」應被重視,「復仇心態」也應被認同。但重點應是怎樣才能真正驅除被害者與家屬內心的黑暗面,除去內心的悲傷與痛苦,這才是解決之道。在生活的衝突中,只有面對內心「恨意」的黑暗面,受壓迫的心靈才得以被上主拯救,並讓祂除去悲傷與痛苦。



默想:

在生命中,我曾受到欺壓而感到憂傷痛苦嗎?我知道是上主除去我的憂傷,是祂拯救我離開生命的黑暗面嗎?

祈禱:

安慰人心靈的上主,求?的慈愛降臨在這塊土地上,讓一切因著受壓迫、遇到極大苦難者,能藉由?而除去憂傷痛苦,內心得著平安。奉主的名,阿們。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年4月19日 星期二

《每日新眼光》2016/04/19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16年 04月 19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宣揚上主的救恩

參考經文:《 以賽亞書12章1~6節》

在那一天,你們要歌唱:感謝上主,稱頌祂的名!要向萬國宣告祂的作為;要向萬民傳揚祂的聖名。(以賽亞書12章4節)

每當主日禮拜的敬拜中,或者在任何聚會中,吟唱詩歌「這是耶和華所定的日子,我們在其中要高興歡喜」的時候,都能感受到當下有上主滿滿的恩典。作為一位虔誠的基督徒,我們很清楚上主的救恩如何臨到自己身上。因此,無論景況如何,當清楚上主必與我們同在,我們都能抱著感恩的心到上主面前,因為我們確信祂的救恩必臨到相信祂的人。

以賽亞書12章1~6節是一首敬拜儀式的詩歌,其中表達了個人和群體對上主的感恩。在1~3節,敬拜者因為上主息了怒氣、安慰了他們,而感謝上主,並且確信「上主是我的救主」,而不懼怕、有能力、有力量。對面臨災禍的人來說,知道自己即將脫離災禍是令人喜樂的;對無所倚靠的人來說,有一股得以倚靠的力量正是好消息。這段詩歌兩次提到「那一天」,第一次是救恩臨到以色列人,第二次是將這樣的救恩傳到「萬國」、「萬民」(4節)。就如第5節所說:「因為祂成就了大事;要讓全世界聽到這消息。」這清楚表達出上主的救恩,並不是個人或單一群體獨享,而是全世界、全人類的好消息。

德國神學家潘霍華認為:「世界並非劃分為基督的和魔鬼的,世界是完整地是基督的世界。」他表達出這世界雖然有基督徒與非基督徒,但整個世界並不是魔鬼的,而是屬基督的。因此,救恩不只是要臨到基督徒,而是要臨到全世界的人,基督徒代表接受救恩的人,卻也有責任將這個好消息報給全世界的人聽。也因如此,基督徒若只是停留在教會中敬拜上主,向上主獻上感恩的祭,最終只會將世界一分為二。但是上主的旨意並不是如此,而是盼望「那一天」,全世界的人可以聽到救恩的好消息。

當先知連續兩次提到「那一天」,並將以色列人所得著救恩連結到宣揚好消息給全世界的人,表達出上主盼望將救恩傳到全世界的人。因此,上主的救恩絕對不是基督徒能夠獨享的,更不是私人財產,而是當我們接受救恩之後,便承擔了一種責任,也就是要將這個好消息傳給眾人知道。也因此,當我們質疑上主的公義、慈愛為何尚未臨到時,更要去反省身為基督徒的我們是否負起宣揚的責任,讓全世界的人都能聽到上主的救恩。



默想:

我真的相信上主的恩典要傳給每個人嗎?若相信,我要用行動去證明,讓全世界人聽到上主救恩的好消息!

祈禱:

創造宇宙的上主,我相信?的旨意是要將救恩傳給每個人,求?帶領,讓我活出見證?恩典的生命,傳揚這好消息。奉主的名,阿們。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年4月18日 星期一

《每日新眼光》2016/04/18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16年 04月 18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唯獨恩典

參考經文:《 以賽亞書11章10~16節》

在那一天,主要再次用祂的權能使流亡的子民還鄉。(以賽亞書11章11節)

在台灣,每當有較大的災害發生時,基督徒就會從信仰的角度去解釋災害發生的原因。譬如2015年8月初,蘇迪勒颱風侵襲台灣,造成不小災害,其中有ㄧ些廟宇的神像因此傾倒毀壞。此時,就有人在臉書上、Line上發表了這是拜偶像的結果。拜偶像確實不是上主喜悅的,但將災害的原因不明就裡的歸諸於拜偶像並不妥當,殊不知同時間,在信靠上主的原住民部落與教會之中也有不小災情,難道也要解釋成「撒但的攻擊」?

以賽亞書11章10~16節,傳達出對那些得著拯救的以色列人──餘民──的好消息,他們有朝一日將會回到他們的故鄉,不再受到列國的欺負與壓迫。但是,這不代表這些餘民存活是因為他們比已死的人更好、更行在上主旨意中,反而表達出自始至終,他們得著拯救是因為上主的權能,如11節所說:「在那一天,主要再次用祂的權能使流亡的子民還鄉。」這表達出得救的餘民,不應該認為得救是因為自己很好,反倒要更謙卑面對自己得著拯救的事實,因為這是出於上主的恩典。

改革宗神學「五個唯獨」中的「唯獨恩典」(Sola Gratia),意思是「赦免、生命和救恩臨到我們身上,唯獨是上主所賜的禮物!」成為基督徒,得著上主的救恩絕對是上主的恩典,而不是我們個人的努力。在舊約時代,上主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進迦南;在被擄巴比倫時期,餘民歸回耶路撒冷,這一切都是上主的恩典,並非因那些得著拯救的人所行是上主悅納的。現代得救的基督徒常認定自己是上主喜悅的百姓,而那些仍在崇拜偶像的人是上主所不喜悅的人。但不要忘了,他們未信主,責任在於我們,因為我們沒有用我們生命去見證上主的恩典,讓拜偶像的人無法得著這恩典。

「唯獨恩典」提醒的是,基督徒並不比拜偶像的人更好,只是我們領受了造物主的恩典,上主的權能使我們有了新的盼望。在面對社會中各樣的天災人禍,基督徒應該更謙卑地看待。或許上主恩典臨到我們,因此在天災人禍中安然度過。但在這中間,我們所看見的是上主的恩典,而不是人的作為。因此,我們需要的不是「自以為義」地批判拜偶像的行為,而是更謙卑地向上主獻上感恩,因為一切都出於上主的恩典。



默想:

若沒有上主的恩典,現在的我會如何呢?我必須謙卑地感謝上主,因一切都出於祂的恩典。

祈禱:

創造宇宙的上主,因?的慈愛,才使不堪的我能蒙?的恩典,我無以回報,只有求?帶領,讓我更謙卑地過每一天。奉主的名,阿們。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年4月17日 星期日

《每日新眼光》2016/04/17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16年 04月 17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沒有公義,沒有和平

參考經文:《 以賽亞書11章1~9節》

他要以公道維護窮人;他要保障孤苦無助者的權益。(以賽亞書11章4節)

電影《魔戒》中,誰戴上魔戒,誰就會受誘惑:「它的權力腐化所有渴望它的人。」在政治體制發展中,從「神權政治體制」到「君權體制」,到如今許多國家採行的「民主體制」,不斷更改「有權力者」的產生方式,目的就是要防範人取得權力後,無法抵抗「魔戒」的力量。權力的腐化只帶給少數人利益,卻帶來許多紛爭與壓迫。特別是當少數人把持利益,將侵害社會最底層的窮人、困苦的人,讓他們持續遭到不公平、不公義的對待。

先知以賽亞清楚指出以色列人遭遇極大的打擊後,「有一位新王要從他的後代興起」,這個王和其他「有權力者」的不同在於有「上主的靈」在他的身上;上主的靈「賜給他智慧、聰明,賜給他謀略、能力,賜給他知識和敬畏上主的心。」這個王的作為與其他「有權力者」不同,他所做的是「以公道維護窮人」、「保障孤苦無助者的權益」、「懲罰罪人」、「處死邪惡人。」(11章4節)這位王沒有因自己是「有權力者」,而追求自己的利益,反倒所行盡是公義、信實,在他身上展現了上主對社會弱勢者的愛。

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遺言說:「和平必須建築在公義之上。」(No peace without justice.)這清楚表達出世界、國家要和平、人民要平安,若沒有公義就談不上真正的和平。當國家的有權力者對人民和所有受造物都願以公義相待,那麼就如6~9節所述,即使那些原本敵對的動物,也都能和平相處。因此可以說,上主所要看見或所要建造的「和平的國度」,不是靠著武力、用高壓統治方式來威嚇人民,而是用公義來建造和平的國度。

梵蒂岡第二次大公會議宣稱:「教會是窮人的教會」,表達出在教會中所關心的應該是窮人、弱勢者。因為如此做,才能讓上主的公義臨到教會之中,讓進入教會者感到「平安」。今年,台灣已經選出新的總統來領導台灣,我們必須要繼續監督這位總統是否有被權力的魔戒所腐化,而標準就在於檢視其政策是否符合公義,是否有關心到社會上的弱勢者。因為唯有這位「有權力者」願意以公義來管理這個國家,才能帶來國家和平、社會安定、人民安居樂業。



默想:

即使我沒有擁有很大的「權力」而受到魔戒的考驗,但我是否以「微薄」之力,讓這社會多點「公義」,為「和平」的世界做點貢獻?

祈禱:

願公義的上主降臨在這塊土地上,讓所有擁有權力的人能夠抵抗魔戒的誘惑,將公義帶到這個世界、這個社會,讓和平、平安充滿每個人的心中。奉主的名,阿們。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