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30日 星期日

《每日新眼光》盡力量完成使命

2013年 06月 30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盡力量完成使命
天國的福音先要傳遍天下,向全人類作見證,然後歷史的終局才會臨到。(馬太福音24章14節)
馬太福音24、25兩章,談到終末論及耶穌再來的重要議題。新約共260章,其中有318次提到耶穌再來,可見其重要性。關於耶穌再來,現在有些人相信,亦有些人不信。身為基督徒,我們的確相信主來的日子近了嗎?

知名宣教學者大衛.巴略特(David Barret)公布的2011年全球差傳數據顯示,全球有1萬6597個族群,有6872個族群不認識耶穌,比例約41.4%。耶穌再來的終末論,是宣教議題,如馬太福音24章14節所言,天國的福音先要傳遍天下。它也是人性的議題,因人未完全悔改,如彼得所言:「祂寬容你們;因為祂不願意有一個人沉淪,卻要人人悔改。」(彼得後書3章9節)

1920~1950年代的台灣,有一位為農民發聲的革命家──簡吉,他見農民生活困難,遂率農民向政府抗爭。出身高雄鳳山貧窮的農家,簡吉深深體會貧農的困苦,後來雖任教職,卻毅然走上農民運動之路。在《簡吉獄中日記》,他在寫給太太的信中更深刻表露其關懷農民與土地的情感。身為對土地人民「有感」的知識分子,簡吉一生為改善農民生活不遺餘力,甚至犧牲生命。身為基督徒,我們是否對受苦的人民有感,願意盡心力將上主的旨意實現在地上,如同實現在天上?

總之,要盡一切力量完成主耶穌交付我們的使命。耶穌說:「看吧,我快要來了!那遵守這書上預言的人有福了!」(啟示錄22章7節)主耶穌啊,請來吧!

默想:
主耶穌的再來,是宣教議題?還是人性的議題?
祈禱:
親愛的主耶穌,幫助我更能明白祢再來的意義。我確信祢再來的應許,成為我過每一天生活的原動力及盼望。主耶穌啊,請來吧!阿們。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13年6月29日 星期六

《每日新眼光》像母雞保護你

2013年 06月 29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像母雞保護你
耶路撒冷啊,耶路撒冷啊,……我多少次要保護你的子女,像母雞把小雞聚集在翅膀下一樣。可是你們不願意!(馬太福音23章37節)
主耶穌曾幾次到耶路撒冷,呼籲居民悔改接受上帝的掌權,他們卻不接受這信息。耶路撒冷意為「和平之城」,阿拉伯人稱為聖城。這裡同時是源自亞伯拉罕的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等三大宗教的聖地。自從所羅門在耶路撒冷完成聖殿,這裡更成猶太教的信仰中心。基督徒也重視耶路撒冷,因耶穌在此受難、埋葬、復活和升天。今日的耶路撒冷,同時存在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民族和社會不同階層,形成強烈對比。

城市是多數人嚮往之地,卻也充斥偷竊、劫殺、掠奪、特種營業、毒品等犯罪事件。長期從事監獄事工的黃明鎮牧師指出,以色列人口500多萬人,約有6000多人犯。台灣人口是以色列4倍,人犯卻有8、9倍之多。為什麼他們的犯罪率較低?理由包括:一神信仰、民族自尊心強、男女有別。反觀台灣,什麼都拜,連曾入監服刑的神棍,高官都登門求問。再看國人生活習慣,平日到處吐痰、亂丟垃圾,危機一到,即紛紛走避海外,哪有民族自尊心可言?

雖然以色列民常犯罪,上主仍屢次保護他們,像母雞把小雞聚集在翅膀下(參閱詩篇91篇4節)。如今,耶穌親自來實行祂的保護,猶太人卻拒絕耶穌和祂的信息。

默想:
都市或鄉鎮居民,何者較容易悔改接受上主即將掌權的信息?
祈禱:
親愛的主,都市信徒面對許多信仰挑戰,求祢讓傳道人更有智慧來牧養;也求祢幫助信徒,不畏經濟壓力及不惜辛勞來服事,並在職場上發揮影響力,為主作美好見證。奉主的名求,阿們。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13年6月28日 星期五

《每日新眼光》外表和內心

2013年 06月 28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外表和內心
同樣,外表看起來你們十分公正,內心卻裝滿著虛偽和邪惡。(馬太福音23章28節)
上主的話語是經得起考驗的真理,當國家、社會、政治和宗教充滿虛假的表相時,身為基督徒,當以上主的話語為準繩,對虛假的表相提出建言、指正、甚或指責。

人們習於用虛假的外在形象來掩飾自己,但上主能看透人心。主耶穌批評經學教師和法利賽人所犯的不義之罪,這些人能說不能行,內心剛硬傲慢、殘忍不施憐憫。他們表面上雖貴為宗教領袖,實則為瞎眼的嚮導、偽善的人。他們就像那粉飾的墳墓,外表雖然好看,裡面卻充滿死人的骨頭和腐爛之物;他們滿口仁義道德,內在卻是物慾薰心;他們只遵守律法的細節,卻忽略真正重要的事,如正義、仁慈、信實。

19世紀英國出名的小說《格雷的畫像》(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描寫人的外在表相常與真實內心有極大差距。年輕英俊的格雷在完成自畫像後,深怕自己年華老去,便冀望畫像能代替自己。他的願望實現了!自畫像承受他焦躁的靈魂逐漸老去,格雷所犯的罪行,也使畫像面貌愈來愈猙獰。他本身所維持年輕英俊模樣,實則與他邪惡的內心大相逕庭。

莫做表裡不一的基督徒,因為裡面沒有生命,是死的。上主已經指示我們什麼是善,祂向我們要求的是能夠伸張正義,實行不變的愛,謙卑地與祂同行。(參閱彌迦書6章8節)

默想:
當人民、社會、政治、國家、和宗教充滿外表假相時,我們教會是否也參與其中而存在著外表假相呢?
祈禱:
親愛的上主,幫助我不受眼目慾望和人的一切虛榮所左右,使我能分辨外表的假相,學習看人的內心,讓我勇敢伸張正義,實行祢真實不變的愛,謙卑地與祢同行。奉主耶穌的名求,阿們。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13年6月27日 星期四

《每日新眼光》實踐大誡命

2013年 06月 27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實踐大誡命
摩西全部的法律和先知的教訓都是以這兩條誡命為根據的。(馬太福音22章40節)
申命記6章5節和利未記19章18節合在一起就是上主律法的總綱,也是本段的中心思想。上述兩段舊約經文合在一起,在耶穌關於道德倫理的教訓中提醒信徒:「你們要別人怎樣待你們,就得怎樣待別人;這就是摩西法律和先知教訓的真義。」(馬太福音7章12節)猶太教進行道德教育時,也常引用這2段經文。保羅在談到「愛人就完全了律法」(參閱羅馬書13章8~10節),教人把愛放在首位,愛變成基督徒道德觀的核心;但如何在愛上主和愛鄰舍間取得平衡,則是基督徒回應「將來的國度」和「現世的國度」的張力。

農運領袖簡吉1931年被判入獄10年,其遺孀陳何女士帶著3名幼子,前程茫茫,加上日警監視,為了孩子未來,決定回台南娘家。在母親幫助下,她努力考進助產士講習所,結業後取得助產士資格,在台南開業為人接生。她為窮人接生時,從不主動開口收費,讓產婦家人依能力付費。有時家屬付不出費用,她也不索取,反而掏腰包買調理、食補藥物贈送。她的善行經口耳相傳,使她備受鄰里敬重信任。在台南等待簡吉出獄期間,她全心照顧兒子及投入工作,希望用忙碌忘記痛苦經驗和時間,好早日盼到夫婿歸來。

儘管陳何遇到苦難,生活也不富裕,她仍實踐上主的教訓愛鄰人,像愛自己一樣。正如保羅所見證,當我們在各種患難中,主不只安慰我們,也使我們能用祂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遭遇各種患難的人。

默想:
我是否認真實踐主的大誡命?或只口稱愛上主卻沒有愛鄰人如同自己?
祈禱:
親愛的上主,幫助我能實踐誡命,並關心孤兒寡婦,學習陳何遇到苦難仍然關心別人的精神,用祢所賜的安慰去安慰遭遇各種患難的人。奉主的名求,阿們。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13年6月26日 星期三

《每日新眼光》上主是活生生的

2013年 06月 26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上主是活生生的
上帝說:「我是亞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這意思是說,上帝是活人的上帝,不是死人的上帝。(馬太福音22章32節)
法利賽人對耶穌的反擊失敗以後,撒都該人接續了這場爭戰,挑戰復活的問題。耶穌駁斥撒都該人對復活的錯誤,指出上主是活生生的。

「常被打倒,卻沒有喪亡。」(哥林多後書4章9節)是李正柏牧師於1952年在金門的南日島戰役,身中三彈倒臥血泊中所聽到微小而清晰的聲音。李正柏在1925年4月5日出生於中國,學生時期,響應當時「十萬青年十萬軍」愛國運動,進而投筆從戎。1952年10月10日,奉令突擊金門南日島;12日受命進擊右翼高地,他奉命率部隊前進,實施肉搏,最後卻在敵人反擊下,身中三彈,倒臥血泊中,不醒人事。當時被抬送至金門五三醫院救治時,院方看他傷勢極重,認為無法挽救,就直接送到太平間,並判定說他已死亡。

李正柏在太平間10多個小時,身體雖已失去知覺,心中仍有一絲意念,就不斷禱告呼求主說:「主啊!救我。」翌日,軍方準備棺材要把他抬去埋葬時,他聽見腳步聲,就掙扎著輕聲說:「我要喝水啊!」連叫幾次,都沒人聽到。最後,有個勤務兵靠近他身邊,感覺他的脈搏還輕微跳動,就急忙跑去報告醫官急救。3天以後,他脫離險境,逐漸好轉。

撒都該人的詭計破碎了,耶穌做了一件最有智慧的拉比從未做過的事,祂以聖經駁倒撒都該人,並向他們說明死後確有生命,只不過這種生命不能按世上的事來想像。眾人驚異於祂的辯才,即使法利賽人也不能不為祂喝采。

默想:
你深信復活的真理嗎?這信念有否影響你現今的生活?
祈禱:
親愛的上主,幫助我更能體會復活的真理,並能在現今的生活實踐復活的生命。讓我學習李正柏牧師復活的見證,縱使走過陰森山谷,也不怕災害;常被打倒,卻沒有喪亡。奉主的名求,阿們。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13年6月25日 星期二

《每日新眼光》把上帝的歸於上帝

2013年 06月 25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把上帝的歸於上帝
耶穌對他們說:「那麼,把凱撒的東西給凱撒,把上帝的東西給上帝。」(馬太福音22章21節)
法利賽人和希律黨問耶穌,應否向凱撒繳稅,本是想陷害耶穌,耶穌卻揭露他們未向上主奉獻。他們向凱撒繳稅,卻在生活上輕忽上主所要的,這是何等羞辱。真正的基督徒,不只是要成為國家的好國民,也應是天國的好子民。基督徒除了不能在人前失職,更不可在上主面前失職;應如彼得所言:「要敬畏上帝;要尊敬君王。」(彼得前書2章17節)

2012年,前總統陳水扁病情更嚴重,引發「保障人權」和「保外就醫就是釋放」爭論。在此之前,許多台灣本土社團基於「保障人權」,不斷要求總統馬英九讓陳水扁保外就醫。可惜,馬政府並無此打算,甚至宣稱「保外就醫就是釋放」、「北監可以處理陳水扁的醫療」。然而,經署立桃園醫院進一步檢查,發現陳水扁病情比原先公布的更嚴重,需更好的醫療環境。對此,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呼籲馬政府,要讓陳水扁保外就醫,持續關心監獄人權問題。如主耶穌說:「把凱撒的還給凱撒,把上帝的歸於上帝。」盼望馬政府「把政治的還給政治,讓人權的回歸人權。」

當蘇格拉底被問到德行能否經由教導而獲得,他說:「我不知道德性可不可以經由被教導而獲得,因為我連什麼是德行都不清楚。」蘇格拉底的話不管對不對,卻發人深省。難道我們選出的領導人,連什麼是德行都不清楚?

默想:
「把凱撒的還給凱撒,把上帝的歸於上帝。」思考我們的社會、國家有否被公器私用?
祈禱:
親愛的上主,幫助祢的子民不被人陷害;不要讓我遭受承擔不起的考驗;救我脫離那邪惡者的手。讓我們國家的領導人更清楚知道「把凱撒的給凱撒,把上帝的歸上帝」之道理。奉主的名求,阿們。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13年6月24日 星期一

《每日新眼光》誰能享受天國的福分?

2013年 06月 24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誰能享受天國的福分?
參考經文:《 馬太福音22章1~14節》
耶穌說:「被邀請的人多,但被選上的人少!」(馬太福音22章14節)

聖經往往以「筵席」象徵天國的歡樂。這個比喻的意義與葡萄園的比喻相似,天國的宣告就如王已邀請客人參加喜宴;當喜宴即將開始,王便派僕人提醒客人赴宴;但他們並不理會,王一再催促,他們不但不理,還凌辱王的僕人並加以殺害。該比喻直指猶太人棄絕上主差派的眾先知,甚至迫害上主的兒子。王邀請另一批客人赴宴,乃象徵上主的恩召臨到外邦人的身上。

2012年9月有一則〈婚宴辦桌 宴百街友〉新聞,報導一對新人在結婚前夕,宴請100名街友與低收入戶,並邀請牧師佈道,親友也至各桌關心街友。新娘游文玉說,街友是被社會遺忘的弱勢族群,她寧可不拍婚紗照、婚禮簡單點,而與街友分享耶穌的愛。她說,曾在書上看過美國有基督徒結婚,特地到市中心接送街友喝喜酒,不少街友深受感動。她希望自己的婚宴,除了宴請街友一頓,更能扮演「家人」角色,給他們愛與溫暖,盼透過信仰讓他們的心靈得釋放。受邀的街友對有人邀他們吃喜酒深感溫暖,甚至有人現場受洗成為基督徒。餐廳老闆娘也被這場婚宴感動,給予新人優惠折扣。

謙卑悔改的人,才有機會享受天國福分。人人都可以說自己是基督徒;然而,若只是口頭上承認,卻欠缺美好生命見證,將不為天國的王接納。



默想:
「被召的人多,選上的人少」,說明不是所有受邀請者都有機會享受天國福分。思考我的一生,能否享受天國的福分?
祈禱:
上主!我獻上的祭是憂傷的靈;憂傷痛悔的心,祢不拒絕。求主幫助我活出與所蒙的恩典相稱,才有機會享受天國的福分。奉主的名求,阿們。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13年6月22日 星期六

《每週新眼光》聽媽媽的話



2013年 第 1 季 第 03 週 發刊時間:每週六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聽媽媽的話 
1 第三天,在加利利的迦拿城有人舉行婚禮。耶穌的母親在那裏;2 耶穌和他的門徒也受邀請參加婚宴。3 酒喝光了,耶穌的母親告訴他:「他們沒有酒了。」4 耶穌說:「母親,請別勉強我做甚麼,我的時刻還沒有到呢。」5 耶穌的母親卻吩咐僕人:「他要你們做甚麼,就照他的話做。」6 在那裏有六口石缸,是猶太人行潔淨禮的時候用的,每一口石缸可以盛水約一百公升。7 耶穌對僕人說:「把水缸都裝滿水。」他們就倒水入缸,直到缸口。8 耶穌又說:「現在可以舀些出來,送給管筵席的。」他們就送了去。9 管筵席的嘗了那已經變成酒的水,不知道這酒是從哪裏來的(舀水的僕人卻知道),於是叫新郎來,10 對他說:「別人都是先上好酒,等客人喝夠了才上普通的,你倒把最好的酒留到現在!」11 這是耶穌所行的第一個神蹟,是在加利利的迦拿城行的。這事顯示了他的榮耀;他的門徒都信了他。12 這事以後,耶穌跟他的母親、弟弟,和門徒到迦百農去,在那裏住了幾天。
◆神蹟的序曲
美國總統就職典禮自1933年之後,就修訂為1月20日。原先,只是簡單的在總統要進入總統辦公室執政前,必須進行就職宣誓儀式,但隨著年代更迭,儀式逐漸擴增,如今就職典禮已發展成為一個包括遊行、演講和舞會等為期一天的活動。

耶穌在聖經中第一個明確記載的神蹟,就出現在今天的經文。從經文中我們看到,耶穌所行的這個神蹟,似乎不在上帝原先的安排或計畫中,甚至也不是耶穌所想要去行的。因此,耶穌回答馬利亞說:「母親,請別勉強我做什麼,我的時刻還沒有到呢。」但耶穌的母親卻極有智慧地吩咐僕人:「他要你們做什麼,就照他的話做。」沒有任何衝突爭吵,也沒有任何的不愉快,讓世人意想不到,連耶穌自己也沒預備的神蹟就巧妙地發生了。我們雖不完全知道上帝對此事的感想,但我們知道耶穌做了一個選擇:聽媽媽的話!

◆曲折的樂章
美國歷任總統中,第一位擁有非洲黑人血統的歐巴馬(Barack Hussein Obama II),也有一位極有智慧的母親。歐巴馬的母親安(Ann Dunham)出生在美國白人家庭,父親是從事家具貿易業。安在念完高中後全家搬到夏威夷,並在夏威夷大學結識來自非洲肯亞的黑人留學生巴拉克(Barack Obama),兩人因相愛而結婚,並且休學生下了歐巴馬。因為當時美國仍有許多州的法律明訂禁止黑人和白人通婚,可以想見安所要承受的壓力是多麼大。

歐巴馬2歲時,他的父親前往哈佛攻讀博士,但這段婚姻因維持不易最後離婚收場。安並沒有因此灰心,她不但獨立撫養歐巴馬,還積極地回到學校完成學業,當時他們經濟拮据,必須依靠政府補助。歐巴馬回憶說:「以當時黑白小孩單親媽媽的艱難情況,很容易因受欺負而充滿怨氣與憎恨,但我母親從沒讓我有此感覺,她從不抱怨,總是開朗樂觀,充滿積極正面的思考。」

歐巴馬6歲時,安與另一位來自印尼的留學生索托洛(Lolo Soetoro)結婚,並全家搬到印尼雅加達的郊區居住,她和歐巴馬也是第一個住在該區的外國人。在人生地不熟且物質匱乏的環境,安努力學騎機車,下鄉工作;她不但帶著歐巴馬與居民建立友誼關係,也幫助當地婦女及窮人。重視小孩教育的安,為了省錢,固定每天清晨4點起床,親自教歐巴馬唸書,收聽美國電台的函授課程。對於印尼濃厚的伊斯蘭教文化及種族偏見,她總是以開放的心接納,這也帶給歐巴馬十分敞開並堅定的基督教信念。

為了歐巴馬的教育,在他10歲時,安把他送回夏威夷和外公外婆同住。幾年之後,安選擇重返夏威夷大學攻讀人類學,隨後又回到印尼進行鄉間研究,協助推動婦女就業及窮人小額信貸,並得到相當的成效,迄今已幫助超過3000萬名印尼窮人。安在工作之餘,也繼續她的論文研究,終於在她49歲時完成博士學位,繼續著手幫助弱勢族群,甚至足跡遍及南亞及非洲等地。幾年後,不料因卵巢癌和子宮癌發現太晚而病逝,享年52歲(1942~1995)。

◆動人的旋律
回顧安的一生,任誰都會欽佩她是個有智慧又具包容的母親,在各種艱困的環境中,她帶著兒女浪跡天涯,甚至在性別歧視、種族主義、宗教文化的種種排擠下,她總能樹立典範和榜樣,成為子女最好的生命導師。她敬畏上帝、追求理想、勇於改變、關懷社會、充滿愛心,這些正是影響歐巴馬擁有樂觀積極、心胸開闊特質的重要因素!甚至當歐巴馬參選總統所提出的幾項訴求:「Hope、Change、Empathy」(盼望、改變、同理心),我們更可以看出歐巴馬也做了同一個選擇:聽媽媽的話!

歐巴馬的成功,歸功於他的母親,她也是影響他一生最重要的人。或許你我不一定有這樣的母親來撫養我們,但我們至少能在「順服就是祝福」的功課上努力;甚至期勉自己,能學習像安一樣的堅強有智慧,並不是為了培育出下一個總統兒子。事實上,在安過世14年後,她的兒子歐巴馬竟然成為美國史上頭一位非裔總統,也是安所始料未及的。我們應該看重的是,一位母親/父親在上帝面前的堅持,的確會能為這個世界帶來無法預測的轉變。

◆無數的共鳴
迦拿原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地方,但耶穌卻在這裡行了第一個神蹟,甚至第二個神蹟也是在迦拿發生的。不論你我的人生遭遇何種打擊,婚姻失敗、經濟拮据、生活困苦、水土不服、宗教壓迫……,都可以邀請耶穌一起進入我們心中,並記得耶穌的媽媽所說的話:「祂要你們做什麼,就照祂的話做。」聽媽媽的話,相信神蹟也要在你我周圍悄悄地蔓延!
討論題綱:
1.你喜歡神蹟嗎?耶穌行出第一個神蹟,對你來說有什麼意義?

2.歐巴馬的母親,帶給你什麼啟示? 
代禱事項:
1.請為自己過去如何聽並回應媽媽的話,向神獻上禱告。

2.為身邊需要關心的異鄉人或單親家庭禱告。
祈禱文:
施行神蹟的主上帝,謝謝祢在我們最需要的時候,願意聆聽我們的祈禱。願每個神蹟都能彰顯祢的旨意,願每個神蹟都能榮耀祢的聖名。也請祢幫助我服事周圍需要被關心和被幫助的人,讓神蹟和奇事在信的人身上發生。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行動參考方案:
1.找出約翰福音中和迦拿城有關的神蹟和人物,並聯想它們之間有何關係。

2.找一個新移民或單親的弱勢家庭,招待他們一頓晚餐或給予溫暖的祝福,誠心邀請他們一起來認識耶穌,並為他們禱告。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06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每日新眼光》權柄的標記



2013年 06月 22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權柄的標記
參考經文:《 馬太福音21章23~32節》
耶穌說:「我鄭重地告訴你們,稅棍和娼妓要比你們先成為上帝國的子民。(馬太福音21章31節b)
人們都在尋求外表權柄的標記,從古至今皆然,如學歷、名聲、地位和關係等。耶穌的權柄來自本身,並非外在條件賦予。耶穌知道無論自己如何解釋,那些祭司長和長老總不會接受,因他們本非為尋求答案而來,乃是要尋找控訴耶穌的把柄。

這些人質問耶穌從哪裡得到權柄。對這樣的質疑,耶穌若回答自己的權柄是來自上主,他們就可控告祂褻瀆的罪;耶穌若說是憑自己的權柄行事,群眾將不會信服祂。耶穌用一個看似無關的問題來回答,顯露他們真正的動機並非真心想得到答案,只是為了想陷害祂。耶穌揭露這些人的目的,是想得到控告祂的把柄,來強化他們的指控。

耶穌用兩個兒子的比喻,來指摘猶太人的不信。比喻中的「小兒子」是指猶太宗教領袖,他們只在口頭上答應遵行上帝旨意,卻沒實際行。「大兒子」乃指稅吏和娼妓,當他們聽聞約翰的信息,便懊悔過去的罪,悔改歸向上主。他們顯然比那些表面順服的宗教領袖先成為上帝國子民,如約翰的提醒,天國之王所要求的是,要結出與悔改的心相稱的果子。今天,上主同樣要求我們順服祂;我們要小心,勿重蹈猶太領袖的覆轍。

默想:
權柄的標記是名聲地位,或「誰要居首,誰就得居後,作大眾的僕人」?
祈禱:
主啊,我願成為從心裡順服,有美好生活見證的信徒,實踐祢的教導:「誰要居首,誰就得居後,作大眾的僕人。」而不要作一個爭權奪利的人。奉主的名求,阿們。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13年6月21日 星期五

《每日新眼光》有信心能成就一切



2013年 06月 21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有信心能成就一切
參考經文:《 馬太福音21章18~22節》
只要有信心,你們在禱告中所求的一切都會得到。(馬太福音21章22節)
馬太福音簡化馬可福音11章12~14節及20~25節的記載,且把兩段經文合成一段。對照馬太福音21章19節和馬可福音11章20節,馬太比馬可更有力的描述這神蹟,指明耶穌咒詛的話立即生效。福音書作者將此特殊神蹟事件與潔淨聖殿放在一起,旨在指出這項動作具象徵性意義:彌賽亞的來臨,帶進猶太教不結果子的終極命運。

耶穌說:「只要有信心,你們在禱告中所求的一切都會得到。」在馬太福音裡,「信心」從來不是一個禱告者的個人品質,而是在實踐中相信他所求告的上主。今天這個故事,象徵徒具禮拜儀式的殿與不再結果的果樹並無不同,是該毀掉的時候了。

門徒並未注意該事件的象徵意義,反而驚訝耶穌話語的力量。從他們的反應,或許隱含如此的問題:「我們也能行這樣的神蹟嗎?」有信心和不疑惑字義一樣,並非強調要有加倍的信心,正如馬太福音17章20節所言明,只要有「最小的」信心就足夠了。耶穌對門徒說:「你們甚至能夠對這座山說:『起來,投到海裡去!』也一定會實現。」這座山究竟是指橄欖山或聖殿山,我們不得而知,但重點在於耶穌的話是用移山的生動比喻,說明在上主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我們需要的只是相信。

默想:
有信心便能成就一切嗎?那麼如何建立信心?
祈禱:
主上帝啊!求祢幫助我建立信心,當我信心不夠時,願我能從主的話語得著力量,正如主耶穌對一位兒子被鬼附的父親所說的:「是的,你若能!有信心的人,什麼事都能。」奉主耶穌的名求,阿們。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13年6月20日 星期四

《每日新眼光》聖殿當作禱告的殿



2013年 06月 20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聖殿當作禱告的殿
參考經文:《 馬太福音21章12~17節》
「聖經記載,上帝說:『我的聖殿要作禱告的殿』,你們卻把它變成賊窩!」(馬太福音21章13節)
馬可福音11章11~15節記載,耶穌進殿和祂潔淨聖殿之間,有一夜的間隔;但馬太則把第7~11節和12~13節的事件連在一起。耶穌反對的並非單純的不法行為,而是那發展成龐大商業系統的整套獻祭和敬拜制度。特別是在聖殿領袖准許下,聖殿周圍院子裡所進行的商業活動,已變成不可侵犯。

建造聖殿當初至少有2種功用:1.它是國家的聖壇,也是王室的禮拜堂,一切節期慶典必須在這裡舉行。2.聖殿是全民禱告、求赦免、獲新生的地方,讓人容易和上主交通,懇求祂垂聽祈禱。聖殿的獨特性在於,它象徵上主的恩典揀選和神聖同在的應許。聖殿被認為是上主同在的象徵,有3種基本形態:1.上帝親自居住於聖殿中;2.上帝的名立於聖殿;3.上帝顯現於聖殿中。因此,聖殿被辱和摧毀,象徵上主的棄絕和審判;而聖殿意味著上主的揀選和賜福。

聖殿象徵上主的同在,是一切力量、智慧和福氣的來源。今日教會要在意的,不是花巨資來蓋現代化教堂建築物,而是注重內在靈命成長,跟隨主的腳蹤。有人說,台灣的教會是「有神學無上帝,有教堂沒十字架,有傳教者和有信徒,沒有靈命和使命。」果真如此,我們應痛下決心反省悔改,別讓教會只成為堂皇富麗的教堂建築物而已。我們應省思,教會出租空間的收入,經費是否用在宣教?教會是否過度依賴租金,以至信徒在奉獻上沒符合聖經的教導?

默想:
時常紛爭或爭權奪利的教會,與經文中耶穌痛斥的「賊窩」,有何差別?
祈禱:
主啊!幫助我明白聖殿象徵上帝的同在,更是禱告的殿,讓我們能謹慎而行,不要把聖殿變成賊窩;願教會不只有傳教者、有信徒,也有靈命及使命。奉主的名求,阿們。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13年6月19日 星期三

《每日新眼光》靠著上主向前走



2013年 06月 19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靠著上主向前走
參考經文:《 馬太福音21章1~11節》
前行後隨的人群大聲呼喊:「頌讚歸於大衛之子!願上帝賜福給奉主名來的那位!頌讚歸於至高的上帝!」(馬太福音21章9節)
看了主耶穌經歷侮辱、受害、被釘十字架和復活後,再次看祂的人生,我們會發現,耶穌無論是喜怒哀樂、恩怨情仇、生離死別,總是靠著上主向前走。

馬太並無特別記載耶穌之前是否造訪過耶路撒冷,僅兩次暗示而已(參閱馬太福音23章37節,26章55節),但從其他福音書中得知,耶穌在巡迴傳道途中曾數次到過此。在馬太福音中,儘管眾人未明確稱呼耶穌是王;但無疑的,從耶穌騎驢進城的象徵性舉動,可知祂就是撒迦利亞書9章9節所說的王,這和群眾稱祂為大衛子孫概念一樣。

「願上帝賜福給奉主名來的那位!頌讚歸於至高的上帝!」以色列人每逢盛大節日,便用讚美詩來應答,而這2節更是讚美的高潮。因此,逾越節的朝聖群眾用這詩句來表達宗教熱情是很自然的。

耶穌這次造訪耶路撒冷,可謂人生高峰,但祂是謙謙和和入城,與民眾想像中彌賽亞的形像天差地別。馬太特別強調謙和一詞,耶穌謙卑自己的象徵性舉動,是為了顯示其彌賽亞的神僕形像;祂此次入城並非為炫耀威勢,因等待祂的將是侮辱和十架的苦難。

默想:
無論喜怒哀樂、恩怨情仇、生離死別,我是否有靠上主向前走?
祈禱:
親愛的天父,當我處於在生高峰的時候,求祢讓我不要迷失其中,乃能靠著祢向前。不論我人生的際遇如何,願我學習像保羅一樣,知道怎樣過貧困的生活,也知道怎樣過富裕,學會對現狀滿足的祕訣。奉主的名求,阿們。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13年6月18日 星期二

《每日新眼光》有屬靈的眼睛



2013年 06月 18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有屬靈的眼睛
參考經文:《 馬太福音20章29~34節》
耶穌停下來,叫他們過來,問說:「你們要我為你們做什麼?」(馬太福音20章32節)
對兩個盲人的醫治,在馬太福音9章27~31節和馬可福音10章46~52節也有類似記載。馬可只提到一個人,並指出他叫巴底買(馬可福音10章46~52節),馬太則提到兩個人。馬可為何要提這人的名字?學者認為,因當時基督徒普遍知道巴底買是個門徒。

無論如何,從盲人得醫治的故事我們可學習到:1.不要怕環境:當時有許多人責備盲人,叫他們不要作聲,他們發出的心聲讓很多人不高興,甚至引來打壓和威脅;但盲人不但抓住機會,也不怕權勢和不好的環境,反而勇敢呼叫主耶穌的名,尋求祂的幫助與醫治。可見不要害怕環境,是我們信仰很重要的一部分,信心就如黃金在火爐中,越受鍛鍊越堅固。2.堅信告白耶穌是生命的主:當我們堅信生命的主,就能不怕環境,得到主的應許。像詩人在詩篇119篇140節所言:「你的應許多麼純真!我多麼愛慕!」

勵志作家戴晨志在《圓夢高手》一書提到:「人不怕沒機會,只怕自己不改變!人不怕沒機會,只怕自己不去開創機會!人不怕沒機會,只怕機會來時,自己實力不夠,努力不夠!」

信主久久的基督徒,不知你遇到主耶穌後,改變了什麼?當盲人與主耶穌相遇後,他們對主的信心,讓人生大大改變;不只肉體得醫治,人生更從絕望到有盼望。

默想:
身為基督徒,我是否擁有屬靈的「眼睛」?
祈禱:
上主我感謝祢,讓我透過盲人經驗到主耶穌醫治的故事,學習把握機會、不怕環境、無懼他人阻撓,並付出行動為主作見證。奉主的名禱告,阿們。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13年6月17日 星期一

《每日新眼光》侍候人的真義



2013年 06月 17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侍候人的真義
參考經文:《 馬太福音20章17~28節》
正像人子一樣,他不是來受人侍候,而是來侍候人,並且為了救贖眾人而獻出自己的生命。(馬太福音20章28節)
在馬可福音9章33~37節記錄門徒爭論誰最偉大,耶穌知道門徒的心,於是找來一個小孩向眾人作「機會教育」,請他們學習小孩謙卑、單純和無私的心。耶穌用深入淺出的方法,要門徒明白,認同並接待小孩子,就是接待祂及上帝。

西庇太兒子的母親是跟從耶穌的門徒中的普通一員(馬太福音27章56節),她期望兒子們出人頭地的強烈慾望是可理解的。馬可並未提到她,顯然雅各和約翰不是故事的焦點。本段經文解釋了這件不易理解的事:本是悲劇性的死亡,卻是為眾人作贖價的服事。祂服事人的結果,到第28節我們才知道,這種犧牲不是無意義的,因一人捨命,卻為萬人帶來了生命。

耶穌為救贖眾人而獻出自己的生命,是祂身為僕人的特殊使命。這是新約中表達耶穌的死為人帶來救贖的最明確說法。

本段一方面自成一體,另一方面又把上面幾段的信息連在一起。天上的賞賜(馬太福音19章27~29節)和在前的必在後(20章1~16節)這兩個主題,在此又通過一個特別的要求再次被提出。這為「在前的」應得賞賜提出要求,且沒離開耶穌「王國」的語言環境。這種強烈慾望也是自然的,不過與耶穌的榜樣恰恰相反,耶穌受苦受難,遭人厭棄。

默想:
你是否有學習主耶穌的榜樣?誰要居首,誰就得作你們的奴僕;不是來受人侍候,而是來侍候人。
祈禱:
主耶穌幫助我除去自私自利的心,學習小孩謙卑、單純和無私的心。這樣才能學習主耶穌的榜樣:誰要居首,誰就得作你們的奴僕;不是來受人侍候,而是來侍候人,並能夠榮神益人。奉主的名求,阿們。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13年6月16日 星期日

《每日新眼光》看重使命甚於功勞


2013年 06月 16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看重使命甚於功勞
參考經文:《 馬太福音20章1~16節》
於是耶穌說:「這樣,那些居後的,將要在先,在先的,將要居後。」(馬太福音20章16節)
學者認為,馬太福音20章1~16節這個比喻在解釋「居後的,將要在先,在先的,將要居後」,和浪子的比喻很相似,都圍繞兩種人的對比而講:一個配得公平待遇的人,看見另一個不配得的人卻得到一切,由此產生忌妒心。那個比喻是針對那些反對耶穌接待稅吏和罪人的宗教領袖(路加福音15章1~3節)而說,這個比喻亦如此;兩者均闡明上主對不配得的人所施的寬厚和仁慈,應帶給人喜悅和快樂,而不是忌妒。而此比喻的寓意,在於接受外邦人亦為上主子民,就像路加福音23章39~43節那十架上悔改的強盜,與那些把一生奉獻傳福音的人,都將被放在同一平面上比較一樣。

不過,馬太講述這個比喻故事的方式,又給我們一個啟發。故事最後說,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這句話的意思是:上主的標準不是按勞付酬,所以我們誰也沒有資格要求祂必須善待我們。具體而言,這段是延續馬太福音19章27~29節有關賞賜的討論;彼得認為上主不會虧欠任何人,這認識是正確的,但這話不應被理解為,服事忠心的人就一定該得更大賞賜,那第一批「承擔了那日重擔」的門徒就一定比後來者在先。

上主的「賞賜」不是那樣計算的,從世俗公正觀的角度看,有些時候上主的「賞賜」會顯得寬厚無邊了。

默想:
上主的賞賜不是根據人的一切成就與功勞,而在於人是否實行天父旨意,才能得到祂的恩典,並進入天國。
祈禱:
主上帝,幫助我學習主耶穌的模範,並學習信仰前輩不惜性命為要完成使命的精神,來完成祢交給我的工作,就是見證恩典的福音。奉主的名求,阿們。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13年6月15日 星期六

《每日新眼光》如何得著永恆的生命




2013年 06月 15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如何得著永恆的生命
參考經文:《 馬太福音19章27~30節》
無論誰,為了我的緣故撇下了他的房屋、兄弟、姊妹、父母、兒女,或田地的,都要得到百倍的酬報,並且要得到永恆的生命。(馬太福音19章29節)
彼得代表12門徒問主,他們已放棄一切來跟從祂,將來能得到何益處?主說:「無論誰,為了我的緣故撇下了他的房屋……,都要得到百倍的酬報,並且要得到永恆的生命。」主的應許並不限於12門徒,而是對所有跟從者說的。

凡跟從祂的就必「得到百倍的報酬」,指得到最大賞賜,即承受永生;這也是進天國(23節)、進上帝的國(24節)、得救(25節)的意思。換言之,凡有份於基督的爭戰,必有份於基督的得勝;凡與基督一同爭戰的,必與祂一同得勝;凡背十字架的,一定會戴上冠冕。事實上,基督徒所得的遠比他捨棄的多;他所得的不是物質產業,而是與上主的新關係。耶穌要求跟隨祂的人,要變賣一切分給窮人,還要進一步跟從祂。單憑作慈善不能使人達到完全,這只是利未記19章18節的實踐;27~29節陳明,關鍵是作門徒,而非施捨。

1865年5月28日英國宣教師馬雅各醫師,遠度重洋來到台灣,馬雅各醫師與3位助手:黃嘉智藥師、吳文水先生、陳子路傳道,由駐在廈門的英國宣教師杜嘉德牧師陪同,自廈門乘船,在高雄旗後(今旗津)上岸。3天後,一行人選定台灣府(台南)為醫療宣教起點。6月16日,馬雅各醫師受海關官吏馬威廉的好意,在西門城看西街(今台南市仁愛街43號)一間民房開辦醫館,即今日新樓醫院前身,為全台灣第一間西式醫院。此處醫館、藥局和禮拜堂結合為一,展開英國在台灣醫療宣教之序幕。馬雅各醫生為了主的緣故撇下一切,為基督徒醫生的楷模,在上主的國裡將得到無比賞賜。

默想:
怎樣才能得著永恆的生命?永恆的生命與我有什麼關係?
祈禱:
上主我感謝祢,讓我看見永恆的生命就是美好的生命,更體會到凡與基督一同爭戰的,一定要與祂一同得勝,凡背十字架的,一定會戴上冠冕。奉主的名禱告,阿們。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