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31日 星期五

《每日新眼光》2023/03/31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23年 03月 31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有欠公平的時候

參考經文:《 馬太福音20章1~16節》

20:1 「天國好比下面的故事:有一個葡萄園主清早出去,雇工人到他的葡萄園工作。 2 他約定照常例每天給他們一塊銀幣,然後打發他們到葡萄園工作。 3 上午九點鐘左右,他再到市場去,看見有些人站在那裏,無所事事, 4 就對他們說:『你們也進葡萄園工作吧,我會給你們公道的工資。』 5 他們就去了。後來,中午十二點鐘和下午三點鐘,他又出去,照樣雇了一些工人。 6 下午將近五點鐘,他又到市上去,看見還有些人站在那裏,就問他們:『為甚麼整天站在這裏無所事事呢?』他們回答: 7 『因為沒有人雇用我們。』他就對他們說:『那麼,你們也進葡萄園工作吧。』 8 「傍晚的時候,園主對領班說:『把工人都叫來,分發工資給他們,從最後進來的先付,到首先進來的付完為止。』 9 那些五點鐘才來工作的,每個人領了一塊銀幣。 10 輪到那些最早來工作的人來領工資,他們以為一定會多得些,可是每一個人也只領到一塊銀幣。 11 他們領到之後,就埋怨主人: 12 『這些最後進來的人只做了一小時的工,我們卻整天在烈日下勞作,而你付給他們的竟跟付給我們的一樣!』 13 園主回答他們當中的一個人:『朋友,我並沒有佔你便宜。你不是同意每天一塊銀幣的工資嗎? 14 拿你的錢回家去吧!我要給那最後進來的跟給你的一樣, 15 難道我無權使用自己的錢嗎?為了我待人慷慨,你就嫉妒嗎?』」 16 於是耶穌說:「這樣,那些居後的,將要在先,在先的,將要居後。」

耶穌說了一個葡萄園工人的比喻來描繪天國,這個比喻故事主要是回應彼得的問題。在青年財主憂愁離去後,彼得問耶穌:「祢看,我們已經撇下一切來跟從祢了,我們將得到什麼呢?」(馬太福音19章27節)彼得的思考邏輯似乎和青年財主有一點類似,他們都認為自己所付上的代價十分高昂。青年財主是付出許多心力遵行誡命,為了要得到永生。彼得則自認為已經撇下一切來跟隨耶穌,希望得到獎賞。其實,彼得的想法也反映出當時一些跟隨耶穌的人的心聲。那些跟隨耶穌的人當中,有些或許犧牲了安逸的生活,有些或許被趕出猶太會堂,他們以為自己失去很多了。隨之而來的問題是:跟隨耶穌,對我究竟有什麼好處呢?

葡萄園工人的比喻,讀起來讓人覺得似乎有欠公平。特別是比喻中的第一批工人,他們最早進入園子裡工作,工時是最長的。他們以為,自己必能比那些晚進園子的工人得到更多工資,沒想到竟然都一樣。第一批工人得到的工錢,就是園主原本約定好的一塊銀幣。這些工人看到這樣的結果,心裡很不平衡,他們就對園主埋怨發牢騷。他們認為,自己做了大部分的工作,整天在烈日下勞作,非常辛苦。那些比較慢來的工人,做得比他們少,卻領一樣的工錢,實在是太不公平了。對於這批工人的抱怨,園主的回答是,工錢是一開始就約定好的,並沒有少給。園主有權給予其他時段的工人一樣的錢,這是出於園主慷慨的心。若從第一批工人的角度來看,與別人比較之下,就會覺得不公平。若從園主的角度來看,不論哪個時段邀請工人入園工作,都是出於一份慷慨的心。今日,我們也可從這個比喻來反省自己與上帝的關係。有時候,我們的心態可能像彼得,不以主對所有人慷慨為樂,反倒跟主斤斤計較。其實,我們付出的實在無法與主給予我們的恩典相比。

沒有人有資格成為上帝的夥伴,以為上帝有我真幸運,因為我付出很多。應該想,上帝呼召我,實在是出於祂的恩典。我們應該回應上帝的愛與恩典,把所領受的恩典與人分享,並且全心跟隨主。其實,公平並不是耶穌談論天國的重點,也不是祂呼召我們的目的。因為,主的恩典永遠勝過公平。上帝就如比喻中的園主,祂很慷慨,而且滿有恩典。上帝的恩典不是用錢賺取,也不是透過我們的犧牲來換得,而是祂白白給予我們的。



默想:

所有人都能白白得到上帝的恩典,公平嗎?我如何看待?

祈禱:

親愛的主,感謝祢賜給我恩典,這不是靠我的努力和付出換來的,而是祢白白給予的。願祢讓我看見祢的慷慨,珍惜所領受的恩典,並樂意與人分享。奉主的名禱告,阿們。

取消訂閱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webmast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23年3月30日 星期四

《每日新眼光》2023/03/30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23年 03月 30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財富與天國

參考經文:《 馬太福音19章16~30節》

19:16 有一次,有人來見耶穌,說:「老師,我該做些甚麼善事才能夠得到永恆的生命呢?」 17 耶穌回答:「你為甚麼問我關於『善』的事呢?只有一位是善的。如果你要得到永恆的生命,就應該遵守誡命。」 18 他就問:「哪些誡命呢?」耶穌說:「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竊;不可作假證; 19 要孝敬父母;要愛鄰人,像愛自己一樣。」 20 那青年回答:「這一切誡命我都遵守了,還要做些甚麼呢?」 21 耶穌說:「如果你要達到更完全的地步,去賣掉你所有的產業,把錢捐給窮人,你就會有財富積存在天上;然後來跟從我。」 22 那青年一聽見這話,垂頭喪氣地走開了,因為他非常富有。 23 於是,耶穌告訴他的門徒:「我實在告訴你們,有錢人要成為天國的子民多難哪! 24 我再告訴你們,有錢人要成為上帝國的子民,比駱駝穿過針眼還要困難!」 25 門徒聽見這話,十分驚訝,就問:「這樣說來,有誰能得救呢?」 26 耶穌注視著他們,說:「人是不能,但在上帝,事事都能。」 27 這時候,彼得開口說:「你看,我們已經撇下一切來跟從你了,我們將得到甚麼呢?」 28 耶穌對他們說:「我告訴你們,在將來的新時代裏,人子坐在他榮耀寶座上的時候,你們跟從我的人要坐在十二個寶座上,來審判以色列的十二個支族。 29 無論誰,為了我的緣故撇下了他的房屋、兄弟、姊妹、父母、兒女,或田地的,都要得到百倍的酬報,並且要得到永恆的生命。 30 但是,有許多在先的,將要居後,居後的,將要在先。」

什麼是你看為寶貝的事物?在生活中,我們看為寶貴的東西,可能會願意用高價來購買。就像有的人喜歡泡茶,就會願意花較多的錢買好的茶葉和較好的茶具。有的人在意外表,就會願意花錢買喜歡的衣服、鞋子來穿著,或願意花錢買保養品來使用。有的人看重健康,則願意花錢買健康食品,也願意付出時間來運動。可見,人們在自己看為寶貴的事物上,往往願意付出時間、精神、金錢。

在馬太福音13章44節,耶穌談到天國的比喻時,說:「天國好比財寶藏在田裡。有人發現了,就把它掩蓋起來,然後很高興地把自己所有的都變賣了,去購買那塊田。」耶穌說,天國就像上好的寶貝,需要人用全心認真去尋找,甚至要付出、犧牲一切才能得到。

在今天的經文中,一位青年財主來問耶穌,要做哪些善事才能得到永恆的生命呢?耶穌和他談論到,如果想得到永恆的生命,就應該遵守誡命,包括: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竊;不可作假證;要孝敬父母;要愛人如己。青年財主回答說,一切的誡命他都遵守了。他似乎認為,透過行善、守誡命,就可以賺取永生。耶穌很有智慧地回應青年財主,若是看永生、天國為最寶貴的事物,那麼「去賣掉你所有的產業,把錢捐給窮人,你就會有財富積存在天上;然後來跟從我。」(21節b)最後,青年財主卻憂愁地離開了,因為他很富有。很顯然地,財主看為寶貴的是他的產業,這是他最無法割捨的東西。

耶穌對財主說,要達到「更完全的地步」,就要照上述的話而行。這裡的「完全」,有專一的忠心和全心順服的意思。這個青年財主無法接受耶穌的話,他雖然願意自律,遵守所有表面的規定,甚至願意做額外的事,可是因為他的財富,使他沒辦法專一跟隨耶穌。耶穌所要求的是專心、徹底地跟隨祂、讓祂作主,這樣的門徒才能得到永恆的生命。對這個青年財主來說,如果要在金錢與耶穌之間做選擇,他寧願選擇金錢,最後只好垂頭喪氣地走開。

類似的抉擇也會出現在我們的生命中,我們要選擇自己所愛的事物,或選擇專心跟隨耶穌呢?當我們願意選擇專心跟隨主的時候,將會發現耶穌才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寶貝。如同著名的詩歌〈我寧願有耶穌〉歌詞所提到的:「我寧願有耶穌,勝於金銀,我寧屬耶穌,勝過財富無邊;我寧願有耶穌,勝過地土,願主釘痕手引導我前途……。」



默想:

錢財是否有影響我跟隨主耶穌的決心呢?

祈禱:

親愛的主,求祢幫助我在人生許多不同的抉擇裡,選擇以祢為首位,願我的一生蒙祢喜悅。奉主的名禱告,阿們。

取消訂閱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webmast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23年3月29日 星期三

《每日新眼光》2023/03/29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23年 03月 29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婚姻與離婚

參考經文:《 馬太福音19章1~15節》

19:1 耶穌講完了這些話,離開加利利,回約旦河對岸的猶太地區去。 2 一大群人跟著他,他就在那裏治好了他們的病人。 3 有些法利賽人來見耶穌,想陷害他,問他:「我們的法律准許丈夫用任何理由休棄妻子,對嗎?」 4 耶穌回答:「你們沒有念過這段經文嗎?『太初,創造主造男人又造女人。』上帝說: 5 『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跟妻子結合,兩個人成為一體。』 6 既然這樣,夫妻不再是兩個人,而是一體。所以,上帝所配合的,人不可拆開。」 7 法利賽人問他:「那麼,為甚麼摩西給我們一條誡命,說丈夫給妻子一張休書就可以休棄她呢?」 8 耶穌回答:「摩西准許你們休妻,是因為你們心腸太硬;但在創世之初並不是這樣的。 9 我告訴你們,除非妻子不貞,任何人休棄妻子,再去跟別的女人結婚,就是犯了姦淫。」 10 門徒說:「既然丈夫和妻子的關係是這樣,不結婚倒好。」 11 耶穌回答:「這樣的教導並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只有得到上帝特別恩賜的人才能接受。 12 因為人不結婚的理由很多:有些人是生來不適於結婚的;有些人是人為的原因不能結婚;另有些人是為了天國的緣故而不結婚。能夠接受這教導的人就接受吧!」 13 有人帶著小孩子來見耶穌,要請耶穌給他們按手禱告;門徒卻責備那些人。 14 可是耶穌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裏來,不要阻止他們,因為天國的子民正是像他們這樣的人。」 15 於是,耶穌給他們按手,然後離開那地方。

耶穌離開加利利之後,回到約旦河對岸的猶太地區。有許多人跟隨耶穌,耶穌醫治了他們當中許多的病人。這當中,也來了一些法利賽人,他們利用休妻的話題,要試探耶穌。

這些法利賽人來見耶穌,目的是想陷害祂。他們虛情假意地問耶穌:「我們的法律准許丈夫用任何理由休棄妻子,對嗎?」」(馬太福音19章3節)當時主流的猶太教希列學派認為,在任何情況下皆可休妻,即使是微不足道的理由。法利賽人藉著休妻的話題試探耶穌,企圖讓耶穌說出敵對希律的話。因為施洗約翰曾經指責希律王的婚姻問題,而被殺害。

耶穌並不認同丈夫以任何理由休妻。耶穌將焦點放在上帝起初創造的計畫,夫妻婚姻的結合,是神聖的合一。耶穌對法利賽人說:「你們沒有念過這段經文嗎?『太初,創造主造男人又造女人。』上帝說:『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跟妻子結合,兩個人成為一體。』既然這樣,夫妻不再是兩個人,而是一體。所以,上帝所配合的,人不可拆開。」(馬太福音19章5~6節)耶穌的回答,打破法利賽人對婚姻的觀點,重點不是能否離婚,而是必須回到源頭來思考為何會有婚姻,這是上帝賜福人類生養眾多的基礎。

然而,耶穌當時的回應並未解釋摩西律法允許離婚的問題,所以法利賽人趁機又提出問題:為什麼摩西給了一條誡命,說丈夫給妻子一張休書就可以休棄她呢?耶穌回應法利賽人,那是因為人的心腸太硬,並不是可以拿來隨意休妻的藉口。耶穌也道出人不得已離婚的情況,在於另一方不忠貞。從耶穌的回應裡,我們看見重點不在於能否休妻,而是要看重兩人結合的婚姻關係。

根據內政部的統計,台灣的離婚率非常高,排在亞洲前幾名。普遍離婚的原因,有外遇、家暴、婆媳不合……。這些問題突顯出夫妻生活中,會遇到許多需要磨合、溝通的地方,比如說:孩子的教育、婆媳的關係、經濟財務的使用等。這些需要磨合之處,並不能被隨意當作離婚的藉口。婚姻中,最大的傷害就如耶穌所提到的,對另外一半不貞,也就是外遇。夫妻關係發生了不貞的外遇行為,將產生難以修補的裂痕。最終,不得已做出離婚的選擇。耶穌對法利賽人的回應,幫助我們省思,要再次去理解上帝創造男女、設立婚姻的基礎。人因相愛而結合在一起,也需要以愛來維繫婚姻關係,一起努力經營家庭生活。



默想:

耶穌對婚姻的看法為何,如何影響我?

祈禱:

天父上帝,求祢幫助我用心看待祢創造男女的心意,使我看重婚姻關係的寶貴。奉主的名禱告,阿們。

取消訂閱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webmast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23年3月28日 星期二

《每日新眼光》2023/03/28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23年 03月 28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廉價的饒恕?

參考經文:《 馬太福音18章15~35節》

18:15 「假使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見他,指出他的錯誤;只是要在他跟你單獨在一起的時候才這樣做。假如他聽了你的勸告,你便贏得你的弟兄。 16 假使他不聽,你就約請其他一兩個人一起去;這樣,每一句指責的話都有兩三個人可以作證。 17 如果他仍然不聽,就把這件事的始末向教會報告。他對教會也不聽從的話,你就把他當作外人或稅棍看待好了。」 18 「所以,我告訴你們,你們在地上所禁止的,在天上也要禁止;你們在地上所准許的,在天上也要准許。 19 「我再告訴你們,你們在地上,如果有兩個人同心合意地祈求,無論求甚麼,我的天父一定為你們成全。 20 因為,凡有兩三個人奉我的名聚集的地方,我就在他們中間。」 21 那時候,彼得來問耶穌:「主啊,我的弟兄得罪我,我該饒恕他幾次呢?七次夠嗎?」 22 耶穌說:「不是七次,而是七十個七次。 23 因為天國好比以下的故事:有一個君王要跟他的臣僕結帳。 24 他開始算帳的時候,有人把一個欠了他好幾萬塊金幣的臣僕帶到他面前來。 25 因為這個人沒有錢還債,王就下令把他賣了作奴隸,連同他的妻子、兒女,和一切所有的也得賣掉,好償還債務。 26 那僕人在王面前跪下來,哀求說:『請寬容我吧!我一定會把一切債務都還清的。』 27 王動了慈心,免了他的債,並且把他釋放了。 28 「那個僕人出來後,遇見一個一起當差的同伴。這個同伴欠他幾塊錢,他就抓住他,掐住他的喉嚨,說:『把欠我的錢還給我!』 29 他的同伴跪下來,哀求他說:『請寬容我吧,我一定會還清的!』 30 但是他不肯,反而把他下在監獄裏,等他還清欠款。 31 其他的同伴看見這事的經過都很悲憤;他們去見王,把這事的始末向他報告。 32 於是王叫那個僕人來,對他說:『你這個惡奴,只因你向我要求,我免了你所有的債, 33 你不該寬容你的同伴,像我寬容你一樣嗎?』 34 王十分忿怒,把他關進監獄裏受刑,等他還清全部的債。」 35 耶穌說:「如果你們各人不肯從心裏饒恕弟兄,我的天父也要這樣對待你們。」

在馬太福音18章15~20節中,耶穌談到如何處理「教會」中饒恕的議題。在四卷福音書中,馬太福音是唯一使用「教會」這個詞的福音書。這意謂當時馬太福音的讀者──教會的信徒,正面對很大的挑戰。當時這群跟隨耶穌的門徒,正漸漸脫離猶太會堂,成為新的信仰群體──教會。過程中,他們不免被視為異類、不被接納。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信徒對基督信仰三心兩意,有些則在信仰上跌倒,甚至想走回頭路。這個新的信仰群體,免不了因為彼此的差異,而在關係上產生了張力。

耶穌很關注教會的群體關係,因此教導人如何對待犯錯、得罪自己的弟兄姊妹。耶穌並不是要人輕易看待犯錯者,或無條件地饒恕人,而是盼望信徒之間能互相坦誠、真實面對彼此。對待犯錯的弟兄姊妹,有漸進的過程。首先,是要在單獨相處時,指出對方的錯誤,而非當著眾人的面指責。他若不聽,那就進入下一步:請兩、三位見證人陪同,在指出他的錯誤時,有人作證。他若再不聽,就再進到下一步:將他的過錯向教會報告。如果他仍不聽,就把他當作外人或稅棍看待。顯然,耶穌提到關於饒恕的教導,是要雙方一起面對,才會有真正的饒恕。雖然一方願意饒恕,但犯錯的一方若不願坦誠面對,更不願承認錯誤,那破碎的關係將難以恢復。

接著,耶穌以積欠債務的比喻,來描述人與人之間的饒恕,是多麼不容易。比喻中,臣僕欠了王好幾萬塊的金幣,如天文數字的金額,讓這個臣僕完全沒有能力償還所有債務。在僕人苦苦哀求下,國王起了憐憫之心,願意免了他一切的債,讓他得釋放。但是,得釋放的僕人,遇到另一個欠自己幾塊錢的同伴,卻不願寬容對方。其他的同伴對此都感到悲憤,消息傳到王的耳裡。王知道這惡僕的行徑,便將他關入監獄。耶穌的比喻讓我們看見,人可以選擇饒恕或不饒恕。被得罪的一方有權做出選擇,而在比喻裡可以發現到選擇饒恕時,雙方的關係將得到恢復與自由。

現今教會在處理人際的衝突關係時,同樣需要從上帝而來的智慧。教會群體必須小心行使饒恕這個權利。在還沒全盤了解整個情況時,教會若一昧要求受害者無條件饒恕,那麼,在加害者不曉得自己如何傷害人或不願承認錯誤下,輕率要受害者饒恕,恐怕只會帶來二度傷害。真正的饒恕,需要雙方坦誠面對彼此,才有可能產生。饒恕不是廉價的,每一個真誠的饒恕,都得來不易。



默想:

教會要如何面對人與人的衝突關係呢?

祈禱:

親愛的主,求祢賜我智慧,使我在人際關係中能真誠相待,並學習真心饒恕的功課。奉耶穌基督的名禱告,阿們。

取消訂閱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webmast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23年3月27日 星期一

《每日新眼光》2023/03/27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23年 03月 27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上帝phàng-kiàn囝

參考經文:《 馬太福音18章1~14節》

18:1 那時候,門徒來問耶穌:「在天國裏誰最偉大?」 2 耶穌叫了一個小孩子來,讓他站在他們中間, 3 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除非你們回轉,變成像小孩子一樣,你們絕不能成為天國的子民。 4 像這個小孩子那樣謙卑的,在天國裏就是最偉大的。 5 為了我而接待這樣一個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 6 「無論誰使信徒中一個微不足道的人離棄我,倒不如用大磨石拴在他的脖子上,把他淹死在深海。 7 這世界竟有使人離棄我的事,多麼悲慘啊!這樣的事固然會發生,但是那造成這種事的人要遭殃了! 8 「如果你的一隻手或一隻腳使你犯罪,把它砍下來,扔掉。缺手缺腳而得永恆的生命,比手腳齊全而被扔進永不熄滅的烈火中好多了。 9 如果你的一隻眼睛使你犯罪,把它挖出來,扔掉。只有一隻眼而得永恆的生命,比雙眼齊全被扔進地獄的火裏好多了。」 10 「你們要小心,不可輕看任何一個微不足道的人。我告訴你們,在天上,他們的天使常常侍立在我天父的面前。 11 12 「你們試想,假如一個人有一百隻羊,其中的一隻迷失了,難道他不留下那九十九隻在山野間、去尋找那隻迷失的羊嗎? 13 我告訴你們,他找到了這一隻迷失的羊一定非常高興,比他有那九十九隻沒有迷失的羊高興多了! 14 同樣,你們的天父不願意任何一個微不足道的人迷失。」

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除非你們回轉,變成像小孩子一樣,你們絕不能成為天國的子民。像這個小孩子那樣謙卑的,在天國裡就是最偉大的。」(馬太福音18章3~4節)回轉與變成像小孩,對馬太而言有相同意義,這是讓人丟棄世界的標準與價值觀,回到上帝的價值觀。在沒有上帝的世界,人與人之間會自然以強凌弱、富勝於貧、男貴於女、成人重於小孩……。什麼是回轉?就是摒棄人的價值觀,變成像孩子全然仰賴、相信父母般,全然信靠主,甘願順服,居下不居上。簡單說,耶穌要人甘願作小孩子。

接著,耶穌說話的對象,不僅指小孩,更指向剛決定跟隨祂的人。他們特別容易受誘惑而背離信仰,因此耶穌說:「無論誰使信徒中一個微不足道的人離棄我,倒不如用大磨石拴在他的脖子上,把他淹死在深海。」(6節)耶穌警告我們要自律,一再放縱自己,接受各種誘惑的下場,就是離棄祂。上帝的話告訴我們,在教會中,無論誰是多軟弱,多被邊緣化,都不能輕看他。誰會把99隻順服的羊放在山上,去找那隻任性自顧自跑不見的羊?也只有像這樣在意迷失羊隻的牧羊人,才能象徵那位關心每一位迷途兒女的上主,上主不願失喪小子裡的任何一個。

1895年底,三位年輕的英國宣教師梅監務(Campbell Moody)牧師、蘭大衛(David Landsborough III)醫師與廉德烈(A. B. Nielson)牧師,抵達府城。廉牧師留在府城,梅牧師與蘭醫師被派駐彰化。梅牧師很會佈道、蘭醫師醫術很好,兩人在中部的配搭就像「腓利之門」(佈道)和「路加之門」(醫療)相輔相成。

梅監務與當時來台宣教師的最大不同,就是他與台灣人同吃喝、搭車坐三等座、穿同樣衣服。因此,他的英國同工甘為霖牧師戲稱他為「英國乞丐」。梅牧師的宣教主張,是以佈道為優先的宣教策略。當時,他每個禮拜幾乎會到鄉下佈道三四天,通常是到人群聚集的廟埕或市場,然後敲鑼或吹蘇格蘭號角,引起人們注目。接著,他會大喊:「上帝phàng-kiàn囝(上帝的兒子不見了)!」由於過去台灣村落人際關係緊密,因此誰家的孩子走失,全村人會一起去尋找。梅牧師藉著這種同情共感的心理,引發人好奇,把握機會傳福音。上帝愛我們,不願我們失落,祂親自下來尋找迷失之子,你願意被祂找到嗎?



默想:

我曾是失喪的小子嗎?我願意為主尋回失喪的小子嗎?

祈禱:

主啊,求祢讓我像孩子一樣,全然仰賴祢,有受教的心,甘願順服在祢的愛裡。使我有敏銳的心,明白祢呼召我尋回失喪之子,讓他們回轉到祢懷裡,求祢幫助我。奉主名求,阿們。

取消訂閱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webmast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23年3月26日 星期日

《每日新眼光》2023/03/26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23年 03月 26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要聽從祂

參考經文:《 馬太福音17章1~27節》

17:1 六天後,耶穌帶著彼得以及雅各和約翰兩兄弟悄悄地上了一座高山。 2 在他們面前,耶穌的形像變了:他的面貌像太陽一樣明亮,衣服也像光一樣潔白。 3 忽然,三個門徒看見摩西和以利亞在跟耶穌講話。 4 彼得對耶穌說:「主啊,我們在這裏真好!你若願意,我就在這裏搭三座帳棚,一座給你,一座給摩西,一座給以利亞。」 5 彼得正說這話的時候,一朵燦爛的雲彩籠罩了他們;有聲音從雲中出來,說:「這是我親愛的兒子,我喜愛他。你們要聽從他!」 6 門徒聽見這聲音,非常害怕,都俯伏在地上。 7 耶穌走過來,拍他們,說:「起來,不要怕!」 8 他們抬頭一看,只見耶穌,其他的人都不見了。 9 他們下山的時候,耶穌吩咐他們:「在人子沒有從死裏復活以前,千萬不要把所看見的異象告訴人。」 10 於是門徒問耶穌:「為甚麼經學教師說以利亞必須先來呢?」 11 耶穌回答:「以利亞是要先來準備一切。 12 可是我告訴你們,以利亞已經來過,人卻不認識他,反而任意對待他。同樣,人子也將受他們的虐待。」 13 門徒們這才明白耶穌這話是指著施洗者約翰說的。 14 他們回到群眾那裏的時候,有一個人上來,跪在耶穌面前, 15 說:「主啊,求你可憐我的兒子!他患了癲癇病,很痛苦,時常跌在火裏或水裏。 16 我帶他去見你的門徒,可是他們不能治好他。」 17 耶穌說:「你們這時代的人多麼沒有信心,多麼腐敗啊!我還得在你們這裏多久呢?還得容忍你們多久呢?把孩子帶到這裏來!」 18 於是耶穌責備那鬼;鬼一出來,孩子的病立刻好了。 19 事後,門徒私下來問耶穌:「為甚麼我們不能把那鬼趕出去呢?」 20 耶穌回答:「因為你們的信心不夠。我實在告訴你們,假如你們有像一粒芥菜種子那麼大的信心,就是對這座山說:『從這裏移到那裏!』它也會移過去。沒有任何事情是你們不能做的。 21 」 22 門徒都集合在加利利的時候,耶穌對他們說:「人子將被交在人手裏, 23 他們要殺害他,但第三天他將復活。」門徒聽了非常憂愁。 24 耶穌和門徒來到迦百農的時候,有幾個徵收聖殿稅的人來見彼得,問他:「你們的老師付不付聖殿稅呢?」 25 彼得回答:「當然付。」彼得進屋子去的時候,耶穌先問他:「西門,誰向這世上的君王繳納關稅或人頭稅,是本國的公民呢?還是外國人呢?你的意見如何?」 26 彼得說:「是外國人。」耶穌說:「那麼,本國的公民可以免稅了。 27 但是我們不要冒犯這班人。你到湖邊釣魚,把釣上的第一條魚拿來,打開牠的口,你會發現一個錢幣;這錢足夠繳納你和我的聖殿稅,你就拿去給他們吧。」

耶穌在山上改變形象,是以彌賽亞身分顯現,與人分享祂屬天實存的本色。「彼得對耶穌說:『主啊,我們在這裡真好!祢若願意,我就在這裡搭三座帳棚,一座給祢,一座給摩西,一座給以利亞。』」(馬太福音17章4節)彼得的提議,表示他們三位是「屬天」之人。棚子原文是曠野中的會幕,這代表上帝在祂子民中的住所。「在這裡真好!」或許更暗示,彼得比較想與屬天的耶穌同在,不希望耶穌終將受苦、死在十架上!

那時,有聲音從雲中出來說:「這是我親愛的兒子,我喜愛祂。你們要聽從祂!」(5節b)與耶穌受洗時一樣,那聲音說:「你們要聽從祂!」正呼應摩西的預言:「祂要從你們同胞中興起一位像我一樣的先知;你們要聽從祂。」(申命記18章15節)在這屬天場景,耶穌讓彼得、雅各與約翰預見了上帝國;而三位學生也將在客西馬尼園裡,再次與耶穌一起。屆時,他們的老師耶穌將經歷極大痛苦與爭戰。因此,見證耶穌屬天榮耀的人,也將見證祂在地上受極大痛苦。對於跟隨主的人,榮耀與苦痛、寶座與十架、恩典與羞辱雖會交織出現,但要緊的是,當主出聲時,要聽見並且順服。

後來,門徒跟耶穌下山,回到惡鬼出沒的世界。被鬼附身的癲癇病人,就像拒絕承認上帝掌權的扭曲世界。門徒對鬼束手無策,對此耶穌教導,信心只要像芥菜種子一般大就夠了。耶穌提醒的是,信心在質與量之間有種張力。這個扭曲的世界,要我們用超自然的神蹟證明信心,用馬上見效的醫治榮耀上帝。但這到底是榮耀上帝,還是榮耀自己呢?因為即便奉主的名行異能的人,不一定被主接納(參閱馬太福音7章22~23節)。既然是神蹟,就是上主的作為,那麼成就與否、何時與如何成就,都在祂手中。只要相信,主與我們的生命息息相關,即便信心很小,仍真實信靠,就能明白上主的能力足以移山。唯獨相信主,我們才能被祂所用,去成就大事。

與第1世紀的門徒一樣,我們常需被推一把,才能相信祂拯救的大能。對於救恩,耶穌要我們聚焦在祂的十字架。主被交付在人手中,意謂我們這群跟隨祂的人,要學習放手。主勉勵我們,次要議題如繳稅,可以妥協時,無須成為別人的絆腳石,因這並不表示我們因此要受世上君王管轄。上帝對我們──祂的兒女,有更大的要求,那就是愛!聽從祂,這就成為我們的自由與限制!



默想:

在日常生活中,我會聽從主耶穌的心意嗎?

祈禱:

主啊,求祢幫助我,不僅聽見這世界的聲音,更能聽見祢的聲音。求祢讓我在這世界的榮耀與苦痛、寶座與十架、恩典與羞辱中,能聽見祢,並照祢的心意而行。奉主名求,阿們。

取消訂閱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webmast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23年3月25日 星期六

《每週新眼光》2023/03/25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總會網站 訂報退報

2023年 第 1 季 第 13 週 發刊時間:每週六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做社會的能動者 

參考經文:以西結書37章1~14節

37:1 上主的大能臨到我;他的靈帶我到山谷中。那山谷到處是骸骨。 2 他帶我走遍山谷;我看見山谷裏堆滿了極其枯乾的骸骨。 3 他對我說:「必朽的人哪,這些骨頭能再活過來嗎?」我回答:「至高的上主啊,只有你才知道!」 4 他說:「要向這些骸骨說預言,告訴枯骨要聽上主的話。 5 要告訴他們,我─至高的上主對他們說:我要吹一口氣進你們裏面,使你們再活過來。 6 我要使你們生筋長肉,包上一層皮。我要吹一口氣進你們裏面,使你們再活過來。這樣,你們就知道我是上主。」 7 於是,我遵照上主的命令說預言。正說的時候,我聽見了瑟瑟的聲音,一陣騷動,骸骨彼此連結起來。 8 我看的時候,骸骨開始生筋長肉,包上一層皮,但是軀體沒有呼吸。 9 上主對我說:「必朽的人哪,你要向風說預言,告訴它,至高的上主這樣說:從四面八方吹來,吹進這些軀體,使它們活過來。」 10 於是,我遵照上主的命令說預言,氣進入軀體,軀體就活過來,站立起來。他們的數目多得足夠編成軍隊。 11 上主對我說:「必朽的人哪,以色列人正像這些屍體。他們認為自己非常枯乾,沒有希望,沒有前途。 12 所以,你要向我的子民以色列說預言,告訴他們,我─至高的上主這樣說:我要打開你們的墳墓,把你們帶出來,領你們回到以色列本土。 13 我打開你們的墳墓,領你們出來以後,你們就知道我是上主。 14 我要把我的氣息吹進你們裏面,使你們再活過來,讓你們住在自己的土地上。這樣,你們就知道我是上主。我說了,一定實行。我─上主這樣宣佈了。」

◆以色列人被擄巴比倫

大約主前605年,巴比倫軍隊向南進攻耶路撒冷,在約雅敬作猶大王第三年,巴比倫首次將猶大王室和但以理等貴族的青年擄去巴比倫,並且持續攻打耶路撒冷的行動。

約雅敬去世後,兒子約雅斤接續王位。大約主前597年,約雅斤王向巴比倫王尼布甲尼撒投降,猶大國的菁英分子,包括王室成員、首領、勇士、技工、建築工人、祭司以西結等,全部被擄到巴比倫。流亡異鄉的以色列人每天都被迫做奴工,替巴比倫王挖掘運河。眼見國破家亡,他們感覺自己就像行屍走肉和枯骨般,沒有希望,沒有前途(以西結書37章11節b)。

◆盼望的宣告

在以色列人感到毫無盼望時,上帝呼召同樣被擄到巴比倫的以西結作先知。上帝要以西結向失去盼望的人民宣告,只要他們願意悔改歸向祂,祂必讓他們重獲新生命,並帶領他們重返故鄉以色列。從以西結書37章1~14節,可以看到上帝的這番應許。

在1~2節,以西結說,上帝的大能臨到他,祂的靈帶以西結看到一個異象:山谷裡堆滿極其枯乾的骸骨。接著,上帝吩咐以西結,「要向這些骸骨說預言,告訴枯骨要聽上主的話。要告訴他們,我—至高的上主對他們說:我要吹一口氣進你們裡面,使你們再活過來……這樣,你們就知道我是上主。」(4~6節)當以西結照著上帝的話做,隨即聽見瑟瑟的聲音,骸骨竟然連結起來,並開始生筋長肉,包上一層皮。只是,這些軀體沒有氣息(6~8節)。上帝又指示以西結對風說:「從四面八方吹來,吹進這些軀體,使它們活過來。」這些軀體就活了過來,且能站立(9~10節)。

上帝繼續對以西結說,以色列人就是這些骸骨,他們雖然已變成活過來的軀體,但仍被禁錮在墳墓裡(巴比倫)不得自由。因此,上帝要帶他們離開這墳墓,領他們回到故鄉以色列,安居下來。上帝會說到做到,這樣他們就會知道祂是上主(12~14節)。

從這段經文的描寫,我們看到上帝按著步驟,讓以色列人從死裡復活。最重要的關鍵是,祂向這群復甦的軀體吹了一口活氣後,他們才能真正活過來,不再只是死人之軀。

◆做社會的能動者

藉由上帝給以西結的這個異象,讓我們看見,上帝要以西結在巴比倫向灰心喪志的以色列人採取行動,促使他們心裡燃起得救的盼望,知道回家之日離他們不遠了。以致於他們即便日復一日繼續做著開鑿運河的奴工,但因為心存盼望,知道上帝仍與他們同在,他們才有力量面對被擄為奴的生活。

法國社會學家皮耶.布赫迪厄(Pierre Bourdieu)把透過個人自發行動,發展出各種策略去影響社會、帶來改變的人,稱為「社會中的能動者」(agent)。身為上帝揀選的先知,以西結成為被擄到巴比倫的猶大群體中的能動者,使這個群體可以再次連結於上帝。以西結也向他們宣告,上帝要拯救以色列的盼望信息。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同樣也要成為所屬社群中的能動者。一旦我們從上帝領受呼召,看見這個社群的軟弱或不足之處,我們不該只是單單在一旁批評這個社群的主事者、工作人員哪裡做不好,他們應該怎麼修正……;而是應該想辦法與這個社群在一起,聽聽裡面的人的想法,了解可修正之處,然後朝能夠改變的方向盡力去做一點可以微調的事。假若我們做了努力,卻發現改變不如當初預期那麼快或完美,也不要氣餒。莫忘上帝與我們同在,也與我們的社群同在。上帝對這個社群自有祂的時間與調整步驟,我們只是與上帝同工,在現階段,只要盡力做好上帝整全計畫中一小部分能動之事,其他就靜待上帝吹一口氣,使計畫完成。或許,上帝也可能差派其他能動者與祂同工,接續我們的工作,來完成祂的計畫。

換句話說,無論在哪個社群中,我們要成為「坐而言,不如起而行」的能動者。但我們也要記住,自己只不過是上帝的器皿,受託於上帝,被上帝使用的僕人罷了。要記住,上帝讓枯骨的復甦,有祂的步驟和時間。謀事在上帝,成就更在於祂,我們只需順服,聽祂的旨意行事。

討論題綱:

1.請分享今天經文所述的異象,對你有何啟示?上帝曾給你什麼異象,曾指示你在所屬社群中做什麼事?

2.請分享,光說不練的人對團體有哪些影響?要如何從坐而言變為起而行的人,成為被上帝使用的器皿?

 

代禱事項:

1.為社會中有更多人成為能動者禱告,求上帝讓更多人願意為國家、教會、社群投入一己之力,少一點謾罵和批評。

2.為社會中願意投入己力的能動者禱告,很多時候這些人可能衝太快、拚過頭,反而讓自己灰心喪志。求上帝幫助他們知道何時要踩剎車,照著上帝的時間和步驟完成使命。

祈禱文:

親愛的上帝,求祢讓我們的國家、社會、教會,有更多人願意熱心投入己力,使這片土地上的人,生命得著復甦與改變。也求祢保守每一位投入己力的能動者,當他們覺得改變不如期待時,仍能耐心等待祢的時間,如同以西結一樣,照祢的指示按部就班完成祢的命令,使更多人經歷祢的救贖。奉主的名禱告,阿們。

 

行動參考方案:

1.找幾位同伴一起了解偏鄉教會的缺乏,聆聽當地牧者期待配合的事工,然後擬定行動計畫,長期且定時去參與該教會的服事。

2.規劃自己的什一奉獻,除了為所屬教會奉獻,也可為正在建堂或推動社區宣教的弱小教會奉獻,讓小教會也能為主做大事。

 

取消訂閱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webmast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06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每日新眼光》2023/03/25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23年 03月 25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明白自己是誰

參考經文:《 馬太福音16章13~28節》

16:13 耶穌到了凱撒利亞‧腓立比的境內;在那裏他問門徒:「一般人說人子是誰?」 14 他們回答:「有的說是施洗者約翰;有的說是以利亞;也有的說是耶利米或其他先知中的一位。」 15 耶穌問他們:「那麼,你們說我是誰?」 16 西門‧彼得回答:「你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 17 耶穌說:「約翰的兒子西門,你真有福了;因為這真理不是人傳授給你的,而是我天上的父親向你啟示的。 18 我告訴你,你是彼得,是磐石;在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會,甚至死亡的權勢也不能勝過它。 19 我要給你天國的鑰匙,你在地上所禁止的,在天上也要禁止;你在地上所准許的,在天上也要准許。」 20 於是,耶穌吩咐門徒千萬不要告訴任何人他就是基督。 21 從那時候開始,耶穌清楚地指示門徒,說:「我必須上耶路撒冷去,在長老、祭司長,和經學教師手下遭受許多苦難,並且被殺害,第三天將復活。」 22 彼得拉耶穌到一邊,勸阻他,說:「不!主啊,這事絕不可臨到你身上!」 23 耶穌轉身對彼得說:「撒但,走開!你是我的絆腳石;因為你所想的不是上帝的想法,而是人的想法。」 24 於是,耶穌對門徒說:「如果有人要跟從我,就得捨棄自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 25 因為那想救自己生命的,反要喪失生命;那為著我喪失生命的,反要得到生命。 26 一個人就是贏得了全世界,卻賠上了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沒有!他能夠拿甚麼去換回自己的生命呢? 27 人子將要在他父親的榮耀中,跟他的天使一起來臨。那時候,他要按照各人的行為施報應。 28 我鄭重地告訴你們,站在這裏的人,有的在他們死以前會看見人子來到他們當中掌權。」

今天的故事,發生在以色列北部城市——凱撒利亞‧腓立比。這城是羅馬皇帝凱撒奧古斯都賜給大希律王,後來大希律之子腓力重建,為討好皇帝並抬高自己而取此名。西門‧彼得在此告白耶穌是基督——上主的受膏者,是要拯救人民、以公義和平統治列國的那位,有其象徵意義!彼得宣告凱撒不是他的王,耶穌基督才是!

因此耶穌說:「我告訴你,你是彼得,是磐石;在這磐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會,甚至死亡的權勢也不能勝過它。」(馬太福音16章18節)正因西門的告白,耶穌讓他清楚自己是誰;認出生命的主,也將遇見真正的自己。祂用兩個相似卻不同的希臘文Petros(彼得,石頭之意)和petra(磐石),指明彼得是誰。從此,彼得被視為教會的根基──磐石,更成為羅馬天主教會教宗宗座之權威。

但此時,西門並不明白耶穌的心意,反成為另一種石頭——絆腳石。他對耶穌的預言激烈反對,因當時認為沒有所謂「受苦的彌賽亞」。但耶穌嚴厲斥責他:「撒但,走開!」(23節a)耶穌告訴他不要擋路,因為要跟隨祂的人,要跟隨直到十字架下:「如果有人要跟從我,就得捨棄自己,揹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24節)耶穌並不是要人殉道,而是要人毫無畏懼、不羞愧地跟隨被釘的主。當時,十字架象徵死亡,也代表屈辱。因此,揹起自己的十字架,表示願意承擔世人的嘲弄與敵意,明白這世界的想法不是出自上帝,而是來自撒但。最後,耶穌說:「我鄭重地告訴你們,站在這裡的人,有的在死以前會看見人子來到他們當中掌權。」(28節)這段經文與啟示錄22章12節:「耶穌說:『看吧,我快要來了!我要帶來報賞,按照每一個人的行為賜給每一個人。』」平行對照看,主耶穌並不是帶來警告與審判,反而是安慰。人若活出跟隨受釘之主的生命,就有福了!因為那人便在主的掌權中。

今日,無論我們身處的城市名稱為何,仍崇拜著許多有形、無形的神明。每逢農曆3月瘋媽祖,無數台灣民眾熱烈參加媽祖遶境。美國CNN曾稱這是「全世界最受歡迎的健行」,與「麥加朝聖之行」及「梵蒂岡聖誕彌撒」齊名。台灣人社會不僅崇拜著媽祖,還膜拜股票、權威、學歷、金錢、地位等神明。因此,身為基督的跟隨者,必須認出所跟隨、敬拜的主是誰。在這瘋狂的世界中,若要明白自己是誰,必須真實與主耶穌相遇,告白祂是我們生命的主。



默想:

我口中宣認、心裡相信的主,是哪一位?

祈禱:

主啊,我生活的世界瘋狂追求各種神明,我卻常不自覺隨世界的道路而行。求祢赦免我,並幫助我在所處的世界認出祢的道,告白祢是我生命唯一的主。奉主名求,阿們。

取消訂閱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webmast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23年3月24日 星期五

《每日新眼光》2023/03/24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23年 03月 24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要求神蹟的人

參考經文:《 馬太福音16章1~12節》

16:1 有幾個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來見耶穌,想陷害他,所以要求他顯個神蹟,證明他所做的是出於上帝。 2 耶穌說:「傍晚,你們說:『明天一定是晴天,因為天邊有紅霞。』 3 早晨,你們說:『今天會有風雨,因為天色暗紅。』你們很會觀察天色,卻不會洞察這個時代的徵兆! 4 這時代的人竟是那麼邪惡、淫亂!你們要求神蹟嗎?除了約拿的神蹟,你們再也看不到別的神蹟了。」耶穌說完,就離開他們走了。 5 門徒渡湖到對岸,忘了帶餅。 6 耶穌告訴他們:「你們要小心,要提防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酵母。」 7 門徒彼此議論:「他說這話是因為我們沒有帶餅吧。」 8 耶穌知道他們在說些甚麼,就問他們:「你們為甚麼在討論沒有帶餅的事呢?你們的信心太小了! 9 竟然到現在還不明白!難道你們忘記了我曾把五個餅分給五千人吃飽的事嗎?當時還剩下多少籃的碎屑呢? 10 還有那七個餅給四千人吃飽,你們又收拾了多少籃的碎屑呢? 11 為甚麼還不明白我不是跟你們談餅的事?你們要提防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酵母!」 12 門徒這才明白耶穌並不是要他們提防那餅裏的酵母,而是要提防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教訓。

若說講三遍表示很重要,那麼馬太福音16章中講了四遍「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1、6、11、12節),更不可忽略。當時,這兩夥人立場不同,是最不可能合作的群體。棄絕耶穌,卻是這兩夥人的共同點。他們同來見耶穌,像撒但般試探耶穌,要祂施行神蹟,證明祂所做的是出於上帝(1節b)。就像昔日在曠野的以色列人,上帝透過神蹟在前引導,日日供應所需,但他們仍不滿足。可見神蹟很少能喚起信仰覺醒,相反地,卻讓人產生好奇、爭論,以及對神蹟徵兆的慾望。什麼才是真正的神蹟?耶穌指出,是約拿的神蹟:「這時代的人竟是那麼邪惡、淫亂!你們要求神蹟嗎?除了約拿的神蹟,你們再也看不到別的神蹟了。」

當年,先知約拿進入需三天才能走完的尼尼微城,他只走一天,更僅用原文五個字的講道篇說:「再過四十天,尼尼微城要被毀滅了!」(約拿書3章4節b)先知的行動與言詞,顯出他多麼不情願。即便這麼不情願的講道,尼尼微人聽見了,還是全城從上到下展開悔改行動。這正表示,改變不是出自人,而是出於上帝。

門徒渡湖到對岸,卻忘記帶餅。耶穌再次警告,要小心法利賽人與撒都該人的酵。門徒卻彼此議論,耶穌便斥責他們對供應日用飲食的上主缺乏信心。兩段經文放一起,顯出兩邊都缺乏信心:法利賽人與撒都該人求神蹟,門徒為食物擔憂,都證明他們的不信。

耶穌的話,就像直接指責我們這世代,人們心裡不相信、不願聽道。這世代的人,只愛看炫奇的現象與表演,只想用神蹟證明教會是真的、上帝是真的。因此,眾多牧者為回應時代的需要,讓教會裡充滿千奇百怪的現象:先知預言、醫治特會、方言禱告,甚至還流行去「元宇宙」傳福音。美國牧師提摩太‧凱勒(Timothy Keller)說:「為什麼有人會知道福音,但生命沒有改變呢?那是因為他們認為,上帝赦免人,不過是一件很輕易就能做到的事,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撒但給耶穌的試探就是:「施行神蹟吧,來證明祢是誰!」這也是撒但給今日教會最大的誘惑:「上帝已給你們權柄了,來吧,這樣做可以證明你自己,以及你的上帝。」耶穌說過,再也沒有神蹟比約拿的神蹟更大。倘若我們不願聽真道、不願改變生命,只想看炫奇的表演和神蹟;不想從主的角度看事情,只想走速食路線,那我們不過是祂口中另一個邪惡世代的一分子罷了!



默想:

對我而言,基督教福音最重要的是什麼?

祈禱:

主啊,祢明白我的心,是何等汙穢軟弱,我常常口裡說渴慕祢,實則只想藉祢的名彰顯自己。求祢赦免我,幫助我明白祢的愛,定睛在祢的話語裡。奉主名求,阿們。

取消訂閱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webmast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23年3月23日 星期四

《每日新眼光》2023/03/23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23年 03月 23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我很體貼

參考經文:《 馬太福音15章29~39節》

15:29 耶穌離開那地方,來到加利利湖邊。他上了山,坐下。 30 一大群人又來找他,並帶來跛腳的、失明的、殘疾的、啞巴的,和許多患其他疾病的人,安置在耶穌腳前;耶穌一一治好他們。 31 那群人看見了啞巴的說話,殘疾的復原,跛腳的走路,失明的看見,都非常驚奇,也都讚美以色列的上帝。 32 耶穌叫門徒來,對他們說:「我很體貼這一群人,他們跟我在一起已經三天,現在沒有甚麼可吃的了。我不願意叫他們餓著回去,恐怕會在路上暈倒。」 33 門徒說:「在這偏僻的地方,我們哪裏去找足夠的食物給這一大群人吃飽呢?」 34 耶穌問他們:「你們有多少餅?」他們回答:「七個餅和幾條小魚。」 35 耶穌吩咐群眾坐在地上, 36 拿起那七個餅和幾條小魚,感謝上帝,擘開,遞給門徒;門徒又分給群眾。 37 大家都吃,而且吃飽了。門徒收拾剩餘的碎屑,裝滿了七個籃子。 38 吃飽的,除了婦女和孩子,有四千人。 39 於是耶穌遣散群眾,然後上船,往馬加丹地區去。

馬太福音15章29節記載,耶穌來到加利利湖邊,上了山,坐下來。神學家指出,耶穌上山、坐下,象徵日子滿了,屬上主的子民將在那山上聚集(參閱以賽亞書2章2~3節;彌迦書4章1~2節)。馬太福音的山上寶訓,是耶穌透過教導向人啟示上主的心意。在這裡,上主的大能透過耶穌的醫治與餵飽眾人彰顯出來。群眾久久不散,除了尋求耶穌的醫治外,更因耶穌的作為而讚美上主。

馬太的描述,顯然引用先知的話:「那時,失明的能看見,耳聾的能聽到,跛腳的能像鹿跳躍,啞巴能歌唱。曠野將湧出大水;荒漠將流出甘泉。」(以賽亞書35章5~6節)顯示耶穌不只是一位醫治者和先知,更是先知所預言那將要開啟新時代的彌賽亞。

早期基督教教父詮釋,耶穌第一次餵飽的是猶太人,第二次是外邦人;5000人暗喻五經,4000人暗喻四方。第一次剩下零碎裝12籃象徵以色列十二支派,第二次裝7籃則指七位執事。但對馬太而言,耶穌餵飽眾人,或許單純是「體貼」(原文意指憐憫、動了慈心)這一群人。耶穌看見的這群人,是「跛腳的、失明的、殘疾的、啞巴的,和許多患其他疾病的人」(30節)。包括猶太人與外邦人,凡飢渴慕義者,都受邀在彌賽亞的宴席中。

1865年,英國宣教師馬雅各醫師抵達台灣打狗(高雄),隨即前往府城(台南),在五條港看西街(仁愛街)租民宅,展開醫療宣教。6月16日,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設教日,也可說是台灣公共衛生起源日。但馬雅各醫師在台南的傳道,很快就被迫中止。曾深入台灣各地查訪的必麒麟(William A. Pickering),曾記錄馬雅各醫師的宣教起初廣受接納。他用奎寧治療瘧疾,並以手術治療許多白內障和腎結石的病患,而聲名遠播。但是,馬雅各醫師的成功,引起當地漢醫的反感。他們散布謠言,說外國人士在殺害漢人,取出腦漿和眼睛來製造鴉片。結果,馬雅各醫師遭暴民襲擊,不得不轉往打狗。20年後,劉銘傳當巡撫時,設台北官醫局,延聘挪威籍醫師韓先(A. G. Hunsen)為公眾醫病,設「台北病院」,台灣官方才正式承認並進入醫療的現代化。

耶穌傳道之初,行了許多醫治神蹟;而最初來台的宣教師中,也有眾多醫師。只因他們明白耶穌的心,醫治就是福音最初的精神。這些宣教師仿效耶穌,對人受病痛、飢餓之苦無法視而不見,這樣的體貼與憐憫,成就上帝在台灣的心意。



默想:

在我周遭,有沒有什麼人需要我付出體貼呢?

祈禱:

主啊,祢是體貼人的主,求祢讓我真實看見人的需要,並體貼、憐憫人的軟弱,以祢的愛來愛人。奉主名求,阿們。

取消訂閱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webmast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23年3月22日 星期三

《每日新眼光》2023/03/22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23年 03月 22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要照顧艱苦人

參考經文:《 馬太福音14章34節~15章28節》

14:34 他們渡過了湖,在革尼撒勒登岸。35 那裏的人一認出是耶穌就派人出去,把附近地區的病人都帶到耶穌的面前來。36 他們要求耶穌讓病人只摸一摸他外袍的衣角;所有摸著的人都得到醫治。15:1 有幾個法利賽人和經學教師從耶路撒冷來見耶穌,問他:2 「為甚麼你的門徒不遵守我們祖先的傳統?他們吃飯以前並沒有按照規矩洗手!」3 耶穌回答:「為甚麼你們為著遵守傳統,卻違背了上帝的命令呢?4 上帝說:『要孝敬父母』;又說:『咒罵父母的,必須處死。』5 你們偏偏說,要是有人對父母說:『我已經把奉養你們的當供物獻給上帝了』,6 他就用不著孝敬父母。你們拿傳統來抵消上帝的話。7 假冒為善的人哪,以賽亞指著你們所發的預言是多麼正確啊!他說:上帝這樣說:8 這人民用唇舌尊敬我,他們的心卻遠離我。9 他們竟把人的規例當作我的命令;他們敬拜我都是徒然!」10 耶穌召集群眾到他面前,對他們說:「你們要聽,也要明白!11 那從人嘴裏進去的東西不會使人不潔淨;那從人嘴裏出來的才會使人不潔淨。」12 後來門徒告訴耶穌:「法利賽人聽見了你這話,很不服氣,你知道嗎?」13 耶穌回答:「凡不是我天父所栽種的植物都要連根拔除。14 不要理他們吧!他們是瞎子在作嚮導;瞎子給瞎子領路,兩個人都會跌進坑裏去。」15 彼得說:「請你向我們解釋這比喻的意思。」16 耶穌說:「你們到現在還是跟別人一樣不明白嗎?17 難道你們不曉得,一切從人嘴裏進去的東西,到了肚子裏,然後又排泄出來?18 但是從嘴裏出來的是出自內心,那才會使人不潔淨。19 因為從人心裏出來的有種種惡念;這些惡念指使他犯凶殺、淫亂、通姦、偷盜、撒謊、毀謗等罪。20 這一切才真的會使人不潔淨。至於不先洗手吃飯那一類的事是不會使人不潔淨的。」21 耶穌離開那地方,避到泰爾和西頓附近地區去。22 當地的一個迦南女人來見他,喊著說:「主啊,大衛之子,可憐我吧!我的女兒被鬼附著,痛苦不堪。」23 耶穌一句話也不回答。門徒上來求他,說:「請叫她走開!她跟著我們,一路喊叫呢!」24 耶穌回答:「我奉差遣只去尋找以色列人中迷失的羊。」25 那女人一聽見這話,就在他的腳前下拜,說:「主啊,請幫助我!」26 耶穌說:「拿兒女的食物給小狗吃是不對的。」27 那女人說:「是的,主啊,可是小狗也吃主人桌上掉下來的碎屑呢!」28 於是耶穌說:「婦人,你的信心好大呀!照你所要的,給你成全吧!」她的女兒就在那時候好起來了。

耶穌不在意世界的紛擾,祂持續醫治。馬太福音14章36節提到,人們求耶穌讓病人摸祂外袍的衣角,摸著的人都得醫治。眾人渴慕耶穌,與宗教領袖敵對祂成強烈對比。摩西五經只規定,祭司獻祭或吃祭物前要洗手(出埃及記30章17~20節;利未記22章4~7節)。顯然洗手的律法是後期敬虔主義者加上的。耶穌曾表明,祂來不是要廢除律法,而是要成全。祂說:「那從人嘴裡進去的東西不會使人不潔淨;那從人嘴裡出來的才會使人不潔淨。」(馬太福音15章11節)學者歐尼爾(J. C. O'Neill)將此解釋為:「進入的當然使人汙穢,遠比這汙穢更嚴重的,是他的話所造成的汙穢。」耶穌認為,曲解誡命而輕忽對父母的照顧,正是假敬虔的偽善。

迦南婦人求告耶穌的敘事中,婦人向耶穌告白說:「主啊,大衛之子,可憐我吧!我的女兒被鬼附著,痛苦不堪。」耶穌原本回應:「我奉差遣只去尋找以色列人中迷失的羊。」但婦人的回應,讓耶穌肯定她的信心說:「照妳所要的,給妳成全吧!」耶穌被同胞棄絕,卻被外邦婦人告白是主。因此耶穌憐憫醫治,使外邦人加入上帝兒女的行列,與主同桌。

英國宣教師蘭大衛(David Landsborough III),擁有文學與醫學雙學位。1895年10月16日,蘭大衛與梅監務(Campbell Moody)和廉德烈(A. B. Nielson)兩位牧師從英國出發,12月18日抵達台灣,蘭醫師和梅牧師到中部醫療宣教。蘭醫師在醫療宣教工作15年後,與連瑪玉(Marjorie Learner)結婚。他們最著名的事蹟是「切膚之愛」,這是台灣醫療史上第一件皮膚移植手術。這次皮膚移植雖失敗,但後來以病童自己的皮膚重新移植,成功救治了病童。

蘭大衛之子蘭大弼(David Landsborough Ⅳ)子承父志,1930年返英受醫學教育,取得醫學博士,1952年回台服事,33歲與高仁愛(Jean Connan)醫師結婚。正如蘭大衛、連瑪玉夫婦,蘭大弼和高仁愛也以提供窮苦民眾醫療為終身職志。一家兩代四人,奉獻台灣近70年。蘭大衛夫婦返國後,在倫敦近郊紅岡寓所取名「福爾摩沙」。蘭大弼則自稱台灣囝仔,2010年病逝前,以台語留下遺言:「要照顧艱苦人!」宣教師們對台灣的愛,源於主的憐憫。就像迦南婦人的深信,是所有受壓迫與輕視的人應當相信的,即便被鬼附、病痛纏身,仍配得擁有脫離苦難、回復正常生命的機會。



默想:

在我生活周遭,有哪些艱苦人需要我去關心?

祈禱:

主啊,求祢憐憫我,我常重視外在形式,輕易離開祢的路,忽略祢救贖我的恩典,求主赦免。願主幫助我,好讓我行在祢公義、憐憫的光中。奉主名求,阿們。

取消訂閱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webmast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23年3月21日 星期二

《每日新眼光》2023/03/21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23年 03月 21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生命的宴席

參考經文:《 馬太福音14章1~33節》

14:1 那時候,加利利的希律王聽到了耶穌的事, 2 就對臣下說:「這個人一定是施洗者約翰復活了,才會有能力行這些神蹟。」 3 原來,希律為了他的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羅底的緣故下令逮捕約翰,把他綁起來關在監獄裏。 4 因為約翰屢次指責希律:「你不可佔有希羅底作妻子。」 5 希律想殺他,但是怕人民,因為他們都認為約翰是先知。 6 希律生日那一天,希羅底的女兒在賓客面前跳舞,很得希律的歡心。 7 希律就對她發誓說:「無論你要求甚麼,我都願意給你。」 8 女兒受母親的指使,要求說:「請立刻把施洗者約翰的頭放在盤子裏給我!」 9 王感到非常為難,可是他已經在賓客面前發了誓,只好命令照她所求的給她。 10 於是希律差人到監獄裏去,斬了約翰的頭, 11 放在盤子裏,給了希羅底的女兒;女兒把它交給母親。 12 約翰的門徒來,把屍體領去,埋葬了,然後把這件事告訴耶穌。 13 耶穌聽到這消息,就上船,離開那裏,獨自到偏僻的地方去。群眾知道了,從各城鎮走路跟著他。 14 耶穌上岸,看見這一大群人,動了惻隱的心,治好他們的疾病。 15 傍晚的時候,門徒來見耶穌,對他說:「天晚了,這裏又是偏僻的地方,請叫群眾散開,讓他們自己到附近村莊去買食物。」 16 耶穌回答:「不用叫大家散開;你們給他們吃吧。」 17 門徒說:「我們這裏只有五個餅和兩條魚。」 18 耶穌說:「拿來給我。」 19 於是,他吩咐群眾坐在草地上,然後拿起五個餅和兩條魚,舉目望天,感謝上帝,擘開餅,遞給門徒,門徒又分給群眾。 20 大家都吃,而且都吃飽了。門徒把剩下的碎屑收拾起來,裝滿了十二個籃子。 21 吃的人數,除了婦女和孩子,約有五千。 22 事後,耶穌立刻催門徒上船,先渡過對岸,等他遣散群眾。 23 群眾散了以後,他獨自上山禱告;到晚上還留在那裏。 24 這時候,船離岸已經很遠,遇著逆風,在波浪中顛簸。 25 天快亮的時候,耶穌在湖上朝著門徒走來。 26 門徒看見他在湖面上走,非常驚駭,說:「是鬼魂!」他們都害怕得叫起來。 27 耶穌立刻對他們說:「放心,是我,不要怕!」 28 彼得說:「主啊,如果是你,叫我在水上走,到你那裏去!」 29 耶穌說:「來!」彼得就從船上下去,在水上朝著耶穌走過去。 30 但是他一看到風勢猛烈,心裏害怕,開始往下沉,就喊叫:「主啊,救我!」 31 耶穌立刻伸手拉住他,說:「你的信心太小了,為甚麼疑惑呢?」 32 他們上了船,風就停了。 33 船上的門徒都向他下拜,說:「你真是上帝的兒子。」

施洗約翰被處決,向初代教會與我們發出一個強烈訊息:這世界對上帝始終充滿敵意。當耶穌的事蹟傳開,希律以為祂是約翰再世。古人相信,亡者的靈魂會讓繼承者更有生命力。約翰的受害,是耶穌展開宣教的催化劑。希律犯下姦淫罪,卻無視約翰那先知般的警告,反而將他關押,企圖平息雜音。在希律的生日宴席上,甚至以約翰的首級呈盤獻上作結束,充滿了算計和恐懼。

反觀彌賽亞的宴席,卻不是如此。餅與魚是加利利人基本的一餐,雖然簡單,卻是主的憐憫所引發的神蹟。在耶穌讓5000人吃飽的宴席上,沒有精心烹調的魚,也沒有酒。因為主的憐憫,這一餐使眾人都吃飽,還有餘。馬太福音14章19節描述:「祂吩咐群眾坐在草地上,然後拿起五個餅和兩條魚,舉目望天,感謝上帝,擘開餅,遞給門徒,門徒又分給群眾。」拿、祝福、擘開、遞,成為後來教會施行聖餐的標準動作。神學家盧雲(Henri J. M. Nouwen)說:「這些手勢可說歸結耶穌的一生。耶穌在永恆中被揀選、在約旦河受洗時被祝福、在十架上被破碎、當作生命的餅給了世人。」

耶穌在海上行走,為要安慰與喚起門徒,因波浪飽受折磨的信心。彼得代表深信耶穌是救主的人,也代表願為信仰冒險的人。耶穌對他說:「來!」但當他忘記注目耶穌,看向驚濤駭浪,就陷入危機。因此主說:「你的信心太小了!」(馬太福音14章31節b)儘管有信心,若只看困境,還是會被打敗。福音書中的信心都是動詞,陳明信心需要持續行動。就像歌,不再唱就會消失。我們必須常運用自己的「小信」,不然就會像不再使用的肌肉,最後會萎縮。

早在耶穌誕生時,外邦的星象家就俯伏拜祂(馬太福音2章11節)。這時候,「船上的門徒都向祂下拜,說:『祢真是上帝的兒子。』」(33節)雖然此時門徒還無法明白,耶穌唯獨透過十字架與復活,才真正在這世界作王,但他們已親眼看見耶穌賜生命與行走海面的權能。門徒震懾於此,無不驚呼,稱耶穌為上帝的兒子!

主耶穌教我們向天父禱告:「賜給我們今天所需的飲食。」(馬太福音6章11節)對此,牧師斯托得(John Stott)認為,這應理解成維繫生命所需的各樣事物。換言之,我們要每天邀天父作我們生命的主,願祂的恩典如嗎哪,每天供應。我們信心何等渺小,因此主給我們的挑戰是,有祂成為我們的主和生命之糧,我們怎能不去成為世界之糧,活出被揀選、祝福與願意被破碎的生命呢?



默想:

行在水面上對我而言是指什麼?我會如何回應主的邀請呢?

祈禱:

主啊,謝謝祢使我每天都活在祢恩典宴席中,雖然我信心很小,但因祢的憐憫,我必能行在水面上。奉主名求,阿們。

取消訂閱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webmast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23年3月20日 星期一

《每日新眼光》2023/03/20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23年 03月 20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在祂審判中

參考經文:《 馬太福音13章24~58節》

13:24 耶穌向他們講另一個比喻:「天國好比有人把好的種子撒在田裏。 25 大家睡覺的時候,敵人來了,把稗子撒在麥子中間,就走了。 26 到了麥子長大結穗的時候,稗子也出現了。 27 莊主的僕人前來說:『主人,你撒在田裏的是好種子,這些稗子究竟從哪裏來的呢?』 28 他回答:『這是敵人幹的。』他們就問:『你要我們去把稗子拔掉嗎?』 29 他說:『不必啦!因為你們拔除稗子的時候,恐怕會連麥子也拔掉了。 30 讓麥子跟稗子一起長吧;收割的時候,我會吩咐收割的工人先拔掉稗子,捆起來燒掉,然後收聚麥子,儲藏在我的倉庫裏。』」 31 耶穌對他們講另一個比喻:「天國好比一粒芥菜種子,人把它種在田裏。 32 這種子比其他一切的種子都小,等它長起來卻比任何蔬菜都大;它成為一棵樹,連飛鳥也在它的枝子上搭窩。」 33 耶穌講了另一個比喻:「天國好比麵酵,一個女人拿來放在四十公升的麵裏,使全團麵都發起來。」 34 耶穌用比喻對群眾講述這一切;除了用比喻,他就不對他們說甚麼。 35 他這樣做正應驗了先知所說過的話:「我要用比喻向他們講述,把創世以來隱藏的事告訴他們。」 36 耶穌離開群眾,進屋子裏去。門徒又來問他:「請告訴我們,田裏的稗子這個比喻是甚麼意思?」 37 耶穌說:「那撒好種子的是人子; 38 田地是這個世界;好種子是屬於天國的人;稗子是屬於那邪惡者的人; 39 撒稗子的敵人就是魔鬼;收割的時候是今世的末了;收割的工人是天使。 40 到了今世的末了,作惡的人要像稗子一樣被拔出來,扔在火裏焚燒。 41 人子要差遣他的天使,把他國度裏那些使人犯罪和一切作惡的人都抓起來, 42 扔在火爐裏。在那裏,他們要哀哭,咬牙切齒。 43 那時候,義人在天父的國度裏,將好像太陽發射光輝。有耳朵的,都聽吧!」 44 「天國好比財寶藏在田裏。有人發現了,就把它掩蓋起來,然後很高興地把自己所有的都變賣了,去購買那塊田。」 45 「天國又好比一個商人尋找貴重的珍珠。 46 當他發現了一顆極貴重的珍珠,就去賣掉他所有的一切,來購買那顆珍珠。」 47 「天國又好比魚網撒在湖裏,捕捉各樣的魚類。 48 網一滿,漁夫把它拉上來,坐在岸上把魚兒分開,揀好的放在桶裏,壞的扔掉。 49 今世的末了也要這樣:天使要出去,從好人中把壞人分別出來, 50 投進火爐。在那裏,他們要哀哭,咬牙切齒。」 51 耶穌問他們:「這些話你們都明白嗎?」他們回答:「都明白。」 52 耶穌說:「這麼說來,每一個經學教師成為天國的門徒,就像一家的主人從他的庫房裏搬出新和舊的東西來。」 53 耶穌講完了這些比喻,離開那地方, 54 回到自己的家鄉。他在會堂裏教導人;聽見的人都很驚訝,說:「他從哪裏得到這樣的智慧?他還行神蹟呢! 55 這個人不是那木匠的兒子嗎?他的母親不是馬利亞嗎?雅各、約瑟、西門,和猶大不都是他的弟弟嗎? 56 他的妹妹們不都住在我們這裏嗎?他這一切本領究竟從哪裏來的呢?」 57 於是他們厭棄他。耶穌對他們說:「先知在本鄉本家外都受人尊重。」 58 因為他們不信,他在那裏沒有行很多神蹟。

在耶穌說的稗子的比喻中,家主很有耐性,讓稗子和麥子一起生長。他說,收割時,會吩咐工人先拔掉稗子,捆起來燒掉,然後收聚麥子,儲藏在倉庫裡(馬太福音13章30節)。這顯示,人的判定是短暫而有限,唯獨上主才是完全的審判者。我們身處良莠不齊、邪惡當道的時局中,需要更有耐心,相信一切由上主掌權,等祂的時間一到,就分得出結果。36~43節的解釋,一般認為是回應初代教會信徒。福音種子撒在相信耶穌復活的人心裡,教會因此產生;但邪惡者也來,在人心撒下邪惡的種子。然而耶穌說,到今世的末了,作惡者要像稗子一樣被拔出來,扔在火裡焚燒(40節)。

在撒網的比喻中,漁夫是根據猶太律法中的潔淨條例,判定魚的好壞。聖經學者曾思瀚引申耶穌的話,指出貪婪的漁夫將魚分類,分別賣給猶太人與外邦人。「耶穌說:這麼說來,每一個經學教師成為天國的門徒,就像一家的主人從他的庫房裡搬出新和舊的東西來。」(52節)對家主而言,新與舊同樣珍貴(都可賣錢)。換言之,猶太人與外邦人都該同得祝福。真正受教的經學教師,都該視新舊約為寶物,一一陳列檢視。上帝的祝福普及萬民,上帝透過耶穌成就的,不只是新約,更延續舊約中創世就開始的偉大事蹟。

芥菜種與麵酵的比喻陳明,上帝的作為幾乎無法察覺,但祂的作為真實可靠,按時結果,出人意料。這就是11節提到的「天國的奧祕」,人雖看不見,但要相信,因上帝在動工。44~46節著重人的回應。上帝國的珍寶是隱藏的,重點是要有眼光。倘若看不見,沒眼光,就會像耶穌在拿撒勒傳道時,起初人們驚訝祂的智慧與神蹟,在自以為認識祂之後,反而厭棄祂。因此,遇見耶穌與上帝國後,要像識貨者看到珍珠或發現埋有財寶的田地時,不顧一切的態度:「當他發現了一顆極貴重的珍珠,就去賣掉他所有的一切,來購買那顆珍珠。」(46節)

靈修作家毛樂祈提醒,上帝呼召我們這小老百姓,到這世界當祂的「特工」,為使人明白祂的國度。主耶穌來到世上,被釘死在十架上,祂捨命只為告訴我們,聖經真理不是只在教會背誦、珍藏,是對這世界真實的描述。祂來,要與我們相遇,這不是遙遠的神話故事,而是一個真實的、我們寓居(indwell)其中的故事,這故事的主角,是上帝,願你我被邀請,與祂一起演出。



默想:

我目前所擁有的事物中,有什麼是我過去不曾想過,卻是上帝出人意料的賜予呢?

祈禱:

主啊,求祢開我的眼睛,使我看見祢隱藏的奧祕;開我的耳朵,使我聽見祢隱約中祝福的話語。奉主名求,阿們。

取消訂閱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webmast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