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3日 星期二

《每日新眼光》2023/10/03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23年 10月 03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同負基督的苦難

參考經文:《 哥林多後書1章1~11節》

2 願我們的父上帝和主耶穌基督賜恩典、平安給你們! 3 我們要感謝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父上帝!他是慈愛的天父,也是一切安慰的來源。 4 在我們的各種患難中,他安慰我們,使我們能夠用他所賜給我們的安慰去安慰遭遇各種患難的人。 5 正像我們跟基督同受許多苦難,我們也藉著基督得到許多安慰。 6 如果我們遭遇苦難,那是為要使你們得到安慰,得到拯救;如果我們得了安慰,你們也同樣得到安慰,並且得到力量來忍受我們所遭受的苦難。 7 我們對你們的信心從不動搖;我們知道,你們分擔了我們的苦難,也要分享我們所得到的安慰。 8 弟兄姊妹們,我們希望你們知道,我們從前在亞細亞省所遭遇的患難。那壓在我們身上的擔子是多麼大,多麼沉重,連生存的希望都沒有了。 9 我們只覺得已經被判死刑。這樣的情形使我們知道不能倚靠自己,只能倚靠那使死人復活的上帝。 10 他曾經從死亡的危險中拯救了我們,將來仍要拯救;只要你們用禱告幫助我們,我們確信這位上帝將來還要施行拯救。這樣,有許多人為我們禱告,使我們蒙恩,也必定有許多人要為我們感謝上帝。 11 我們所誇耀的是:我們的良知證明我們在世為人,尤其是我們跟你們的關係,都受上帝所賜的坦率和誠懇所支配;而這是由於上帝恩典的力量,不是由於屬世的智慧。

為什麼人信主之後,還是會受苦?不少人以為,只要受洗歸入基督之後,一切問題就能迎刃而解,苦難就會消失。不料信主後問題仍在,苦難並未就此消失。那麼,人遭遇苦難有何意義呢?保羅指出,苦難會拉近人與人、人與上帝的距離,讓人得到安慰。

我的太太曾在懷孕時,因胚胎發育不全,必須終止懷孕、做人工流產。由於賀爾蒙失調加上心理因素,使她陷入了憂鬱。有一次,當憂鬱情緒來襲時,她向上帝祈禱,懇求幫助。在那次禱告後,她便從憂鬱中走了出來。一開始,她無法明白為何會遭遇如此苦難,但後來家人和身邊姊妹陸續遭遇相同狀況,她才了解原來上帝要藉著她的苦難成為別人的安慰與祝福。

保羅在哥林多後書一開始,稱哥林多教會的弟兄姊妹是他在宣教上重要的禱告夥伴。他說:「正像我們跟基督同受許多苦難,我們也藉著基督得到許多安慰。」(5節)並指出:「你們分擔了我們的苦難,也要分享我們所得到的安慰。」(7節b)苦難並沒有讓哥林多教會的信徒與上帝隔絕,反而讓他們彼此代禱,因倚靠那使死人復活的上帝而得安慰(9節)。因著哥林多教會兄姊的禱告,使他們都成了同負基督苦難的人。

陳嘉式牧師在《聖經不只聖經,講道不止講道》一書中,分享他去義大利曾遊歷米開朗基羅的故鄉佛羅倫斯。到城裡一座大教堂參觀,才知道那是安葬藝術家的地方。在其安葬處的牆上,有藝術家的學生為其雕刻的半身像,而對角牆上則有他自己離開故鄉前未完成的雕刻作品。該作品中有一位是亞利馬太的約瑟,正扶著從十字架取下的耶穌。對照兩件作品,可發現米開朗基羅雕像的臉與約瑟雕像的臉很像,原來藝術家是以自己作模特兒。從導遊口中得知,這位偉大藝術家的初心,不是要炫耀他的藝術才能,而是期許自己能分擔主的痛苦。當眾人都希望把過犯與痛苦卸給耶穌承擔,米開朗基羅的願望則是,自己能分擔耶穌基督的痛苦。

我們不一定都能像保羅或米開朗基羅那樣,跟基督同受許多苦難,但是我們仍能像哥林多教會那樣,與人們同擔苦難。當世界某個角落面臨戰爭或災變時,我們可以為人的需要盡點心力,並為他們的苦難代禱。如此,我們也如保羅一樣共同分擔基督的苦難。



默想:

最近,你是否有發現一個需更多人關注的苦難之處?你可以為那需要祈禱,以此來分擔耶穌基督的苦難。

祈禱:

親愛的主耶穌,感謝祢在十字架上承擔了我們的苦難。求祢幫助我也能為有需要的人付出代價、為其苦難代禱,使我在祢的苦難中有分,並因祢得安慰。奉祢的名求,阿們。

取消訂閱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webmast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23年10月2日 星期一

《每日新眼光》2023/10/02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23年 10月 02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禱告行大能

參考經文:《 雅各書5章12~20節》

5:12 我的弟兄姊妹們,最主要的是:不可發誓,不可指天指地,或指任何東西發誓。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這樣,你們就不至於受上帝的審判。 13 你們當中有遭遇痛苦的嗎?他應該禱告;有喜樂的嗎?他應該歌頌; 14 有害病的嗎?他應該請教會的長老替他禱告,奉主的名替他抹油。 15 這禱告若是出於信心,就能夠治好病人;主會恢復他的健康,病人所犯的罪會得到赦免。 16 所以,你們要互相認罪,彼此代禱,使你們得醫治。義人的禱告有很大的功效。 17 以利亞和我們同樣是人;他懇切禱告,求上帝不下雨,果然有三年半之久沒有下雨。 18 他再禱告,天就下了大雨,大地生產五榖。 19 我的弟兄姊妹們,你們當中若有迷失而離開了真理的人,有人把他找回來, 20 你們要知道:那使迷失的罪人回頭的,會把罪人的靈魂從死裏搶救回來,並使許許多多的罪得到寬赦。

在台東縣成功鎮附近的石雨傘風景區北邊公路旁,有一座由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東部中會豎立的「東台灣設教百週年紀念碑」,這座紀念碑是在1997年所立,碑文講述福音如何傳入東部的經過。

1877年初,屏東阿里港教會信徒張源春搬遷至東部,寄居於蟳廣澳(石雨傘社)頭目的家。頭目因患嚴重的氣喘,使用鴉片來治氣喘,卻更惡化。張源春勸頭目戒鴉片,並說:「你只要禱告天上的上帝,祂必會醫治你!」便取一碗公水,禱告後讓頭目喝下,結果氣喘就不再發作。於是頭目聽張源春的勸告,棄絕偶像,全心歸主。爾後,張源春繼續用祈禱水醫治病人,結果有三、四十戶放棄偶像崇拜來信主,遂成立石雨傘教會,為東台灣宣教之始。同年,張源春遷到觀音山及富里附近,也用祈禱水行神蹟,又有兩間教會因此設立。上帝聽人祈禱,施行神蹟,點起東部三支福音燭台──蟳廣澳(今新港)、觸階(或稱迪階,今加蜜山)及石牌(今富里)教會,照亮東部人的心靈。

今天這段經文以勸勉祈禱來結束教導,而且幾乎每一節都提到禱告。這讓我們清楚,雅各勉勵信徒個人及教會群體在各樣景況都要禱告。受苦時,祈求上帝來解除苦難,或求上帝讓人能抱著堅定希望而忍耐到底;喜樂時,要歌頌;患病時,要奉主名替病人抹油,因為出於信心的禱告,能治好病人,主會恢復他的健康;病人若犯了罪,也會得到赦免。當時,人們認為罪惡會導致疾病,因此透過祈禱、認罪,懇求上帝的赦免、醫治,不只身體會得醫治,人所犯的罪也會蒙赦免。雅各吩咐信徒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那些造成身體疾病的罪能得到醫治。禱告不是牧者的特權,所有長執、信徒均有禱告的權柄及責任,出於信心的祈禱,上帝必成就。

在早期台灣教會,信徒常有祈禱後病痛得醫治、精神心靈甦醒的見證。在今日醫療技術日益進步、醫藥效果更好,以致我們生病時,常僅把身心健康交在醫療人員手中,而減少信心的禱告,限縮了上帝施展權能的空間。上述提及張源春這位平信徒,以信心的祈禱宣告使人得醫治,並成就傳福音的使命。然而根據巴克禮牧師的宣教回憶錄,某種程度上被視為教會代表的張源春,後來卻染上惡習,沒有好見證,讓教會名聲受損。根據相關史料,他曾被禁止領聖餐,後來悔改歸正,繼續學習基督的典範,而重新被教會接納。我們相信,只要用真實的心敬拜、禱告,上帝一定會垂聽應允。



默想:

上帝垂聽祈禱並施展大能,我們理當心存感恩並為主做見證。

祈禱:

慈愛的上帝,感謝祢的眷顧,祈求祢幫助我看重禱告生活,好使我明白祢的旨意,善用祢所賜的恩賜。奉主的名求,阿們。

取消訂閱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webmast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23年10月1日 星期日

《每日新眼光》2023/10/01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23年 10月 01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忍耐到底得賜福

參考經文:《 雅各書5章7~11節》

5:7 所以,弟兄姊妹們,你們要忍耐,等到主再來。看吧,農夫多麼耐心地等待著田裏寶貴的產物,耐心地盼望著春霖秋雨。 8 你們也必須忍耐。你們要抱著堅定的希望,因為主再來的日子快到了。 9 弟兄姊妹們,不要互相埋怨,免得上帝審判你們。審判的主快要來了,就在門口了。 10 弟兄姊妹們,要記得奉主名說話的先知們,要學習他們受苦和忍耐的榜樣。 11 因為他們忍耐到底,我們認為他們是有福了。你們聽見過約伯的忍耐,也知道主後來怎樣看顧他,因為主充滿著憐憫和慈愛。

雅各書第5章一開始,雅各責備有錢人對窮人的欺壓,嚴厲指出他們將被自己的慾望養胖,等待屠宰的日子。今天的經文則勸勉被欺壓的信徒,必須存心忍耐,抱著堅定的希望等候主再來,得蒙拯救,正如農夫耐心地等待田裡寶貴的出產,耐心地盼望春霖秋雨。在巴勒斯坦地區,每年10、11月是秋雨的季節,農民通常會在此之前撒種,等待秋雨降臨,讓種子發芽成長。隔年4、5月是春雨的季節,春霖降下後就是收割的時節。作者用農作物的生長為例,勸勉當時受苦的信徒,要像農夫一樣耐心等待上帝的作為。因為當上帝的拯救時間一到,審判就會來臨。

雅各和當時的基督徒都深信,主再來的日子就快臨到了。因此,雅各吩咐信徒在試煉中必須忍耐,要抱著堅定的希望,穩固地持守信心。在等待的時候,不要互相埋怨、不要評斷人,免得自己受審判。他也舉眾先知忠心奉主名說話,忍受苦難的例子,吩咐信徒要學習先知受苦和忍耐的榜樣,最後必蒙上帝賜福。雅各以約伯的受苦和忍耐為例,說明忍耐到底是有福的。雖然約伯曾在苦難中宣稱他的無辜,他卻從未拋棄對上帝的信心。因此,上帝後來用滿滿的憐憫和慈愛看顧他。

有些人因為人性的軟弱,而在金錢管理上成為壓迫者。這種來自同信兄姊的欺壓,著實讓人難以忍受。但是雅各勸勉被欺壓的窮困信徒,不要抱怨自己的難處,也不要互相埋怨,更不要彼此攻擊,因為上帝自有其計畫和懲罰的時刻。在困難的環境壓力下,埋怨往往成為宣洩情緒的出口,但這也是一種試探。因此,雅各提醒信徒要約束自己,不要互相埋怨,免得受上帝審判。忍耐抱著堅定的希望,是對上帝有信心,因為上帝是充滿憐憫和慈愛的上帝。

有一段時間,電影流行私刑正義的劇情,描述司法無法伸張正義時,受害者或「正義人士」便決定透過私刑來制裁惡人。看到惡人遭到報應,往往大快人心。但所謂正義人士在「伸張正義」的過程,手段常常更凶狠,並殃及許多無辜者。這讓我們反思,當人高舉正義大旗,對惡人施以超過分寸的報復,自己不也成為加害者嗎?或許他們動用私刑的初心是想讓公義伸張,但是人不應該為報復找藉口,因為以暴制暴的結果,反倒讓自己成為壓迫者。忍耐不是姑息養奸,而是要耐心等候主。雅各鼓勵我們要忍受苦難,因為上帝滿有憐憫及慈悲,最終必會賜福給我們。



默想:

面對壓迫時,除了期待上帝的作為,我還能做什麼?

祈禱:

主上帝!求祢幫助我在公義未伸張時,不因憤怒而選擇復仇,而是用信心、忍耐等候祢的時間和行動。奉主的名求,阿們。

取消訂閱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webmast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23年9月30日 星期六

《每週新眼光》2023/09/30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總會網站 訂報退報

2023年 第 4 季 第 01 週 發刊時間:每週六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人生課題 

參考經文:詩篇78篇1~4節,12~16節

78:1 我的人民哪,要聽我的教誨;你們要留心聽我的話。 2 我要用比喻說明;我要用寓言揭開歷史的奧祕: 3 就是我們所聽見所知道、我們祖宗告訴我們的事。 4 我們不向子孫隱瞞這些事,卻要向下一代說明:上主的權能和一切奇妙的作為。

有句話說:「今天的你,是五年到十年前所採取的行動的結果。」你認同嗎?你今天讀的學校、你的工作、你的家庭,甚至是你的身體況狀,都和你這十年來累積的習慣與生活方式有關。基督徒好比是個哲學家,聖經常常提醒我們,要站在自己的位置觀前顧後,回到生活的當下,對生命流逝有格外的體會。而人生第一課題就是認清此刻的生命是有限的,永恆的生命才是我們所追求的。

我們必須知道,生活中所面臨的困難,正是生活的價值所在;我們所犯下的錯誤,正是讓我們能真正領悟人生的關鍵。對於生活所帶來的喜樂,隨時保持感恩與謙卑,是非常重要的。

◆借古喻今,鑑往知來

詩篇78篇很像讚美詩,也像歷史記述詩,全詩共72節,許多學者依據本詩的詩性,將其視為智慧詩。本詩用讚美詩的體裁綜述以色列民族的歷史,借古喻今,教導人不要重蹈覆轍,應謹記上帝不改變的恩惠,信守與祂立的約。從本詩篇可看到七段重點:

1~3節,提醒人要留心智慧的教導。4~8節,點出上帝的拯救和律法是歷代信仰的基礎。9~16節,提到以色列人不記念上帝昔日的作為,毀棄與祂所立的約。17~31節,講述他們忘了在曠野中得到上帝的供應。32~39節,追述以色列人如何不斷離棄上帝。40~64節,複述上帝拯救他們出埃及,經過大海和曠野,在迦南安居。65~72節,陳明上帝以錫安為居所,揀選大衛牧養祂的子民。

詩人透過不同的主題重述歷史,鼓勵聽眾緬懷上帝過去的恩典,提醒眾人將讚美歸給上帝。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在台宣教也有許多見證,各教會的設立一定都有諸多動人的故事,我們是否也將不同的宣教美事記錄下來,讓教會每一位信徒都能鑑往知來呢?

◆記憶會帶來蒙福的能力

1~8節,為這首長而奇妙的詩篇建立了場景。詩人說明,每一代都有責任將神聖的傳統傳給下一代(3~4節),而且這是上帝的心意(5~6節)。另外,要認識上帝的作為和祂的話語(4~5節),並提醒後輩要有信心,因為記憶將帶來蒙福的能力(6~8節)。

作家小霍丁‧卡特曾說:「好的父母留給孩子兩份永久遺產:一份是根,一份是翅膀。」現代的父母心裡總是在想,如何「不讓孩子跟我們以前一樣辛苦」,而替孩子們完成所有的事、替孩子們預備所有的需要──車子、房子、配偶……。也許父母這麼做是出於愛,但結果往往折斷孩子的翅膀。我們常忘記人的有限,即使身為父母,也不可能替孩子承擔所有的事。父母要做的是:從小培育孩子的信心,讓他們有能力自己飛翔。信仰的培育,更是如此。

◆完成自己的人生課題

我們必須意識到,每個人都需要操練自己的人生功課。但現況常常是相反的,不只父母喜歡管孩子的一切,基督徒也常常喜歡「管」教會的事,特別是關係緊密的教會兄姊的事,喜歡給別人建議和評論,希望別人按照我們的想法做事。

我們應當認清人生課題,了解自己是有限的人類,自己的課題要自己修,並要學習最難的功課──放手。就如育雛的老鷹,一旦時候到了,會將小鷹推出鳥巢,讓小鷹學習獨立飛翔。每個人的人生課題,一定要自己修讀和完成,別人無法取代。儘管父母不能代替孩子做決定,但仍可教導孩子學習,正如詩人所說:「我們……要向下一代說明:上主的美德、權能和一切奇妙的作為。」(4節)

我們的部落位在海拔不高的地方,但目前尚無自來水系統,因此,包含族人的家庭、教會、文健站和牧師館的一切用水,都要從對面的山頭拉水管接取山泉水。若一連幾天下大雨,管線被堵塞或水源被汙染,部落就會面臨缺水的窘境。因此,每當大雨過後,總能見到一群長執帶著青少年出動,一起巡管路、清水塔,解決缺水的問題,讓人感動。這是我們基督徒可貴的傳承,教會長執就如大衛一樣,靈巧地引導年輕人,讓他們從年少時就能共同參與部落的公共事務,除了分擔責任,也與他人建立關係。教會長執身體力行部落美好的互助文化,也成為年輕人在信仰和生活上的典範。

我們知道,人絕對沒有100分的完美人生,但我們還是可以用100分的信心倚靠上帝,來學習並完成我們的人生課題。正如詩人所說:「白天祂用雲彩帶領他們;黑夜祂用火光照亮他們。」(14節)上帝是歷史的主宰,也是一切的終結,祂必帶領我們。

討論題綱:

1.你認為上帝給你的人生課題是什麼?你是否察覺自己在哪些事情上越過界限了呢?

2.你覺得此刻你的人生課題是什麼?你想在哪一件事上,重新調整自己的生活目標呢?

 

代禱事項:

1.為自己可以覺察生命的有限,並專注於服事與見證的事工祈禱。

2.為教會弟兄姊妹祈禱,願每個人都能傳承美好的信仰,並願意成為分享上帝奇妙作為的器皿。

祈禱文:

全能的父上帝,祢是歷史的主宰,不只是以色列人的上帝,也是我們的上帝。求祢幫助我們,讓我們有能力帶領、影響我們的後代,引領他們認識祢的大能與作為。願祢的美德、權能和一切奇妙的作為,成為我們人生尋求的目標。奉主耶穌的名求,阿們。

 

行動參考方案:

1.在輕鬆愉悅的時間,與家人討論人生課題,分享對彼此的期待與祝福,讓家人更加互相了解、增進彼此的情感。

2.與家人談論家族過去的美好歷史或信仰見證,分享家族的信仰歷程、長者的生活哲理或名言,成為家族共同的傳承標的。

3.建立家庭祭壇,選定某個節日、一位家人的生日或多數家人可以聚集的時間,一起唱詩歌、讀聖經和分享。

 

取消訂閱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webmast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06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每日新眼光》2023/09/30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23年 09月 30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豐盛的財富觀

參考經文:《 雅各書5章1~6節》

5:1 那麼,你們有錢的人,聽我說。你們要為那就要臨到的災難痛哭哀號! 2 你們的財富喪失了,衣裳給蟲蛀了。 3 你們的金銀都生銹了;這銹要作為控告你們的證據,又像火一樣吞滅你們的身體。在這世界的末期,你們只知道積蓄財物。 4 你們剝削在田裏替你們做工的工人,剋扣他們的工錢,他們在控訴你們呢!那些收割工人喊冤的聲音已經進到主─萬軍的統帥的耳朵了。 5 你們在世上奢侈享樂,把自己養胖了,等待屠宰的日子。 6 你們定無辜者的罪,殺害了他們;他們並沒有抵抗。

對人而言,有錢真好!但是雅各書提醒,人對金錢的取得和使用,必須謹慎和節制,以免落入災難。在早期農牧時代,人的財富往往以田地、牲畜的多寡和糧食的產量來計算。此外,衣裳亦能顯出人的身分地位。然而,糧食會腐壞,衣服也會被蟲蛀了,可見世上的財富是會敗壞的,不能永久留存。今天的經文提到,富人之所以被定罪,在於他們所積存的財物竟然多到用不完,而任其毀壞,這也成為控告他們的罪證。

富人之所以受審判,首先是他們在財富的獲得和使用上為富不仁。在耶穌所說的財主和拉撒路的比喻中,財主天天過著奢華宴樂的生活,卻無視眼前等著他桌上掉下碎渣以果腹的窮人拉撒路。結果,財主死後下到陰間受苦,因為他無視眼前生活無以為繼的窮人,不出手援助。當教會有兄姊沒得吃、沒得穿,我們只是口惠而實不至地說:「平安!平安!願你們穿得暖,吃得飽!」卻不供給他們所需要的,有什麼用呢?財富多到任憑它腐壞、被蟲蛀掉、生銹壞掉,卻不願實際去濟助他人,將來要如何面對上帝呢?

再者,雅各書提到這些有錢人的財富不是憑公道獲得,而是藉著權勢去剋扣工人應得的工資,來攫取龐大的暴利。在金錢上虧負人,實際上就是貪財。摩西的法律明文規定,對任何貧窮的雇工都不可以剝削。當天的工資須在太陽下山以前付給雇工,不可延遲,因為他需要靠這工資維持一家人的生活。先知阿摩司也曾責備當時的官員、巨賈,用不公平的交易剝削窮人,為自己積聚財富。阿摩司嚴厲指出,當主的日子來臨,這些人必受審判。

台灣教會公報社是台灣第一台印刷機及第一份報紙的發源地,除了發行報紙和《耕心》等福音刊物,也有四間實體書房。公報社幾年前引進公平貿易咖啡,讓消費者在喝咖啡的同時,也能具體幫助到第三世界的咖啡農。現在很多人每天都會到便利商店或連鎖咖啡店買咖啡,若偶而改喝公平貿易咖啡,就有機會幫助一天收入不到一美元的咖啡農脫離貧窮,也能支持農民用永續的方式種植。

一個真正實踐信仰的人,會用公平正義的方式賺取金錢,這樣所得的財富,才是上主所賞賜。擁有財富的人,在使用錢財時需要更謙卑,知道取之社會,也用於社會,使自己和他人的生活更美好。願我們以正確的財富觀來實踐慈愛的善工,營造富足而和諧的生活環境,讓所有人一起享受上主所賜的豐盛。



默想:

使用金錢行善助人,是上帝所喜悅的,必蒙祂持續賞賜。

祈禱:

看顧窮人的主啊,求祢賜給我慈善的眼目、慷慨的行動,來分享祢的恩典。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取消訂閱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webmast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23年9月29日 星期五

《每日新眼光》2023/09/29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23年 09月 29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不要評斷

參考經文:《 雅各書4章11~17節》

4:11 弟兄姊妹們,不要互相批評。誰批評或評斷弟兄姊妹,就是批評和評斷摩西的法律。如果你評斷法律,你就不是服從法律,而是評斷它。 12 只有上帝是立法者、審判者;只有他能拯救,能毀滅。你是誰,竟敢評斷你的鄰人! 13 有人說:「今天或明天,我們要到某某城去,在那裏住一年,做生意,賺大錢。」可是,聽我說, 14 你們連明天還活著沒有都不曉得!你們不過像一層霧,出現一會兒就不見了。 15 你們應該這樣說:「如果主願意,我們就可以活著,做這事,做那事。」 16 可是,你們竟那麼驕傲自大;這樣的驕傲全是邪惡的。 17 所以,那知道應該行善而不去行的就是罪。

批評或評斷,是指故意在人背後說不實在的話。批評或評斷,往往在說話時動機不良,故意用謊言或誇大其詞來陷害人。這種非善意的言語,已違背十誡中的「不可作假證陷害人」,為上帝所不喜悅。那明知上帝鑒察人心,又故意作假見證的人,是無視上帝的存在。當人的動機不純正,又愛聽信小道消息,毫無證據就捕風捉影、四處宣揚,實在是傷害人的舉動。上帝透過摩西吩咐人:「要愛自己的鄰人,像愛自己一樣。」(利未記19章18節b)因此,我們不能一方面口說愛鄰人,另一方面卻故意說話中傷人。每個人都是上主照祂形像所造,因此任何人都沒有權利糟蹋、評斷別人。雅各書提醒,人若惡意評斷弟兄姊妹,就是批評摩西的律法。

天下事的是非曲直,大多難以釐清。因此,對自己不清楚的事,不可妄加評斷和傳述。生活中最常見的評斷,就是網路謠言。現在資訊發達,傳遞快速,許多人從指尖獲得消息,不假思索就傳出去。我們需要謹慎求證,以免成為惡意訊息的幫凶,害人害己。更何況,許多訊息往往不是一時間就能釐清,我們難以看出暗藏其中的隱情。因此,在無法掌握足夠資訊的情況下,更要切記聖經的教導,不做任何惡意的評斷。保羅在哥林多前書4章5節指出,當時機還沒到,勿評斷任何人。等主再來的時候,才有最後的審判。祂要揭露藏在暗中的祕密,揭發人心裡的動機。那時候,人們將會從上帝得到應有的稱讚或審判。的確,我們無法洞察他人的內心動機是否正確,只有上帝有識透人心的能力,我們沒有。我們當謹記聖經的教導,不應擅自揣測、評斷人心,因為只有上帝有此權柄。

生命來自上帝,沒有人有資格去傷害別人。雅各書提醒,故意用不正確的話語評斷,來傷害他人的生命,跟敵對上帝一樣嚴重。評斷最常出現的形式,就是言語霸凌。當人際間有紛爭,有時就會流傳惡意的話語,導致他人受到傷害。今年3月,某高中生疑似受不了師長和同學的霸凌,而選擇輕生,實在令人痛心。任意的評論,不僅使當事人痛苦,也造成關係破裂,導致衝突、團體離散,甚至造成無法挽回的憾事。很多時候,我們會以自己的好惡、認知作為評斷標準,用自己的尺度去衡量別人,當他人與我們的立場不同,就認為對方不合上帝的心意。這種自高的心態,很容易讓我們做出草率的評斷。事實上,合乎聖經信仰的處世方法,有時並不只一種,若以自己的觀點為唯一標準,既是驕傲,也不明智。



默想:

評斷的舌頭,就像是致命的毒氣四處瀰漫,傷人傷己。

祈禱:

主啊!求祢赦免我在言語上的過失,賜我說恩典話語的舌頭,來造就人。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取消訂閱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webmast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23年9月28日 星期四

《每日新眼光》2023/09/28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23年 09月 28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戒之在得

參考經文:《 雅各書4章1~10節》

4:1 你們當中的衝突爭吵是哪裏來的呢?是從你們當中爭戰著的慾望來的! 2 你們要抓要取,得不到就殺人;你們要貪要婪,得不到手就爭就鬥。你們得不到所要的,是因為你們沒有向上帝求。 3 你們求仍然得不到,是因為你們的動機不好;你們所求的不過是要揮霍享樂罷了! 4 你們這班不忠不信的人哪,難道不曉得跟世界做朋友就是敵對上帝嗎?誰要跟世界做朋友,誰就是上帝的敵人! 5 聖經上說:「上帝安置在我們裏面的靈有強烈的慾望。」你們以為這話沒有意思嗎? 6 然而,上帝所賜的恩典更為豐富,正如聖經所說:「上帝敵對驕傲的人,賜恩典給謙卑的人。」 7 所以,你們要順服上帝;要抗拒魔鬼,魔鬼就會逃避。 8 你們親近上帝,上帝就親近你們。有罪的人哪,要潔淨你們的手!偽善的人哪,要潔淨你們的心! 9 你們要悲傷,哀慟,哭泣;要把歡笑變為哀哭,喜樂變為悲愁。 10 要在主面前謙卑,他就提升你們。

孔子曾說,君子有三件事要警戒:年輕時,血氣不成熟,要戒女色;年壯時,血氣正旺盛,要戒爭鬥;年老時,血氣已衰弱,要戒貪婪。實際上,貪婪在人生任何時期都會產生,人們當戒慎面對。今天經文焦點落在戒除貪慾,並要有謙卑順服的心。當時,信徒間有嚴重紛爭,雅各書作者點出衝突是人的貪慾所造成。當人放縱慾望,過於自己所應得或需要的,就會有紛亂和各種邪惡行為。當人被貪慾驅使,表現出來的行為就是爭奪抓取,侵害他人權益。而強取超過所應得或需要之行為,則顯出人貪圖物質甚於一切,並不滿足於上帝的賞賜。如此過分看重物質的人,他怎麼求也得不著,因為他所求只是要揮霍於奢華中,上帝將不再賞賜。

教會團契,是藉著上帝的愛和彼此分享愛而連結的信仰團體。上帝就是愛,沒有愛的地方,將看不見上帝。當人們看重物質慾望勝於彼此的關係,就失去了愛,往往因此產生怨恨、嫉妒、爭吵和糾紛。雅各書的作者直指,貪婪的人即使求也沒有用,因為出於私慾的動機,只想掠奪而不顧他人,上帝不會再賜予什麼!保羅也說:「貪婪的人(貪婪等於拜偶像),絕對不能成為基督和上帝國的子民。」(以弗所書5章5節b)過於偏執於物慾的人,其關心和行事的考慮,都以個人利益為導向,完全忽略他人的需要。上帝所賜的恩典是更豐富的,人必須在信靠上帝和追求名利之間作抉擇。

在我們的社會中,不時聽聞人因貪婪而被誘惑、操縱的醜聞,從政治、社會、家庭到人際層面都是如此。例如:許多縣市一再傳出民意代表以人頭詐領助理費或苛扣助理費而被判刑,不分朝野政黨都有這樣的現象。這種情況層出不窮,卻有議員認為這是歷史共業,甚至呼籲修法除罪化。此種做法,實在讓人不敢苟同。貪官汙吏、謀財害命、爭奪家產之事,皆因貪婪而起。犯案者不只斷送了美好前程,還要為所犯下的罪行承擔法律責任,同時背負惡名,真是得不償失!這些紛爭和亂象,幾乎都是因為人對名利權位的慾望所導致,我們應引以為鑑。身為主的門徒,我們要以聖經的教導為依循,不被貪得無厭的心思意念捆綁,以免被罪惡纏身。在這世界,我們確實需要錢財來維持生活,但更需要節制慾望,以免心思被貪婪占滿,偏向惡行,容不下上帝和他人。



默想:

貪婪,是因為對上帝的信心不夠,對上帝的賞賜不滿足,以致偏行己意。

祈禱:

厚賜恩典的上帝,我願以祢的賞賜為滿足,不貪戀外在之物而妄求。求祢幫助我歡喜分享祢的恩典,謙卑順從祢的帶領。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取消訂閱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webmast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23年9月27日 星期三

《每日新眼光》2023/09/27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23年 09月 27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行善的智慧

參考經文:《 雅各書3章13~18節》

3:13 你們當中有聰明智慧的人嗎?如果有,他就應該以充滿著謙卑和智慧的好行為,來表現他有美好的生活。 14 既然你們心裏有惡毒的嫉妒和自私,你們就不可以自誇,不可以撒謊敵對真理。 15 你們的所謂智慧不是從天上來的,而是屬世,屬情慾,屬魔鬼的。 16 凡是有嫉妒和自私的地方,就有紛亂和各種邪惡的行為。 17 但是,從上面來的智慧有幾樣特徵:第一是純潔,其次是和平、謙和、友善,充滿著仁慈,能結出豐富的善果,沒有偏私,沒有虛偽。 18 一切正義的果子都是從播種和平的人、為和平努力所撒的種子產生出來的。

一般人認為,擁有智慧就有能力獲得學識,讓自己善於溝通、得著財富名聲,把智慧當作獲得學經歷、功成名就和財富的工具。不過,聖經強調的卻不同,明白指出認識上帝才是智慧的開端。真正認識上帝的人,必以謙卑、敬虔的心來活出美好的生命。簡單來說,有美好行為的善果,才算真正認識上帝。正如保羅所說:「上帝是我們的創造者,祂藉著基督耶穌改造了我們,要我們行善;這是祂早已計畫要我們去做的。」(以弗所書2章10節)

關於行善,首先,動機很重要。動機若不純正,本質和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給予者不應存有做功德或鄙視接受者的想法,在給予時,態度應當溫和謙卑,而非自以為高人一等。再者,行善要有智慧。愛心的給予也需要智慧,因為人心詭詐。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罪惡的世界,若失去判斷力和警覺心,愛心可能是盲目的。我們不願愛心遭濫用,因為這對施者和受者都沒有利益。愛心的行動需要有智慧和見識,若一昧地給予,卻不注意其用途,恐怕淪為對方墮落的幫凶。我們應確切知道求助者的需要,除了給予金錢,更可透過轉介輔導、協助自立更生等多重管道,帶給他們實質的幫助。我們要善用資源在更多真正亟需幫助的人身上,避免把寶貴資源浪費在不法之徒身上。所以,愛心的給予應謹慎,有智慧和見識,查驗事實再給予適切的幫助。基督徒要成為馴良的鴿子,也要深思熟慮,如同靈巧的蛇,在行善中享受喜樂,並領受上帝的賜福。

不過,許多經驗告訴我們,有些人會利用基督徒的良善與愛心,行詐騙之實。這也讓我們在面對他人需要時,多了一層疑慮:我的愛心是否被利用了?在這個世界,的確因為邪惡氾濫,讓許多人的愛心漸漸冷淡了,給或不給,常陷入兩難。或許,我所牧養的教會建築物很醒目,因此常會遇到登門求助的人。剛開始,我會對來者多加徵詢,待其露出破綻便斷然拒絕施惠。後來,因深怕拒絕到真正有需要的人,乾脆只要清楚來訪者的意思,就用祝福的心送幾百元紅包。其實我也清楚,多數情況我是被騙的,不免感到挫折或覺得自己好笨,但我並不改變行善的初衷,不願讓魔鬼破壞我的行善之心。人的智慧、經驗與見識有限,實在無法全然防範有心人士的蓄意詐騙。然而,在訊息有限、無法分辨真假的情況下,我容許自己受騙,就單純用愛心付出,持續行善,以免虧負了良心。



默想:

求上主賜給我不斷絕的愛心,有聰明和智慧的分辨力,在真正需要幫補之人身上付出實際的幫助。

祈禱:

親愛的上主,當求助者出現時,我願盡一己之力分享恩典。求祢賜我樂意分享的心,成為他人的天使。奉主的名求,阿們。

取消訂閱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webmast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23年9月26日 星期二

《每日新眼光》2023/09/26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23年 09月 26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善用口舌

參考經文:《 雅各書3章1~12節》

3:1 我的弟兄姊妹們,你們不應該個個都想當教師,因為,你們知道當教師的要比別人受更嚴重的裁判。 2 我們常常犯錯誤。那在言語上沒有過錯的便是一個完全人;他能夠控制整個自己。 3 我們把嚼環放在馬嘴裏,就能使牠馴服,驅使牠到我們要去的地方。 4 再看,一條船雖然那麼大,在大風的吹襲下,只用一個小小的舵操縱,就可以隨著舵手的意思,使船朝目的地走。 5 同樣,舌頭雖然很小,卻能夠說大話。試想,星星之火不是可以燎原嗎? 6 舌頭正像火一樣,在我們的肢體中是邪惡的世界,會污染全身;它藉著地獄的火燒毀我們整個人生的路程。 7 人能夠制伏野獸、飛禽、爬蟲,和水族;其實,他已經制伏了各類動物。 8 但是,人從來不能制伏舌頭;它是控制不了的邪惡,充滿著致命的毒氣。 9 我們用舌頭頌讚我們的主、我們的天父,也用舌頭詛咒上帝按照自己的形像所造出來的人。 10 頌讚和詛咒都是從同一張嘴巴出來!弟兄姊妹們,這是不應該的! 11 從同一泉源能夠湧出甜和苦兩種水來嗎? 12 弟兄姊妹們,無花果樹不能結橄欖;葡萄樹不能結無花果;鹹澀的水源也流不出甘甜的水來。

言語對自己和他人生活的應對進退,都有深遠的影響。雅各書作者表明,他不鼓勵多人當教師。作教師的須常在話語上教導人,他也會為此受到更大檢驗,因為人都無法完全在言語上沒過失。

作者使用三種類比,說明言語的影響力深遠──舌頭是身體器官的微小部分,它的影響卻是甚大。他列舉嚼環與馬、舵與船、火與樹林等三種生活可見的經驗,來證實口舌言語的影響之大:馬的嚼環雖小,卻能操控馬匹;船舵雖小,卻能操控大船方向;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嚼環和船舵體積雖小,卻能操控龐然大物的進退與方向。舌頭之於人體的比例也是如此,雖然微小,卻有很大的影響力。馬的嚼環或船的舵,都是在形容控制得宜的重要性,船舵控制得宜才能穩妥地朝向明確的目的地,以此說明一個人必須要將自己的口舌控制好,才能與他人有合宜的關係。

前兩個比喻算是中性的描述,第三個則是負面的描述。作者把舌頭喻為邪惡的世界、地獄的火,和致命的毒氣,指出人有各種能力可以制伏世界上的各類動物,卻無法制伏自己的舌頭。人有能力去控制「外在」的動物,卻無法控制自己「內在」的舌頭。它是控制不了的邪惡,充滿致命的毒氣,不僅傷害他人,也使自己陷入罪中。舌頭正像火一樣,是人裡面最邪惡的肢體,沒有人可以制伏,卻會汙染全身、毀滅我們美好的人生。諷刺的是,同一張嘴巴卻能發出兩樣截然不同的話語,一面頌讚上帝,一面卻又詆毀有上帝尊貴形像的人。這是虛偽矛盾的行為,猶如叫無花果樹生橄欖、葡萄樹結無花果,以及水泉同時發出甘甜、苦澀兩樣水質的水。

話語的表達和意圖,皆是出自內心,言語是否表裡一致、真誠良善,都由成果檢驗。教會信仰團契的成員,常有深入的分享,更需要管制自己的舌頭,謹守言語的分寸,對私密之事的代禱不可張揚。特別是當教師教導人的,在言語上更需要謹慎精準,要說出誠實一致的話語,否則汙穢別人也傷害自己。當一個人沒有用誠實的心講話,就含有欺騙的成分,將會掀起紛爭。表面上講得冠冕堂皇,符合倫理道德及信仰標準,但實際上沒有出於愛,這樣的話語無法帶來教導的果效。邪僻的話語不會為生命帶來益處,只有傷害。但求至高的上主教導我們說出合宜的話語,使我們能安慰憂傷的人。願我們學會管理自己的舌頭,說造就人的好話,使人獲得益處,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美好。



默想:

一口兩舌,在信仰團契常造成極大傷害,願主保守我的口舌。

祈禱:

上主啊,求祢管制我的口舌,把守我的嘴脣,教導我善用祢的話語鼓勵人、祝福人。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取消訂閱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webmast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23年9月25日 星期一

《每日新眼光》2023/09/25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23年 09月 25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信心行為相輔並行

參考經文:《 雅各書2章14~26節》

2:14 我的弟兄姊妹們,如果有人說他有信心,卻不能用他的行為證明出來,有甚麼用處呢?那信心能救他嗎? 15 你們當中有弟兄或姊妹沒得穿,沒得吃, 16 你們卻對他說:「平安!平安!願你們穿得暖,吃得飽!」而不供給他們所需要的,那有甚麼用呢? 17 同樣,信心沒有行為就是死的。 18 但是,有人要說:「這個人有信心,那個人有行為。」我要回答:「你給我看那沒有行為的信心;我要用行為給你看我的信心。」 19 你相信上帝只有一位,那很好!邪靈也這樣相信,而且非常怕他。 20 愚蠢的人哪,你們要知道沒有行為的信心是無用的嗎? 21 我們的祖宗亞伯拉罕是怎樣得以跟上帝有合宜的關係呢?是由於他把兒子以撒獻在祭壇上這一行為。 22 可見,他的信心跟行為相輔並行,信心是藉著行為而達到完全的。 23 聖經上說:「亞伯拉罕信上帝,因他的信,上帝認他為義人。」這話實現了;他稱為上帝的朋友。 24 所以,人得以跟上帝有合宜的關係是藉著行為,不僅僅是藉著信心。 25 妓女喇合的情形也是一樣。她得以跟上帝有合宜的關係是由於行為;她接待猶太人的使者,又幫助他們從另一條路逃走。 26 所以,正如身體沒有氣息是死的,信心沒有行為也是死的。

1954年,美國基督教國際救濟會與世界信義宗救濟會看見台灣人民生活的貧乏,成立了台灣基督教國際救濟會(今台灣基督教福利會前身),將募自美國基督徒的金錢、食物、衣物等,分送給台灣有需要的民眾,並辦理緊急災害救濟工作。1956年,美國政府決定以台灣的天主教福利會與基督教福利會為窗口,撥贈糧食和舊衣給台灣,福利會又透過各地教會分發給台灣民眾。自1957至1968年6月30日止,送出的救濟物資總值9671萬4302美元。這些物資幫助了眾多台灣窮苦人民的生活所需,也助益了教會的福音宣揚事工,特別是參與發放物資的長老教會。

對於關懷孤苦、濟助貧困、賑災救難等溫馨善行,我們都了解它的美好意義。這些善行,讓有欠缺者在生活上得到及時的幫助,讓人們對世界和人生懷抱希望。基督徒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基本認知是:一切都是上帝所賜予的。換句話說,身、心、靈和一切金錢和事物,都源於上帝。因此,行善是本分,是人因為信仰所結出的果子,藉著分享的行動讓人得益處,使上主得榮耀。

關於實際行善的教導,摩西的法律就有提到。以色列人即將進入迦南地時,摩西說:「你們居住之地常會有貧窮的同胞,所以我命令你們,必須向貧窮和有需要的同胞伸援手。」(申命記15章11節)耶穌也教導:「有求你的,就給他。」(馬太福音5章42節a,和合本)而忙於傳福音的保羅獲悉耶路撒冷遭遇饑荒時,也積極向眾教會募款來救助他們。雅各書2章14~26節則清楚教導,信心要用行為證明出來。當弟兄姊妹陷入生活困境,沒得穿、沒得吃,若只是對他說:「平安!平安!願你們穿得暖,吃得飽!」而不供給他們所需要的衣食,是沒有實際效用的。信心應當從行為顯明出來!

基督徒強調,要傳福音給人。但我們若只宣揚耶穌的救恩,卻吝於與人分享我們的資源,實在不能稱為有信心。因此,無論什麼時候,基督徒一有機會就該為公眾做有益的事,對那些在信仰上同屬一家的弟兄姊妹,更應該這樣做。或許有人認為,需要幫助的窮人很多,多到任何人都無法負荷。沒有錯,我們個人無法承擔所有人的欠缺和需要,但當每個基督徒都願意盡一份心力、付出一些時,能得到幫助的人就會多很多。



默想:

教會若只關心制度化的宗教儀式,忽略了具體憐憫的行動,實在是口惠而實不至。

祈禱:

親愛的上主,常有窮人在我們身旁,我願盡一己之力,分享祢的恩典。請賜給我積極的行動力,能成為他人即時的幫助。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取消訂閱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webmast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23年9月24日 星期日

《每日新眼光》2023/09/24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23年 09月 24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實踐愛人如己

參考經文:《 雅各書2章1~13節》

2:1 我的弟兄姊妹們,既然你們是我們榮耀的主耶穌基督的信徒,就不可憑著人的外表,用不同的態度對待人。 2 假定有一個有錢人手戴金戒指,身穿華麗衣服,來到你們聚會的地方,同時有一個衣著破爛的窮人也來了, 3 你要是對那個穿華麗衣服的人特別客氣,對他說:「請上座」,卻對那窮人說:「站在一邊」,或是說:「坐在我腳凳旁」, 4 你就是偏心,是惡意歧視人。 5 我親愛的弟兄姊妹們,你們要聽:上帝揀選世上的窮人,使他們在信心上富足,又讓他們承受他應許給愛他的人的新國度。 6 你們竟侮辱窮人!其實,欺壓你們、把你們拉去見官的,正是這班有錢人! 7 毀謗你們所領受那尊貴名稱的,也就是他們。 8 你們若遵從聖經上所記載「愛人如己」那新國度的法則,那就對了。 9 但是,你們若憑人的外表待人,就是犯罪;法律要判定你們是犯法的。 10 誰違背了法律中的一條誡命,就等於違背全部法律。 11 因為那位命令說「不可姦淫」的,也說「不可殺人」。儘管你不犯姦淫,你殺人就是違背法律。 12 既然你們要受那使人得自由的法則所審判,你們的言行就要符合這標準。 13 因為上帝審判的時候,不會以仁慈待那些不仁慈的人。然而,仁慈是勝過審判的。

雅各書的經文一再強調,不要單單聽道,要行道。即:人有了信,就必須在生活中實踐出來,這樣的信才是正確的。作者用很生活化的事作例子,來闡述要用平等的態度款待人,不可憑著人的外表,而用不同的態度對待人。因為在上帝面前,所有人都是一樣尊貴的。作者指出,在教會聚會的時候,若有一個有錢人手戴金戒指、身穿華麗衣服進來,同時有一個衣著破爛的窮人也來了。若你對那個穿華麗衣服的人特別客氣,對他說「請上座」,卻對那窮人說「站在一邊」或「坐在我腳凳旁」,那你就是以外貌待人,偏心又惡意歧視人。

當時的社會,有明顯的地位、階級意識。但雅各書提醒,信仰基督的人所組成的教會,不可憑著人的外表來待人。因為上帝不偏待人,所以在敬拜上帝的聚會中,人人平等,不應有貧富、頭銜、地位的區別。上帝揀選世上的窮人,使他們在信心上富足,又讓他們承受祂應許給愛祂的人的新國度,這是何等的福音。社會上大多數的貧窮人,總是被人疏忽、被社會藐視,甚至欺壓。但聖經說,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教會的弟兄姊妹要實踐愛的接納,使這些窮人的生命有平等的尊嚴,一同承受上帝愛的應許。

照顧窮人就是在見證上帝的愛,越是貧窮的人,越需要我們的幫助和關懷。在摩西法律中,很清楚地教導人們要愛人如己,要對那些貧困的人給予必要的濟助,並且提出具體的行動指示。例如:「收割的時候,你們不可割田邊的穀物,也不可回頭撿掉落的穗子;要把這些留給窮人和外僑。上主是你們的上帝。」(利未記23章22節)「濟助窮人等於借錢給上主;他的善行,上主要償還。」(箴言19章17節)在耶穌的教導中,更將愛人與愛上帝並列。可以說,愛上帝的人必須彼此相愛,才是實踐新的誡命。的確,關懷窮人乃是一種帶有上帝賜福應許的好行為。

愛,是一切法律的根基。因此,不論是行事為人或說話,都必須以愛作出發點。若是對人沒有憐憫,要如何面對上帝的審判呢?基督徒當以實際行動將上帝的愛實踐出來,不論是在禮拜中一視同仁地尊重每個人,或在生活中實際供給人們切身的需要,他所行的事必得到上主賜福。實踐愛人如己,就是福音廣傳的具體作為。



默想:

真實的信仰是尊重並確實地付諸行動在周遭弟兄姊妹身上,供應其需求,否則就流於虛假。

祈禱:

慈悲的上帝,感謝祢的救贖和恩典賞賜。我願意學習祢的愛,謙卑地愛人,在人們的需要上提供實際的幫助,求祢悅納。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取消訂閱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webmast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23年9月23日 星期六

《每週新眼光》2023/09/23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總會網站 訂報退報

2023年 第 3 季 第 13 週 發刊時間:每週六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我活著,是為基督 

參考經文:腓立比書1章21~30節

1:21 因為對我來說,我活著,是為基督;死了,更有收穫! 1:22 可是,如果我活著能夠多做些有益的工作,那我就不曉得該怎樣選擇了。 1:23 我處在兩難之間。我很願意離開這世界,去跟基督在一起,那是再好沒有了。 1:24 可是,為了你們的緣故,我更該活下去。 1:25 對這一點,我深信無疑;我知道我還要活下去,而且要繼續跟你們大家在一起,幫助你們在信仰上更長進,更有喜樂, 1:26 目的是我跟你們再見面的時候,你們在基督耶穌裏將更加以我為榮! 1:27 最重要的是:你們的生活應該符合基督福音的要求。這樣,無論我能不能親自來看你們,我都會知道你們抱著共同的目標,堅定不移,同心協力為福音的信仰爭戰。 1:28 在任何事上都不受反對你們的人的恐嚇;要勇敢,以此向他們證明,他們一定滅亡,而你們一定得救,因為這是上帝的作為。 1:29 你們得到特權來事奉基督,不只是信他,也要為他受苦。 1:30 現在,你們可以跟我並肩作戰;這仗,你們看見我打過,你們一定聽見,我仍然在從事同樣的戰鬥。

你的人生目標與價值是什麼呢?是志氣高昂地期待名滿天下、光宗耀祖?或是期待順利工作到退休,安穩生活就滿足了?還是胸無大志,只要有飯可吃、有手機可玩和追劇就好呢?人生多變,有時我們曾立下的遠大志向,常因現實壓力而遺忘。有時則因不得志,而選擇在網路上發牢騷。就如出埃及到曠野的以色列人,需求沒有滿足就不斷埋怨,甚至想回埃及當奴隸,只求有肉可吃就好。

我們成為基督徒以後,上帝其實已將祂的旨意放在我們的生命中。祂要我們尊主為大,活出大誡命(愛上帝和愛人如己),實踐大使命(往普天下傳福音)。正如保羅,他在信主之前汲汲營營於自己的生命價值,經歷主的恩典之後,整個生命被大大翻轉。

◆生命的價值來自基督

我認識一位令人敬重的牧師,年輕時即事業有成,很快就擔任公司的要職。後來,他經歷一次重大車禍,車子攔腰折斷,同事當場死亡,他也受到重傷。經歷生死一瞬間,他住院時不斷思想,為什麼上帝留他活命?恢復健康後,他毅然辭去高薪工作,投考神學院,畢業後成為認真忠心的傳道人,直到盡程退休。

保羅前往大馬士革原本是要迫害基督徒,途中卻被主光照,眼睛看不見。主吩咐門徒亞拿尼亞為保羅禱告,在亞拿尼亞的照料下,保羅的視覺恢復,於是受洗信主,生命有了180度轉變。從此,他從迫害基督徒的掃羅,變成傳福音的使徒保羅。即使因為傳福音而被囚禁在監獄,保羅仍充滿喜樂。他向腓立比的信徒見證說:「我活著,是為基督;死了,更有收穫!」(腓立比書1章21節)

對保羅而言,若能安然離世,直接去見主面,真是好得無比。雖然保羅並不怕死,但他知道主託付他的責任和使命,就是要他繼續向外邦人傳福音、服事教會、幫助信徒靈命長進,好讓他們在主裡增添喜樂。保羅的心情和期待,就如詩篇105篇1~4節所說:「你們要感謝上主,宣揚祂的偉大;要向萬國述說祂的作為。你們要歌唱頌讚祂;要述說祂所做奇妙的事。你們要榮耀祂的聖名;願所有尋求上主的人都歡樂。要向上主求幫助;要時常敬拜祂。」

保羅因為對福音的熱忱,使他雖在諸般困難中,仍為基督而活。也因體會福音的好處,讓他更積極傳福音。保羅提醒腓立比的信徒,傳福音要抱著共同的目標,堅定不移,同心協力為福音的信仰爭戰,如此才不會跌倒、動搖信心。

傳福音要有果效,重要的是我們的生命樣式和言行,不是靠方法、策略、技巧和組織。福音的力量,往往從我們跟隨主的言行中展現出來。曾有人說:「一個好行為的見證,比一千篇好的信息更有果效。」確實如此,即使把福音講得頭頭是道,卻沒有在行為中展現出福音的價值,也只是空談罷了!在今日多元文化和宗教信仰的社會,基督徒的言行常會被放大檢視,這也是傳福音不易之處。現今很多人以為,傳福音就是「領人受洗歸主」。保羅則說,傳福音不只如此,更要用整個「我」來榮耀基督,也就是透過生命的見證,讓人看見福音帶來的美善。完整的福音不只是信,還要傳,而且是透過美好的生命見證來傳,因為生命的價值來自基督。

◆我活著,是為基督

我認識一位姊妹,很會傳福音,也帶領很多人信主。她說,自己剛信主時,不認識聖經裡的彼得或大衛,只認識主耶穌。但是,她聽牧師說要把福音傳給人,她就認真向身邊的人分享見證,跟他們說信耶穌很好。她沒有高深的聖經知識或純熟的傳福音技巧,有的只是樂意分享福音的熱情。她把所經歷的耶穌,和信主後的生命轉變與人分享,很奇妙地,人們就被她真誠的生命故事感動了。曾有一位台北的女士,到姊妹經營的咖啡店,因為覺得店員態度不佳,氣得要找人來砸店。恰好遇到信主的姊妹,不只澄清了誤會,姊妹還向對方傳福音,分享自己信耶穌之後的生命改變。在同年聖靈降臨節,台北的女士就帶三個孩子到教會受洗。

我們所信的上帝,是又真又活的上帝;所傳的福音,是使我們生命更新變化的主耶穌,這才是真正的福音。保羅信主之後,只為主而活,凡事站在榮神益人、服事教會的立場,活出與福音相稱的美好生命見證。保羅寫給腓立比信徒的這段話,如今也透過文字進入我們的生命中。馬太福音20章1~16節,耶穌提到葡萄園工人的比喻,提醒我們:不管早信主、晚信主,都要認真做工,也就是傳福音,直到收工的時間到,一同得獎賞,而不是計較自己做多少卻得到一樣的獎賞。願我們一起為基督而活,在生活上符合基督福音的要求,用生命來榮耀基督。如此活著,是為了基督!

討論題綱:

1.請分享,你曾參加過的福音訓練,對傳福音有什麼幫助?並分享個人傳福音的經驗。

2.請分享,你的生命如何因福音而改變?這個見證如何讓人感受上帝與其他神明不同?

 

代禱事項:

1.為初信主的兄姊代禱,願他們信主後,能找到永恆的福音價值。

2.為你所知道信仰出現危機的兄姊代禱,願上帝幫助他們體會福音的價值,進而願意努力更新、改變自己,為主作見證。

祈禱文:

創造主上帝,天屬於祢,地也屬祢。感謝祢透過祢的獨生子耶穌基督,讓我知道生命的價值不在於短暫的今生,而是永恆的上帝國度。讓我透過耶穌基督的受苦,看見生命要根植於祢的話語,才能真正為祢而活。求主使我成為傳福音的使者,讓我一生清楚知道、並實踐「我活著,是為基督!」奉主耶穌的聖名求,阿們!

 

行動參考方案:

1.和團契或小組成員一起設計福音活動,並分享自己蒙恩的故事。

2.在未來一年,至少參加一個福音訓練裝備課程,讓自己更清楚福音的使命與價值。

 

取消訂閱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webmast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06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每日新眼光》2023/09/23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23年 09月 23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怒氣

參考經文:《 雅各書1章19~27節》

1:19 我親愛的弟兄姊妹們,你們每一個人都應該隨時聆聽別人的意見,不急於發言,更不要輕易動怒。 20 人的怒氣並不能達成上帝公義的目的。 21 所以,你們要掙脫一切不良的習慣和邪惡的行為,用順服的心接受上帝種在你們心裏的道,就是那能夠拯救你們的道。 22 但是,你們不要欺騙自己,以為只要聽道就夠了;相反地,你們必須行道。 23 那聽道而不去實行的,正像一個人對著鏡子,看看自己的面目, 24 端詳了一會兒,然後走開,立刻忘了自己的長相。 25 但是,嚴密查考那完整又使人得自由的法則而謹守的人,不是聽了就忘掉,而是切實行道的人;這樣的人在他所做的事上一定蒙上帝賜福。 26 誰自以為虔誠,卻不管束自己的舌頭,便是欺騙自己;他的虔誠毫無價值。 27 在父上帝眼中,那純潔沒有缺點的虔誠便是:照顧苦難中的孤兒寡婦和保守自己不受世界的腐化。

情緒,是人對自身需要和客觀的人、事、物關係之間的反應。情緒是一種主觀感受,會造成生理反應、認知互動,並表現出相應的行為。情緒管理則是能察覺這些感受、反應和特定行為,透過協調引導,使個人和他人或群體之間能保持良好的互動。每個人都有情緒,不論是正面情緒或負面情緒,都需要適切表達出來。當與他人意見相左、遭受歧視、羞辱、批評、打壓、背叛……時,最常見的情緒就是發怒。人在怒氣中,一旦情緒失控,就會在言行上發生衝突,導致溝通窒礙,進而互相報復和傷害,造成損人害己,甚至終身悔恨的憾事。

不過,發怒都是惡的嗎?舊約中,大衛曾強奪屬下烏利亞之妻拔示芭,後又為掩蓋她懷孕而設計害死烏利亞。先知拿單奉上帝之命,向大衛說出不義的富人強奪窮鄰居小羊的隱喻時,大衛立即發怒說:「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起誓,行這事的人該死……因為他行這事沒有憐恤的心。」(撒母耳記下12章5b~6節,和合本)大衛此時之怒,可說是義怒。諷刺的是,他口中那該死的人就是他本身。新約中,耶穌因有人在聖殿做買賣,玷汙聖殿而憤怒,推翻兌換銀錢的桌子、用鞭子把牛羊趕出去。耶穌的發怒,無疑是聖潔之怒!

由此觀之,發怒不全然是惡的。若是出於維護良善、公平、正義、真理,發怒是可允許的。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個人情緒上的怒氣,常常是出自個人非理性的私意,而不是理性的正義之舉。因此,我們須深思明辨,讓靈性和理性勝過非理性,避免讓魔鬼有可乘之機,以杜絕惡事發生。保羅曾在以弗所書中明確教導,人若發脾氣,不可因此而犯罪,也不可生一整天的氣,不可讓魔鬼有機可乘。保羅明白,人都會有情緒,當負面情緒發生時,應當設法降溫,並在短時間內將怒氣排除,更不要因此作惡而犯罪,讓魔鬼有縫隙滲透。為此,他又提醒說,一切苦毒、惱恨、忿怒、嚷鬧、毀謗,都當從信徒當中除掉,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上帝在基督裡饒恕了人一樣。

今天的經文勸勉我們:「每個人都應該隨時聆聽別人的意見,不要急於發言,更不要輕易動怒。人的怒氣並不能達成上帝公義的目的。」(雅各書1章19~20節)這實在是當我們怒氣來臨時,亟需致力學習的功課。



默想:

多聆聽、不輕易動怒,是值得我學習的好品格。

祈禱:

主啊,感謝祢的話語持續供給我今世生活的智慧,帶領我進入永生救贖的道路。求祢幫助我多聆聽別人的意見,不要急於發言,更不輕易動怒。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取消訂閱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webmast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