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31日 星期一

《每日新眼光》2015/08/31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15年 08月 31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為福音忍受一切

參考經文:《 哥林多前書9章8~14節》

如果別人有權利這樣期待你們,我們不是更有這樣的權利嗎?但是,我們從來沒有利用過這種權利,反而忍受一切,免得基督的福音受到阻礙。(哥林多前書9章12節)

保羅用了許多篇幅,舉許多例子來談有關傳道人的謝禮問題。保羅強調自己就像其他傳道人一樣,有十足的理由從教會得著供應。他引用摩西的法律規定,在工作中得到報酬是理所當然;就算在聖殿裡供職的祭司,也會分到祭壇上的祭物。而且,傳福音的人靠福音維持生活,也符合主耶穌的教導。然而,保羅卻強調「我們從來沒有利用過這種權利」。

保羅既然決定不使用這樣的權利,卻又用許多精神去解釋自己的堅持,這其中的原因如學者巴尼特(Paul W. Barnett)所作關於保羅「製造帳棚」的研究歸納,保羅自食其力、不倚靠供應的原因有三:1.有人認為保羅只是眾多的巡迴教師之一,其中有些行為不太檢點,因此他情願自食其力,不願所傳的福音受到虧損。2.希羅社會有不少吃閒飯之人,保羅認為基督徒不當如此,因此他特意親手做工,作信徒的榜樣。3.保羅蒙召作外邦使徒,他希望「叫人不必花錢得福音」。

保羅不接受信徒供應,這表示他除了傳福音的工作,也必須兼顧自己生活所需辛苦勞碌。但他甘願「忍受一切」,免得基督的福音受到阻礙。

1923年是宣教師梅監務牧師(Campbell N. Moody,1865~1940)預備離台回國休養的前一年,梅牧師與林學恭牧師來到彰化二林佈道,於是在隔年1924年設立了二林佈道所。梅牧師30歲來到台灣,前後29年之久。當時台灣中部的台中、彰化、南投大約有1100個村落,他以蘇格蘭式的「露天佈道」(open-air preaching),吹著號角,走訪900個村落,撒下福音種子,將人生最好的歲月都獻給了台灣中部。期間開設的教會包括:鹿港、清水、二水、柳原、溪湖、員林、芳苑、大里、豐原、草屯、赤水、大肚、和美、大城、竹山、南投、田中、大雅、北斗、二林。他為福音忍飢受凍,一步一腳印,立下台灣中部的宣教基礎。即使在台灣期間瘧疾不定期發作,如同身上的「一根刺」一再折磨他,但他仍盡最大努力專心在福音的工作上。

保羅為福音自食其力,卻要忍受別人異樣的眼光,也要忍受親手工作的勞苦;梅監務牧師為福音奔走佈道,忍受餐風露宿之苦,也要忍受疾病一再地攻擊。他們原可過著舒適的生活,但他們都願意為福音「忍受一切」。



默想:

看見保羅情願為福音的宣揚忍受一切,這樣的決心不只令人敬佩,也是很好的提醒。為了福音,我可以忍受一切嗎?

祈禱:

天父上帝,有時我過於看重自己的權益大於基督的福音,卻讓福音受到阻礙。謝謝祢,用保羅情願忍受一切的宣教委身提醒我,再次激勵我的宣教熱情。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15年8月30日 星期日

《每日新眼光》2015/08/30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15年 08月 30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批評與辯護

參考經文:《 哥林多前書9章1~7節》

儘管別人不把我當作使徒,你們總會把我當作使徒!因為你們成為主的信徒這一事實正是我作使徒的證據。(哥林多前書9章2節)

在《列子》湯問篇記載了「愚公移山」這個故事。據說,在北山有一位「愚公」,年已90餘歲,面山而居,時常感到門前為大山堵塞,出入繞道很不方便;於是舉行一個家庭會議,計畫從大門起,掘開一條道路,經過豫南直通漢水。於是率同妻子兒女,開始挑土鑿石,進行開道。住在河曲的「智叟」笑他們說:「憑你的殘年餘力和幾個孺子,別說毀山開道,就是盡畢生之力也不能動山的毫毛。」愚公嘆道:「我雖年老,但我死之後還有兒子,兒子生孫,孫又生子,子子孫孫,代代開鑿;山,何愁不被我的子孫剷平。」後來,天神知道愚公的堅毅精神,於是將兩座大山移開他的門前,一座置於朔東,一座置於雍南。

雖然這個故事的目的在於告訴人,只要能鍥而不捨,堅持到底,總有成功之日,這就是一種「愚公精神」。但故事的弦外之音也讓我們看見,自以為聰明的「智叟」好像也不少。這些人站得遠遠地,監督事情的成果,卻不願意付出一點點力量。沒有支持鼓勵,只有冷言冷語批評,有時真的讓做事的人很灰心。

當保羅寫信給哥林多教會時,大大感嘆有許多人質疑他的使徒職分,認為他不算是真正的使徒,甚至得面對一些人的「批評」(哥林多前書9章1~3節)。在此,保羅努力地向信徒說明這些關於他的傳聞,為了堅固信徒不被這些流言動搖。許多時候,當我們花時間在為自己辯護時,相對就壓縮了推展事工的時間、空間與力道。事實上,我們真的無法讓所有人滿意。

耶穌也曾感慨地說:「約翰來了,不吃不喝,大家說:『他有鬼附身!』人子來了,也吃也喝,大家卻說:『他是酒肉之徒,跟稅棍和壞人交朋友!』」(馬太福音11章18~19節)不管是「不吃也不喝」,或是「也吃也喝」,想批評的人都有理由批評。耶穌的話語提醒我們,服事上帝的人,難免會遭到批評,但只要我們不灰心、不氣餒地深深依靠上帝,必然能克服一切的困難。作為一個事奉上帝及教會的人,我們更需要坦然地面對批評,即使別人冷言冷語,我們仍能在事工中盡心盡力,專注聽上帝的聲音,而非人的聲音。



默想:

面對別人善意或惡意的批評,我的反應如何?不當的批評不但在人際上,也會在事工上造成負面的效果,我當謹慎為之。

祈禱:

賜人智慧的上帝,當我面對批評時,求祢賜我安靜的心,專心聆聽祢的心意;賜我智慧的心,分辨批評的美善,不急著生氣與辯護。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15年8月29日 星期六

《每週新眼光》2015/08/29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總會網站 訂報退報

2015年 第 3 季 第 10 週 發刊時間:每週六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以法大的呼聲 

參考經文:馬可福音7章24~37節

7:24耶穌從那裡起身,往推羅、西頓的境內去,進了一家,不願意人知道,卻隱藏不住。25當下,有一個婦人,他的小女兒被污鬼附著,聽見耶穌的事,就來俯伏在他腳前。26這婦人是希利尼人,屬利非尼基族。他求耶穌趕出那鬼離開他的女兒。27耶穌對他說:「讓兒女們先吃飽,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28婦人回答說:「主啊,不錯;但是狗在桌子底下也吃孩子們的碎渣兒。」29耶穌對他說:「因這句話,你回去吧;鬼已經離開你的女兒了。」30他就回家去,見小孩子躺在床上,鬼已經出去了。31耶穌又離了推羅的境界,經過西頓,就從低加波利境內來到加利利海。32有人帶著一個耳聾舌結的人來見耶穌,求他按手在他身上。33耶穌領他離開眾人,到一邊去,就用指頭探他的耳朵,吐唾沫抹他的舌頭,34望天歎息,對他說:「以法大!」就是說:「開了吧!」35他的耳朵就開了,舌結也解了,說話也清楚了。36耶穌囑咐他們不要告訴人;但他越發囑咐,他們越發傳揚開了。37眾人分外希奇,說:「他所做的事都好,他連聾子也叫他們聽見,啞巴也叫他們說話。」

當眾教會全然歡慶「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來台宣教150週年」的日子裡,有一個「100週年無聲的慶典」,也正在向上帝獻上感恩,向眾教會發出「以法大的呼聲」!

主後1915年9月中旬,就在台南府城,繼英國宣教師甘為霖牧師於1891年設立「訓瞽堂」、開始了「盲童教育」之後;在日治時代,甘為霖牧師返回英國之前的兩年,台灣的「聾童教育」也在「台南盲啞學校」的改制設立後,開啟了「台灣的聾啞教育」。我們深信,主耶穌基督對台灣聾人的愛,也自此以「手」舞動了「聾人宣教」的契機。

◆一百年前的基督之愛

當台灣的聾人教育與宣教幾經政治、經濟與社會的變遷,並於「這世界非聾家」的氛圍中,一個具有百年歷史的宣教事工,近乎停滯且未見增長,0.3%的聽障基督徒浮沉在這茫茫的人海中。但是,主耶穌對聾人的愛依然如同涓涓細流未曾停歇。

1915年台南的聾童教育啟始後,主耶穌也讓日本基督徒軍醫木村謹吾在巡迴醫療至台南府城時,聽見「奇異恩典」的歌聲。與甘為霖牧師的邂逅後,追憶起木村醫師來台前所領受的呼召,其日本親族排除諸多阻礙,與教會共同積極募款奉獻,終於1917年在台北的蓬萊街(今重慶北路),設立了「木村盲啞學校」,也就是今日「台北啟聰學校」的前身。

在經歷日本統治的台灣,第一任台北啟聰學校的台灣人校長林文勝,是馬偕牧師第一批醫療學生、且有醫師執照的林清火傳道之次子。林文勝弟兄在7歲時因病失聰,9歲時父親透過熟識的日本牧師,送他到東京讀書。林文勝24歲返台後,於1923年之前即擔任「台北盲啞學校」教師,1946年成為全世界第一位「聾人校長」!

◆兩千年前的以法大之愛

根據馬可福音作者細膩的記載,主耶穌的「每一個動作」,在一般人看來並沒有什麼特別,但對「聾人」而言,在主耶穌「用手指探耳抹舌」的醫治神蹟之先,祂已經先摸著這聾人的心了!

依照經文記載與「聾人文化」,「有人」把一個耳聾舌結的人帶到耶穌面前。他應該是那位聾啞人極信任的人,也清楚知道耶穌的大能;所以,當他聽見耶穌就要來了,馬上拉著這聾啞人去見耶穌!而且,他應該沒有辦法(那時還沒有手語,也無法向聾啞人慢慢想辦法解釋「耶穌是誰」),也沒有機會(因為時間急迫,怕耶穌經過就離開了)向這聾啞人說明「要帶他去哪裡,要帶他去找誰」。然而,當這聾啞人被帶到眾人的中心點,眼前站著一個「好特別的人」,旁邊被許多人團團圍住且指指點點,這是聾啞人從來沒有過的經歷!這時,他應該已經是慌亂驚懼得不知所措了!

巴克萊牧師的釋義,是極少數能真正切入「聾人文化」的解經:「祂從群眾中,把這個人拉到自己的身旁;體貼入微的去關心他的處境。聾人站在別人的面前,總是侷促不安的。一個耳聾的人知道自己聽不到任何聲音;若有在群眾中示意呼叫他時,他一面會十分焦急想聽,但另一面出盡方法,也聽不到什麼,便會呈現一副可憐相出來。耶穌體貼他的處境和感受,於是拉他到一旁,而不致令他焦急徬徨。」

主耶穌是真正「懂得」聾人朋友的需要哪!當耶穌不僅醫治他的口、他的耳,相信他的心也被主耶穌融化了!當主耶穌設身處地的為聾人設想,就只為了讓這聾人得著「完全地被認知與同理」,「完全地放心與交託」,這是全然地被接納,是全備地被醫治。

◆今日教會「以法大」呼聲

「以法大」是主耶穌醫治聾啞人的權柄,「開了吧」是主耶穌向世人的宣告。這不僅是對「聽不見福音的聾人」所行的神蹟,更是給予「聽得見命令的聽人」的馬其頓呼聲!

因為,在耶穌醫治聾啞人的過程中,信心的火花其實是燃燒在那位「無名英雄」的心中!是「有人」對主耶穌的作為有信心,是「有人」對主耶穌有全然的信心,是「有人」因著信心而將這聾啞人一股腦兒地拉到耶穌的面前,才成就了這樁「以法大」的神蹟。

所以,聾人福音真的需要聽人的傳遞,聽障宣教真的需要聽人來同工。主耶穌這「以法大的呼聲」,是聾啞人的新生,更是對被聖靈感動來服事聾啞人者的呼召!

因為,「您」的信心將成為「聾啞世界」的亮光,「您」的蒙召將成為「聾人宣教」的啟發,「您」的愛心將成就「神愛聾啞人」的見證。願聖靈在這台灣聾人宣教的100週年之際,親自感動更多教會能關心身邊的聾啞朋友,大大復興聽障福音!

討論題綱:

1.讓我們先來思想,身邊曾否有聾啞友人?如果有,請與大家分享您與聾啞人交通的方式或經歷;如果沒有,讓我們來想想,為什麼我們看不見身心障礙者中聾啞人的蹤影?
2.當我們從這段經文與信息分享中,我願意成為經文中關心聾啞人的「那個人」嗎?我可以如何將主耶穌的愛與醫治,帶給這群「未聽之民」呢? 

代禱事項:

1.請為台灣還未聽見「福音」的12萬聾人朋友代禱,願上帝的救恩早日臨到他們心中。
2.請為台灣極少數服事聾人朋友的教會、牧者與同工代禱,誠願更多的教會與兄姊願意開始學習「如何關心聾人」,並將福音傳給他們。
3.請為「台灣聾人宣教100週年」的相關慶典來代禱,願於此時回應上帝百年來對聾人的慈愛,也是聾人宣教的再出發。

祈禱文:

主啊,謝謝祢在兩千年前就讓我們知道,祢真是全能全知的救主,因為在這世上最孤獨、最令人無法認識的聾人,祢也顧念他們的需要,祢也體察他們的內心。主啊,祢能成為聾啞朋友的醫治與幫助,更何況領受滿滿恩典的我們呢!願主感動我們的心志,能關心我們身邊的聾啞人,將這「以法大」的愛帶給他們,願聖靈引領成就。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祈求,阿們。 

行動參考方案:

1.在「2015台灣聾人宣教100週年」之時,多關心聾人朋友,多了解聾人文化,讓人們對聾人的誤解轉為理解,讓我們能成為聾人世界的幫助。
2.讓我們開始來學習手語,這世界上最美麗的語言之一。只要我們能學會最基本的手語,將會是聾人朋友這一生最美的祝福。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06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每日新眼光》2015/08/29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15年 08月 29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愛裡的遷就

參考經文:《 哥林多前書8章1~13節》

這一類的知識只會使人自高自大,唯有愛心才能夠造就人。(哥林多前書8章1節b)

筆者的母親曾在白浪(漢人)家庭擔任雇工,她生性溫柔善良,很容易讓人親近,年紀雖長,卻能用華語溝通,深得老闆娘的喜愛,二人保持美好的主僕關係。不過,最讓母親為難的是,每回老闆家裡祭祀過後的貢品,老闆娘都會好心地讓母親裝一大袋帶回家,母親不善也不忍拒絕老闆娘的心意,就拎著一袋食物回來。兄弟姊妹四人看著囊中物早已磨刀霍霍,但母親總是脫下日常溫柔的外袍,以極嚴肅的口吻說:「這些食物是有拜過的,統統不准吃,因為我們是基督徒。」反覆幾次之後,母親不忍家人老是為食物而受試探,終於向老闆娘說了實話,而不再帶祭祀過的食物回家。

筆者升上高中後,學校沒有宿舍,又因為家庭經濟環境緣故,僅能寄宿在一位只會講台語的阿嬤家。阿嬤每天都會做二件事──拜拜跟看布袋戲。每天早上,她會煮稀飯、做便當,裝便當時她會順便從神壇前拿一粒水果放進我袋子,晚餐後她也從神壇前拿水果切好放在我眼前說:「來,吃果子,緊呷哦!」每每與阿嬤共食,都會記起母親嚴肅的面孔與叮嚀,每次進食都夾雜著極度的恐懼與罪惡感。直到蒙神呼召,進一步地研讀聖經,對神的教導有更多認識,甚至有更多機會與不同宗教的朋友對話,被壓制的心才豁然釋放。

今天的經文,正是使徒保羅論及祭過偶像神明的食物問題。保羅認為,基督教信仰中的上帝,就是創造宇宙萬物的獨一上帝,萬物都是來自上帝的創造,沒有其他的上帝可以和這位創造宇宙萬物的上帝相比。我們的信仰若有根基,知道偶像不是神,對偶像行過祭禮的食物,也無損食物的性質,在我們感恩之後,均可憑信心進食而無不妥。

然而,從愛心的原則,我們就不得不三思而行。在吃的文化下,大家都認為同桌吃飯就代表連結,所以,吃拜過的祭物就表示與偶像連結,信心軟弱的人看見了在信仰上便會失落跌倒。保羅曾說:「凡事我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哥林多前書6章12節a)基督徒的自由不是以信仰知識來解放自己,乃是以愛心造就別人。腓立比書2章4~5節也說,基督徒應該以基督的心為心,不要只顧著自己,也要顧到別人的需要。為了體恤肢體,也為了社會觀感,有的時候,愛裡是需要遷就。



默想:

我會不會為了個人的自由而常常忽略了周邊人的軟弱?

祈禱:

親愛的主,求祢使我明白,若沒有愛,即使做再大再好的事,並沒有任何益處,求主幫助我常常以愛行事,造就他人。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15年8月28日 星期五

《每日新眼光》2015/08/28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15年 08月 28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擇你所愛、愛你所擇

參考經文:《 哥林多前書7章25~40節》

我這樣說是要幫助你們,不是要限制你們。我要你們做得對,做得合適,並且為主的工作完全奉獻自己,毫無保留。(哥林多前書7章35節)

筆者身邊有二位非常麻吉的姊妹淘,也是超優質的同工,一位選擇了獨身,全然委身為主服事;另一位則選擇從破碎的婚姻走出,活出折翼卻亮麗的單親服事旅程。談談那位選擇獨身的同工,無論在教會或在機構服事,總是能把牧養的教會及服事的機構推向最高峰。她說,她覺察自己沒有成為人妻的恩賜,但她願意因為主的緣故把會友及同工當成她的至親家人。如今坐五望六的年歲,她還是會自我調侃地表示,對婚姻仍有憧憬,但卻最滿意現況。再說說另一位活得精采的女牧師,當婚姻走到無法挽救的情境,甚至人身安全受到挑戰與威脅時,她選擇放棄婚姻,為孩子及自己的服事找活路。她好似把生活切割成三個領域,又幾乎無縫接軌地把三個部分緊密相連──建造教會、培育孩子及經營自己,每一個領域她都交出了漂亮的成績單。問她們後不後悔放棄婚姻,她們笑笑的說:「人生就是選擇,我們都要學會『擇你所愛,愛你所擇』。」

當保羅寫信給哥林多教會時,他念茲在茲的是基督不久就要再來的事實,他在26節說:「目前處境艱難」,29節又說:「時候不多了……因為現有的這個世界快要過去了。」為了專心準備迎接基督再來的事,每個人都應該放棄會牽絆褔音事工的諸事。保羅並非輕看有婚姻生活的人,他只是想表達在末世的時代,採取獨身的方式比起已經有家庭的人更無後顧之憂。這樣看來,我們若能在服事主的過程中,殷勤做工,專心討主的喜悅,行合宜的事,無論是獨身或擁有婚姻生活,都能讓我們在現況中榮耀神。

最近在盤點教會人力現況時,發現了一個極有趣的現象。因為我們教會開辦了課輔班,幾位喪偶的姊妹每天下午都自動來教會,為了孩子們張羅晚餐。她們半開玩笑的說,謝謝單親,讓她們無牽無掛地服事。另外,神也恩待教會,近幾年陸續有年輕夫婦一起委身服事,其中一對服事青少年,另外一對則專心牧養兒童主日學,他們都是帶職服事的同工,卻能兼顧職場、家庭及服事,在他們身上看見夫妻同心同行服事的美好見證。

每個人若能站在信仰的角度擇其所愛,更能學習愛其所擇,無論單身或已婚,做得合宜,便能蒙神祝褔。



默想:

我預備好要以單身的身分全然委身服事,或決定在婚姻裡服事、榮耀神了嗎?

祈禱:

親愛的主,求祢主幫助我,在任何的角色上,做得合宜,全然討主喜悅。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15年8月27日 星期四

《每日新眼光》2015/08/27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15年 08月 27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守住蒙召時的身分

參考經文:《 哥林多前書7章17~24節》

弟兄姊妹們,你們每一個人,在上帝面前,都要保持蒙召時的身分。(哥林多前書7章24節)

保羅在這段經文中,定下了基督教的首要法則:「每一個人的生活應該按照主的恩賜,並且符合上帝呼召他的目的。」簡單說,就是在所處之地,成為真正的基督徒。當哥林多教會有人信耶穌基督後,想要學習猶太人接受割禮,以為這樣可以像一個猶太人;也有猶太人認識耶穌之後,就想把在受呼召之前割禮的印記除掉。因此,保羅告訴哥林多教會的信徒,不要固守外表的儀式,當一個人蒙神呼召成為神的兒女,就不該受到文化議題的纏繞與轄制。

保羅寫給加拉太信徒的信裡說:「受割禮或是不受割禮都算不了什麼;重要的是我們要成為新造的人。」(加拉太書6章15節)他在寫給羅馬教會書信裡也提到:「這樣看來,一個沒有受割禮的人若遵守法律的命令,上帝豈不把他當作是受過割禮的嗎?」(羅馬書2章26節)足見,信仰上真正重要的不是外在的儀式,而是成為新造的人,是遵守神誡命的人。

接著保羅又提到奴隸蒙召的問題,當奴隸信主以後,雖然仍是奴隸,但在基督裡是被釋放的,是自由的。保羅並不反對一個當奴隸的人,去爭取獲得自由的機會;但是,他更希望哥林多教會的信徒明白,一個基督徒奴隸是屬基督的自由人──脫離舊生命與罪的轄制,在基督裡他可以帶著奴隸之身自由的事奉基督。也就是說,信主的人已經是生命上的自由人,雖然在身體上還是人家的奴隸,但他的生命卻是用耶穌死在十字架上贖回的,所以他是屬於基督的,和耶穌是分不開的。

保羅藉由「割禮」與「奴隸」的例子幫助我們了解,信仰與屬世的身分無關,無論族群、文化、已婚或未婚、主人或奴隸都不會影響我們成為天國的子民。保羅二次強調,蒙召的人要保持當時的身分(20、24節),這樣的提醒不是沒有道理。許多時候,我們過於在意我們要在什麼樣的位置上、在什麼地方為主做些什麼,以致錯失了在我們周圍的各種機會。當我們蒙召成為基督徒,除非是從事非法或不道德的工作,否則就該在每個當下的位置中找尋榮耀神的機會。神沒有應許要改變我們所處的環境,但是祂決意要我們在所處的地方成長、成熟,進而按照著主的恩賜來服事祂。



默想:

我是否相信神呼召我之處,有上帝最美好的心意?

祈禱:

親愛的主,我是祢重價贖回的孩子,求祢用十字架的愛保守我,讓我在我所處之地,成為一個甘心樂意回應呼召的人。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15年8月26日 星期三

《每日新眼光》2015/08/26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15年 08月 26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成為祝褔的管道

參考經文:《 哥林多前書7章10~16節》

因為那沒有信主的丈夫是因信了主的妻子而蒙上帝悅納的;同樣,那沒有信主的妻子也是因信主的丈夫而為上帝所悅納的。(哥林多前書7章14節a)

《耕心》週刊第960期(2015.1.25)〈突破血緣的愛〉一文,是一位基督徒姊妹嫁給非信徒的見證故事。這位姊妹提到,婆家的祭祖傳統與她自小的基督教信仰不斷衝撞,加上與婆家成員相處的難題,幾度讓她對婚姻失去了信心。幸而上帝憐憫她、感動她,讓她正視自己與婆家的關係,並開始為婆家的人禱告;神也賜下耐心給她,聆聽公公不斷重覆過往的英勇事蹟,並讓她學會傾聽小姑自認命薄的怨懟,而漸進地將福音傳給小姑。信仰的堅持與自我的調整,讓這位姊妹成了家庭祝福的管道,不但讓家庭的關係變得融洽親密,更讓她的小姑受洗成了基督徒。

類似的故事,在都市原住民教會不勝枚舉,特別是早期嫁給老榮民的原住民婦女。每每回首,她們總是說:「還好我們從原鄉帶來了基督信仰,除了禱告,再也沒有任何人、事、物可以讓我們得著安慰。」一位姊妹分享說,另一半拜拜的時候,她就在心裡面禱告;每逢過年過節,先生祭拜他的祖先,她則唱著她的聖詩。迥然不同的信仰生活,難免會有衝突、會有埋怨,那都是事實。不過,聊天分享中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楊媽媽的見證。她說:「我認識的神是一位慈愛憐憫的上帝,當我努力為我的先生禱告、為孩子們禱告,即使先生不為所動,並且強迫孩子跟著祭祖,但是上帝會因為我的代禱而祝褔他們……」這一群在五、六O年代就嫁給榮民的婦女,成了都市原住民教會很重要的福音媒介,她們成了祝福的管道。

使徒保羅在這段經文中提出了很重要的觀念,信主的人和不信主的人結婚,可以因為堅定的信仰,使尚未信主的另一半有機會得到神的悅納。和合本是用「成了聖潔」來說明,意思是被分別出來歸於神、屬於神的,也就是說,不信主的可以因為信主的人有機會信主而得以成聖。

保羅認為,福音的工作就是從家庭開始,不信者也是神的兒女,神也極力想挽回那些不認識祂、不相信祂的人。今天的時代,因為交通便利、資訊流暢,社會快速流動,相對婚姻也進入跨族群、跨文化、跨宗教的樣貌,和非基督徒結婚的比率也就愈來愈高。今日的經文教導我們,和不信主的人結婚,就是顯明恩典進入了這個家庭,是神動工的開始;那麼,就努力學習成為祝福的管道吧!



默想:

我的家人都信主得救了嗎?我能成為神祝福家人的管道嗎?

祈禱:

親愛的主,求祢幫助我,堅定我的信仰,讓我確信我必能成為家人祝福的管道,讓我的家人都蒙祢的悅納。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15年8月25日 星期二

《每日新眼光》2015/08/25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15年 08月 25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在愛中看見責任

參考經文:《 哥林多前書7章1~9節》

丈夫要對妻子盡夫妻間的責任;妻子也要對丈夫盡夫妻間的責任。(哥林多前書7章3節)

本章第1節一開始,保羅提到哥林多教會曾寫信給他,信中的內容應該就是關於夫妻關係、嫁娶與不嫁娶的問題。其中1~7節,保羅對婚姻提出很實在的見解,他認為「丈夫要對妻子盡夫妻間的責任;妻子也要對丈夫盡夫妻間的責任。妻子對自己的身體沒有主權,主權在丈夫;同樣,丈夫對自己的身體也沒有主權,主權在妻子。」和合本用「合宜之分」來說明夫妻之間的關係,原文意思是付所欠的債,指不可虧待對方,也就是說,夫妻生活的幸福,是建立在雙方都能為對方著想,而不是單方面的事,所以保羅要求丈夫必須盡責,也同樣要求妻子要盡責任。

從猶太文化長期物化女性的角度來看,保羅提出夫妻之間有相互的責任、是互相為屬的觀念,可說是重新詮釋了婚姻裡的夫妻關係,對向來男尊女卑的社會建立了新的平衡點。只是,什麼是責任?我們常聽到有人說:「愛是在別人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許多社褔團體、宗教團體也將此話奉為圭臬;如果此話屬真,那麼豈不更該在妻子、丈夫及家人身上看見自己的責任?

前些年,有一本令人愛不釋手的書《守住一生的承諾》深深打動人心,此書的作者麥肯金(Robertson McQuilkin),曾擔任美國南卡羅來納州哥倫比亞大學校長22年,他是個作家,同時也是牧師。麥肯金辭掉校長的職位時,正是他人生的巔峰時期,而讓他捨去名利、成就及地位的唯一理由是──他決定24小時陪伴罹患阿茲海默症的太太。有人建議他花錢請個看護、或者將妻子送到安養院,但他都拒絕如此做,因為多年前當他與妻子走進結婚禮堂時,他曾在上帝面前立約,他堅持要守住這份承諾:「不論富裕、健康或疾病、順境或逆境,我都要愛她、照顧她、呵護她,直到永遠。」麥肯金在書裡提到,結婚以來都是他的太太照顧他,太太為了他犧牲太多,如果在未來40年都照顧她太太,也還不清她對他的付出。最令人動容的是,麥肯金牧師說:「當我全心照顧她,我們就愈能親密的連結在一起。」他經驗到,上帝永不止息的愛總是傾倒在無助的人身上,而愛的大能,能將人從厭惡的環境綑綁中釋放出來。麥肯金牧師的見證告訴我們一個事實──愛就是看見責任,並以行動實踐責任。



默想:

做為家庭的成員,我是否曾為我的家付出自己應有的責任?

祈禱:

親愛的主,謝謝祢賞賜我地上的家,求主幫助我,讓我學會分擔家裡的責任,為我所愛的家人付出愛與關懷。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15年8月24日 星期一

《每日新眼光》2015/08/24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15年 08月 24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與主聯合

參考經文:《 哥林多前書6章12~20節》

但是,誰跟主聯合,誰就在靈性上跟主合而為一了。(哥林多前書6章17節)

中國內地會的創辦人戴德生(James Hudson Taylor,1832~1905年)是個與主聯合的典範。戴德生出生於英國約克郡班斯萊鎮一個敬虔的家庭,自小深受屬靈氛圍的薰陶,養成每天讀經和禱告的生活。直至11歲因為讀書而住校,離開了屬靈的環境,信仰便開始冷淡。

15歲時,戴德生夢想著賺錢,期待能擁有華麗的房屋,而最令他苦惱的莫過於他貪愛物質享受,雖經常懇切向神禱告,卻屢屢挫敗。有一天下午,戴德生在家中的書房隨手拿起褔音小冊子翻閱,眼光奇妙的落在「基督作成的工」這句話,聖靈光照他,使他明白自己的生命是耶穌重價贖回的,他不需要再為自己的軟弱苦苦掙扎,只要他讓主作工,主復活的大能必能釋放他,於是他跪下向主認罪禱告,主立即釋放了他受轄制的心。

然而,過了一段敬虔的生活後,戴德生火熱的心又逐漸冷淡,過去對物質的享受與貪戀再次綑綁他,愛主與愛世界的對立讓他痛苦萬分。他再次跪在主面前禱告說,主若使他脫離罪的權勢,脫離肉體和世界的誘惑,他願意接受主的差遣,情願到任何地方服事主。神垂聽了戴德生的禱告,並呼召他去中國傳褔音。從此,戴德生認定他活著的價值就是與主聯合──與主同死、與主同復活的生命。

使徒保羅用「聯合」這個強力的動詞,這字是指很緊密的聯繫,說明信徒要與主有屬靈的連結。一個與基督連結在一起的人,就是與基督生命有份的人,約翰在其著作中提到:「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那常跟我連結,而我也常跟他連結的,必定結很多果實。」(約翰福音15章5節)當主與我們彼此互住裡面,我們的生命有了流通,就會結出生命的果子。

坦白說,以我們有罪之身竟然能與主聯合,以我們軟弱之軀還能在靈裡跟主合而為一,我們憑藉何種勢力?我們又何德何能?按著罪性,我們原該是已經沉淪滅亡的人,但是,保羅說我們是重價買回來的,這重價不是金銀財寶,而是主的寶血。從此,我們的生命不再屬於自已,而是成為祂的居所。我們應當守住這個地位──與主聯合的事實與地位,讓主在我們的生命中掌,讓祂引導我行所當行、止所當止,在我們的生活及言行舉止上榮耀我們的主上帝。



默想:

我是否珍惜與主聯合的地位,每天操練自己活在與主合一的生活裡?

祈禱:

親愛的主,求祢讓我不再貪愛這世界,讓我因與祢聯合而活出豐盛的生命、結出祢所喜悅的果子,求主天天潔淨我、更新我、引導我,讓我一生為榮耀祢而活。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15年8月23日 星期日

《每日新眼光》2015/08/23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15年 08月 23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恢復教會的尊榮

參考經文:《 哥林多前書6章1~11節》

你們信徒間,如果有爭論的事,怎麼敢告到不信主的法官面前去,而不讓信徒替你們解決呢?(哥林多前書6章1節)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透過醫療、教育及社會服務,奠定了台灣的宣教基礎,時值台灣宣教150週年之際,我們正透過各樣的方式來緬懷、記念宣教師和信仰前輩們建立的典範。長老教會更以宣揚福音、培育上帝兒女、愛心服事、社會轉化、關懷受造界、褔音與文化的六面向整全宣教,來延續宣教師們起初對台灣這塊土地的愛與心志。

然而,長老教會長期因機構財產及人事的糾紛,常引起眾多議論,如長榮大學、彰基、新樓和馬偕醫院的人事問題,2014年又善處社團法人台灣彩虹原住民關懷協會函文表示為獨立社團法人,不屬長老教會附設機構乙事。總會不斷消耗精神、人力及財力在善處所屬機構的紛爭,不但讓自己人在所謂的「政府版」、「教會版」法規裡霧裡看花,對外也失去了許多美好的見證,辜負了早前宣教師以愛心服事為本的宣教工作。

保羅認為,信徒的紛爭若在外人面前求審,對教會團體來說是極大的羞恥。他主張,教會內部的事應該由教會內的人進行審判,因為當教會要針對信徒之間的紛爭做判定時,必然由教會裡受尊重、有好名聲的長老或幹部來執行。保羅這樣主張的基礎在於,真正信耶穌的人,對事情的態度與價值一定別於非基督徒。當我們決定受洗歸入教會成為陪餐會員,或被選為教會長執而就任,或者牧師授職於教會、機構,甚或擔任總會附屬機構的董事等,都要在神及眾人面前立下約定──若遇有紛爭或過失,必須透過小會、中會及總會的程序來解決。長老教會總會設定了這條誓約,便是依據使徒保羅的這段經文而來的。因此,無論是接受何種職分(身分)的誓約,我們都應當以敬虔的心來實踐與神之間的約定。

我們是信仰的團體,信仰的團體面對及處理問題時,本來就該從信仰的立場著手。當我們如火如荼地慶祝台灣宣教150週年,讓我們謙卑的從培育門徒開始做起,建立每一個基督徒的讀經生活,培育整全的宣教理念,並且保持對上帝的忠實。我們不過是上帝的管家,若蒙上帝憐憫,使我們有機會在教會、中會或總會擔任任何職分,就當以誠實無偽的態度服事,唯有忠實於上帝,才能使我們與上帝有合宜的關係,也才能恢復教會的尊榮。



默想:

當教會同工理念不同而有所爭論時,如何有智慧化解?

祈禱:

主上帝,謝謝祢讓我們活在信仰的團體裡面,祈求祢幫助我們學習信任教會的小會及長執,也求祢保守教會小會及長執處理每件事都是按著祢的心意前進。奉主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15年8月22日 星期六

《每週新眼光》2015/08/22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總會網站 訂報退報

2015年 第 3 季 第 09 週 發刊時間:每週六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去除內心的污穢 

參考經文:馬可福音7章1~8、14~15、21~23節

7:1有法利賽人和幾個文士從耶路撒冷來,到耶穌那裡聚集。2他們曾看見他的門徒中有人用俗手,就是沒有洗的手,吃飯。3(原來法利賽人和猶太人都拘守古人的遺傳,若不仔細洗手就不吃飯;4從市上來,若不洗浴也不吃飯;還有好些別的規矩,他們歷代拘守,就是洗杯、罐、銅器等物。)5法利賽人和文士問他說:「你的門徒為什麼不照古人的遺傳,用俗手吃飯呢?」6耶穌說:「以賽亞指著你們假冒為善之人所說的預言是不錯的。如經上說: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7他們將人的吩咐當做道理教導人,所以拜我也是枉然。8你們是離棄神的誡命,拘守人的遺傳」;7:14耶穌又叫眾人來,對他們說:「你們都要聽我的話,也要明白。15從外面進去的不能污穢人,惟有從裡面出來的乃能污穢人。」7:21因為從裡面,就是從人心裡,發出惡念、苟合、22偷盜、兇殺、姦淫、貪婪、邪惡、詭詐、淫蕩、嫉妒、謗讟、驕傲、狂妄。23這一切的惡都是從裡面出來,且能污穢人。」

在這段經文中,耶穌駁回當時猶太宗教領袖的飲食規定,要他們認清內心污穢、污穢來源、除去內心污穢,比遵守規條更重要。

◆儀文與內心的污穢

法利賽人質問門徒「用不潔淨的手吃飯」,違反祖先的傳統。在共觀福音中,馬可福音詳細說明這方面的習俗。當時的法利賽人與經學教師,在妥拉(Torah,共有五卷,又稱「摩西五經」)之外,又立下一堆律例。和合本將「傳統」譯為「遺傳」,讓我們看見這些繁瑣的律例在耶穌時代已變成人的沉重負擔(參閱馬太福音23章4節)。

同樣地,當我們讀這段經文,便了解耶穌以「上帝的誡命」和「上帝的道」來指稱舊約律法的正面意義。耶穌引述出埃及記20章12節和21章17節,舉例說明尊敬父母的律法,重點在於人要實踐上帝的律法,以尊敬態度對待父母,且違反的人應該受責罰。然而,法利賽人和經學教師卻拘守傳統,技巧地拒絕上帝的命令,不奉養父母(馬可福音7章9~13節)。

◆內心污穢之源

耶穌以「上帝的誡命」與「人的遺傳」做辯證,不只要廢除宗教規矩所區分的「潔淨」與「不潔淨」,更用先知性言論點破宗教領袖的盲點。祂不客氣地直指:「以賽亞指著你們這班假冒為善的人所說的預言是對的。」以賽亞書29章13節說:「這人民認為他們在敬拜我呢!他們用唇舌尊敬我,他們的心卻遠離我。他們的宗教僅是人間的一些規條傳統,熟讀背誦而已。」耶穌重新詮釋潔淨與不潔淨的區別,批判法利賽人所主張的律法主義對人心的污染,更甚於人吃進去的食物(7章14~15節)。

這讓我想到,身為泰雅爾族牧者,常有機會接待非本族的同工或信徒,許多人看到我們端出tmmyan(泰雅爾族語,指閹肉),往往會表現出味道太重、太臭,不敢吃的態度!對此,我們會解釋:「按照泰雅爾族的習俗來說,閹肉是用來招待最重要的客人。」且不勉強客人一定要吃!但懂得尊重部落文化的人,聽了解釋後多會一起品嚐這泰雅爾美食,展現出「在主裡都是一家人」,因為泰雅爾族人習慣「把客人,當作自己家人」。

回頭再看這段經文,耶穌反對宗教領袖以古人的傳統取代遵守上帝的命令。每個社群面對各自的環境與需求,可以從中領受不同的意義。耶穌指出,法利賽人與文士關心的只是在生活中死守宗教規條;但實際上,遵守上帝的道,除去內心的污穢,比這些更重要。在社會、政局的變動中,我們也需要學會透視人內心的污穢。

◆透視內心的污穢

本段經文的描述,耶穌明白指出:「那從外面進到人裡面的不會使人不潔淨;相反地,那從人裡面出來的才會使人不潔淨。」從人內心發出的種種惡念,包括犯通姦、偷盜、凶殺、淫亂、貪心、邪惡、詭詐、放蕩、嫉妒、毀謗、驕傲、狂妄等(21~23節),其惡是由人內心而出,既不潔淨、又會污穢人的生命。

保羅在羅馬書1章29~31節也同樣點出人內心污穢的問題,他透過書信提醒初代教會信徒,分辨什麼是不潔與污穢,若做了不潔和污穢的事,將成為上帝憎恨的人。保羅也堅定指出,人若繼續隨著這些惡念而行的話,就不能成為上帝的子民(參閱哥林多前書6章9~10節;加拉太書5章19~21節、以弗所書5章3~4節)。當我們透視這些內心的不潔淨、污穢,會促使我們信仰與生活的反省,使我們更貼近基督教的健全教義(提摩太前書1章9~11節)。

2014年底,台灣舉行九合一選舉,長老教會總會引用箴言15章27節:「貪圖不義之財,危害家室;拒絕賄賂,得享長壽。」以「聖潔選舉,子孫蒙福」為口號,呼籲全教會上下齊心一致,祈願台灣人民不要為了貪財與貪權,把靈魂出賣他人,受上帝唾棄。「聖潔選舉」的行動,除了促使人與上帝復和,也提醒社會大眾一同用公義為標準來衡量選舉,投下寶貴一票。此舉意義非凡,除了提醒人民拒絕不義之財,也為台灣混亂的政局注入一劑正義的強心針。期許2016年面對總統和立委大選時,能延續相同理念,對抗台灣社會不潔淨與污穢人心的價值。

企盼我們在教會與社會的各種場合、在文化與環境的變遷中,能分辨造成污穢的來源,並去除內心的污穢,展現真實的信仰生命力,榮耀上主的美名與全能。

討論題綱:

1.你認為教會在防備不潔淨、甚至污穢人心方面,還有哪些需要加強?請分享與討論。
2.你覺得社會有哪些不公義,需要我們用上帝的話語來維護正義價值?請具體討論,並提出可行的應對之道。 

代禱事項:

1.為教會仍存在類似教條主義禱告,祈求上帝幫助,不讓人的理念成為限制人追求信仰的壓力。
2.為台灣教育、政治、經濟、社會的變動與混亂代求,求上帝賜給我們透視社會情況的心,主動成為導正、賦予社會新活力的關鍵人物。

祈禱文:

親愛的上主,我們知道自己的信仰和許多人不同,求祢賜我們明智的心,能辨識污穢人心的種種面向,並去除陰險、奸詐等造成人與祢的真道漸行漸遠的污穢。求主教導、塑造我們的使命與勇氣,使我們有能力去改變教會與社會中不合祢心意的一切。奉主聖名禱告,阿們。 

行動參考方案:

1.從教會的服事、職責中,操練我們對不潔淨、污穢人心的理解;當我們看見不合真理的事,也能勇於表達個人的信仰反省。
2.對職場或社會上不公不義的事,可提出適切建言,用行動關心,試圖導正亂象。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06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每日新眼光》2015/08/22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15年 08月 22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嚴以律己

參考經文:《 哥林多前書5章9~13節》

我的責任不在於審判教外的人,上帝自然會審判他們。然而,你們不是應該審判教內的人嗎?正如聖經上說:「要從你們當中把那邪惡的人開除!」(哥林多前書5章12~13節)

這段經文顯示,保羅先前曾寫過一封信給哥林多教會,可能哥林多教會並沒有因為保羅的書信有所警愓及改變,所以保羅又提筆寫了這封信。也有人認為,哥林多人似乎對保羅的表達有所誤解,以為基督徒不能與世上一切罪人來往,於是保羅再寫這封信來表明自己的立場與態度。

保羅在5章11節說:「我的意思是:不可跟那自稱為信徒,卻淫亂、貪婪、拜偶像、辱罵別人、酒醉,或盜竊的人來往……」他指的是,打著基督徒的名號,卻活在淫亂與敗壞之中的人,這樣的基督徒就連跟他們同桌吃飯都應該要避免,更遑論是進一步的交往。保羅認為,基督徒在這世界的責任,就是要向黑暗的世界活出褔音的真光,因此更應該比其他人有更高的道德生活標準。

保羅也同時指明一個原則:審判人的事自有上帝會決定,對那些非基督所做的事,那屬於神的權柄;然而,對於教會內的制度、生活與秩序卻可以由教會內的人來進行管理與懲處。保羅引用申命記17章所記載的,上帝的百姓把犯戒規的人予以懲處,或處死或從團體中除掉;同樣,在5章2節及12~13節都強調,教會要把行敗壞之事的人從教會趕出去。換句話說,教會並無權審判非基督徒的道德與行為,但是對自己教會內的弟兄姊妹,我們必須以「嚴以律己」的態度來自我要求。教會有責任去執行敬虔的紀律行動,唯有從要求自己開始,只有嚴格的要求自己及所在的教會,我們才能維持教會聖潔的聲譽。

2013年開始,同性婚姻法案的議題在長老教會有了兩極化的立場,2014年總會通常年會通過了堅守異性婚姻一夫一妻制的牧函。這段時間,不論在議會裡,在網路的公開平台,或在私下的交誼聊天,大家都有機會被迫表態,甚至在網路的社群裡不小心在支持或反對同性婚姻法案的論述中按讚,都可能進而引起筆戰。值得深思的是,我們對教會、中會及總會各機構裡在權力、金錢、財務、情色及言行等道德生活上的敗壞,是否也以同樣的分貝來呼龥,以疾言厲色來斥責?雷茵霍.尼布爾曾主張:「教會若要對周遭社會提出建言或發出先知的聲音,首先必須自我反省並悔改。」謹記,我們唯有嚴以律己,才能讓教會護道的立場得到起碼的尊重。



默想:

基督徒在主裡都是新造的人,我們每一天的生活都有活在見證耶穌基督救贖的恩典之下嗎?

祈禱:

滿有憐憫的主,求祢幫助我,讓我學會要求別人之前,先要求自已成為合祢心意的人。奉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15年8月21日 星期五

《每日新眼光》2015/08/21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15年 08月 21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除酵的生命

參考經文:《 哥林多前書5章6~8節》

要把罪的舊酵除掉,你們才能完全潔淨。這樣,你們就像沒有酵母的新麵團;其實,你們本應該是沒有酵的。(哥林多前書5章7節a)

前一段經文讓我們明白,保羅為哥林多教會對犯錯的人默認的態度感到震驚,他認為哥林多教會的人應該要為此事「哀痛」,他也主張那位犯罪的人必須受到處分──逐出教會。不過,這樣嚴厲的處罰並不是報應式的處罰,而是希望透過隔離使犯錯的人覺悟,讓他曉得謙卑,學會順服,並且除去貪慾之罪,終究使他的靈魂得救。然而,哥林多教會卻以為接納與容忍是展現他們的愛心,甚至因此而自誇,保羅針對這種糊塗的自誇責備他們。保羅說:「……一點點酵母可以使全團的麵發起來。」(5章6節)保羅以「酵母」表徵罪惡,以「全團」表徵全教會,以「發起來」表徵敗壞了原本應該分別為聖的教會。

「麵酵」在猶太人文字中代表邪惡,把一團上次製餅時留存下來的麵團,保存一段時間,就會發酵。猶太人把發酵當作像腐爛一樣,是具有破壞性、腐敗性的影響。按照出埃及記12章,以色列人出埃及前夕,曾照摩西的吩咐守逾越節,以色人要在塗抹過血的門內吃無酵餅和羊羔的肉。逾越節吃的東西不可以有任何酵母,除了是為了保存食物不至於敗壞外,也在宗教上表明—人不僅外表上潔淨,也在身體裡力求潔淨。

使徒保羅在這裡指明,那羊羔就是基督的預表,所以凡領受基督生命的人,就應該過著聖潔的生活。當基督徒個人活出除酵的生命,自然影響著全教會成為沒有酵的麵團,是純潔的,是具有真理的。反之,一點點不當的小事,一個小小的錯誤行為,一句不雅的言語,就像一隻小小的蒼蠅或一顆小小的老鼠屎,足以破壞了一鍋美好的粥。

記得有一次聖餐禮結束後,長老們你一言我一語的分享著,以前的會友面對聖餐時總是表現出戒慎恐懼的態度。當會友面對自己難堪的處境,就會自動停止守聖餐。聖餐結束後,小會派員前往關懷時,當事人會很誠實的告白自己生活中不合乎基督徒生活的處境。長老說:「停餐對當時的基督徒而言是極重的懲罰,但大多時候,被停餐的人會痛定思痛的改變自己,並努力恢復自已陪餐會員的身分;反觀今天,教會的生活與世俗的生活似乎已經毫無分別,會不會是因為我們視恩典為理所當然呢?」看著目前教會的現況,長老們的對話,確實值得深思!



默想:

我願意在信仰生活裡,活出除酵的生命品質嗎?

祈禱:

親愛的主,求祢幫助我成為一個無酵的餅,好讓基督的生命藉著我顯明出來。奉耶穌的名禱告,阿們!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