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3日 星期四

《每日新眼光》2023/03/23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23年 03月 23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我很體貼

參考經文:《 馬太福音15章29~39節》

15:29 耶穌離開那地方,來到加利利湖邊。他上了山,坐下。 30 一大群人又來找他,並帶來跛腳的、失明的、殘疾的、啞巴的,和許多患其他疾病的人,安置在耶穌腳前;耶穌一一治好他們。 31 那群人看見了啞巴的說話,殘疾的復原,跛腳的走路,失明的看見,都非常驚奇,也都讚美以色列的上帝。 32 耶穌叫門徒來,對他們說:「我很體貼這一群人,他們跟我在一起已經三天,現在沒有甚麼可吃的了。我不願意叫他們餓著回去,恐怕會在路上暈倒。」 33 門徒說:「在這偏僻的地方,我們哪裏去找足夠的食物給這一大群人吃飽呢?」 34 耶穌問他們:「你們有多少餅?」他們回答:「七個餅和幾條小魚。」 35 耶穌吩咐群眾坐在地上, 36 拿起那七個餅和幾條小魚,感謝上帝,擘開,遞給門徒;門徒又分給群眾。 37 大家都吃,而且吃飽了。門徒收拾剩餘的碎屑,裝滿了七個籃子。 38 吃飽的,除了婦女和孩子,有四千人。 39 於是耶穌遣散群眾,然後上船,往馬加丹地區去。

馬太福音15章29節記載,耶穌來到加利利湖邊,上了山,坐下來。神學家指出,耶穌上山、坐下,象徵日子滿了,屬上主的子民將在那山上聚集(參閱以賽亞書2章2~3節;彌迦書4章1~2節)。馬太福音的山上寶訓,是耶穌透過教導向人啟示上主的心意。在這裡,上主的大能透過耶穌的醫治與餵飽眾人彰顯出來。群眾久久不散,除了尋求耶穌的醫治外,更因耶穌的作為而讚美上主。

馬太的描述,顯然引用先知的話:「那時,失明的能看見,耳聾的能聽到,跛腳的能像鹿跳躍,啞巴能歌唱。曠野將湧出大水;荒漠將流出甘泉。」(以賽亞書35章5~6節)顯示耶穌不只是一位醫治者和先知,更是先知所預言那將要開啟新時代的彌賽亞。

早期基督教教父詮釋,耶穌第一次餵飽的是猶太人,第二次是外邦人;5000人暗喻五經,4000人暗喻四方。第一次剩下零碎裝12籃象徵以色列十二支派,第二次裝7籃則指七位執事。但對馬太而言,耶穌餵飽眾人,或許單純是「體貼」(原文意指憐憫、動了慈心)這一群人。耶穌看見的這群人,是「跛腳的、失明的、殘疾的、啞巴的,和許多患其他疾病的人」(30節)。包括猶太人與外邦人,凡飢渴慕義者,都受邀在彌賽亞的宴席中。

1865年,英國宣教師馬雅各醫師抵達台灣打狗(高雄),隨即前往府城(台南),在五條港看西街(仁愛街)租民宅,展開醫療宣教。6月16日,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設教日,也可說是台灣公共衛生起源日。但馬雅各醫師在台南的傳道,很快就被迫中止。曾深入台灣各地查訪的必麒麟(William A. Pickering),曾記錄馬雅各醫師的宣教起初廣受接納。他用奎寧治療瘧疾,並以手術治療許多白內障和腎結石的病患,而聲名遠播。但是,馬雅各醫師的成功,引起當地漢醫的反感。他們散布謠言,說外國人士在殺害漢人,取出腦漿和眼睛來製造鴉片。結果,馬雅各醫師遭暴民襲擊,不得不轉往打狗。20年後,劉銘傳當巡撫時,設台北官醫局,延聘挪威籍醫師韓先(A. G. Hunsen)為公眾醫病,設「台北病院」,台灣官方才正式承認並進入醫療的現代化。

耶穌傳道之初,行了許多醫治神蹟;而最初來台的宣教師中,也有眾多醫師。只因他們明白耶穌的心,醫治就是福音最初的精神。這些宣教師仿效耶穌,對人受病痛、飢餓之苦無法視而不見,這樣的體貼與憐憫,成就上帝在台灣的心意。



默想:

在我周遭,有沒有什麼人需要我付出體貼呢?

祈禱:

主啊,祢是體貼人的主,求祢讓我真實看見人的需要,並體貼、憐憫人的軟弱,以祢的愛來愛人。奉主名求,阿們。

取消訂閱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webmast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