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31日 星期四

《每日新眼光》2016/03/31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16年 03月 31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祂不在這裡,祂已經復活了

參考經文:《 馬可福音16章1~20節》

那青年說:「不用驚慌;我知道你們在找那位被釘十字架的拿撒勒人耶穌。祂不在這裡,祂已經復活了!看,這是他們安放祂的地方。」(馬可福音16章6節)

復活的事件,是上帝對耶穌在十字架上的吶喊作出的回應,而耶穌的順服得到天父完全的尊崇。跟隨祂的人,唯有透過耶穌的復活,才能真正明白,耶穌的死是勝利,而非悲劇。空的墳墓不是用來證明耶穌復活,這是祂已經復活的記號,天使滾開巨大的石頭,這是婦女們一路談論與擔心之處,天使更坐在石頭上,這同時指向上帝的權能與作為,並向她們解釋著:「祂不在這裡,祂已經復活了!」

先知以賽亞曾經預言說:「我們已死的同胞將復活;他們的身體再有生命。睡在墳墓中的人將甦醒,高聲歡唱;正像地上的朝露帶來生氣,上主要使已死的人再活過來。」(以賽亞書26章19節)這是公義的主上帝,向著因地上不公義而受苦死亡之人的應許。因此,主耶穌的復活,是翻轉人類必死的宿命,也向那些打擊殺害耶穌的暴政宣告,上帝的公義終將伸張,祂會打敗所有扭曲、損毀生命的事物,而這場決定性的戰役,因著主耶穌的復活已經獲勝了。

「祂不在這裡,祂已經復活了!」耶穌這位被釘十架、死而復活的主,同時要告訴這世界,所有想用可怕刑罰來威脅、壓迫人就範的組織或體制,復活的故事不單指向生命終究會戰勝死亡,更重要的是證明上帝的救恩必擊敗殘酷的暴行、貪婪的慾望。

馬可福音的結尾,許多近代神學家認為只到第8節,因為最久遠也最可靠的版本只寫到這裡,神學家認為,接下去的經文是後人添加的。相信許多人無法接受,故事只停留在「她們沒有把這事告訴任何人,因為她們害怕。」(馬可福音16章8節b)

但換一個角度來看,「祂不在這裡(墳墓裡)」,這正是上帝的宣告,耶穌已經用復活證明了。信的人或復活的見證者會害怕嗎?我們應該坦白承認說:是的,我們害怕,因為那不是我們所曾經驗過的。但是復活的主一旦已在我們的生命中,祂就會來喚醒我們,使我們重新面對自己,透過祂的復活,展開我們新生命的開始。

要記得,我們所能做的,不過是從祂的愛成為死裡復活的見證,我們所能行的,便是在祂復活權能的手中,重新展開「新造的人」的生命。



默想:

你相信主耶穌死而復活嗎?你對復活的主真實的感受是什麼呢?

祈禱:

親愛的主,我們相信,祢已經復活,但對於這事實,我們軟弱的人性卻充滿各樣掙扎與害怕,主啊,求祢幫助我們,好讓我們在祢復活的權能中支取力量,得著祝福。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年3月30日 星期三

《每日新眼光》2016/03/30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16年 03月 30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祢為何離棄我?

參考經文:《 馬可福音15章33~47節》

到了下午三點鐘,耶穌大聲喊:「以羅伊,以羅伊,拉馬撒巴各大尼?」意思是:「我的上帝,我的上帝,祢為什麼離棄我?」(馬可福音15章34節)

在十字架上的呼喊,是主耶穌最富人性的一刻。許多天主教聖人認為,被上帝遺棄的痛苦經驗,是真正屬靈生活的一部分。耶穌用詩篇22篇呼求,這也是猶太人自小就會吟誦的詩,讓他們能度過生命中最艱困的時刻。這句呼求正如近代美籍猶太拉比爾文‧葛林堡(Irving Greenberg)著名的提問:「當奧許維茲事件發生時,上帝在哪裡?」

當耶穌受盡羞辱被釘十架,接近中午時分暗雲蔽日,耶穌向上帝呼喊:「我的上帝,我的上帝,祢為什麼離棄我?」1944年7月16日,被關在監獄的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寫給朋友貝特格(Eberhard Bethge)的信上說:「上帝在世上軟弱無能,而且這正是唯一與我們同在、幫助我們的方法……與我們同在的上帝,就是離棄我們的上帝。這位讓我們在世上生活,不需以其為假設的上帝,就是我們永遠得面對的上帝。」潘霍華認為,主耶穌在十架上痛苦叫喊,是聖經中最重要的一句話。這是耶穌一生最堅定的時刻。當上帝讓耶穌承擔人類最可怕的痛,最深沉的悲傷,包括死亡時,祂也必須經歷遭上帝遺棄,甚至喪失信心的時刻,因為這就是人生的實況。

耶穌死的時候,聖殿的幔子從上而下裂成兩半,表示上帝成就這事,無罪的主耶穌捨命,成了許多人的贖價。當亞利馬太的約瑟要求領回耶穌的屍體時,彼拉多先召百夫長去,證實耶穌真的死了,才把耶穌的身體交約瑟去埋葬。馬可福音作者馬可把在場見證的婦女姓名一一記下,她們是主耶穌被釘死、埋葬,乃至復活的見證者。馬可為何特別留下見證者的名字,神學家猜測是因為初代教會時,曾有懷疑論者主張耶穌沒有死,更沒有埋葬。因此初代教會宣講福音時,常特別強調耶穌的受死與埋葬,如保羅給哥林多教會的信上說:「我曾經把我所領受那最重要的信息傳授給你們,就是:按照聖經所說的,基督為我們的罪死了;又按照聖經所說的,祂被埋葬了,在第三天復活了。」(哥林多前書15章3~4節)

耶穌死前的喊叫提醒我們,在生命旅程中,我們或許會經歷苦痛,靈魂進入深沉黑夜,在那裡,我們質疑、呼喊、哭叫,痛苦到深覺被上帝遺棄,但這正是我們的確信──即使在陰府中,愛我們的上帝始終與我們同在。



默想:

你曾經失望到向上帝哭喊、叫喚過嗎?你曾經經歷過靈魂的黑夜嗎?

祈禱:

親愛的主,有時我們掉進料想不到的低谷深淵,在那裡,我們哭喊、質疑,甚至失去信心;那時我們雖不明白但仍相信,祢始終與我們同在;即便在我們靈魂的黑夜裡,謝謝祢仍與我們同在。奉主耶穌的名,阿們。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年3月29日 星期二

《每日新眼光》2016/03/29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16年 03月 29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猶太人的王

參考經文:《 馬可福音15章1~32節》

彼拉多問他:「你是猶太人的王嗎?」耶穌回答他,說:「是你說的。」(馬可福音15章2節)

韓國首都首爾附近有座阿里郎山。在暴虐的李氏王朝時代,山頂有棵巨大松樹。這是數百年來的刑場,許多囚犯都被吊死在這古樹上。這些被吊死的人,有些是盜匪罪犯,有些是異議學者,有的則是王在政治上或家族的敵人,更多是反抗欺壓的農民與對抗暴君的憤怒青年。有位被囚的年輕人寫了一首歌,當他步上阿里郎山時,唱著這首歌「阿里郎」(Arirang)。許多囚犯學會這首歌,後來有人要上刑場時就唱著「阿里郎」,告別他的喜樂與悲哀,沒有獄卒會禁止臨死之人唱最後一首歌的權利。這雖是死亡之歌,但這死亡不是被打敗,因為有時死亡反而產生勝利。

當耶穌公會夜審後,隔天一早,被帶到總督彼拉多面前,彼拉多知道耶穌沒罪,「其實彼拉多明明知道,祭司長是出於嫉妒才把耶穌解來交給他的。」(馬可福音15章10節)巴拉巴原文有「父親之子」之意,是當時廣為人知的革命分子。巴拉巴應有正式的名字,有古抄本寫到他名字是「耶穌」。在第1世紀時,耶穌是常見的名字;因此,我們可以想像,彼拉多此時的問話,嘴角應是上揚,並帶著譏諷口吻問眾人說:「你們要我給你們釋放這猶太人的王嗎?」彼拉多明知以祭司長為首群眾的心,但他仍堅持問著:到底你們要我放哪個耶穌呢?是那個奮力以刀劍抵抗的革命分子耶穌,還是那位為眾人之罪奉獻的耶穌呢?哪一位才是你們真正的王呢?

這仍是今天我們要面臨的抉擇,而大部分人都還是選擇巴拉巴,而非耶穌。聖經描述,彼拉多想要討好眾人,就給他們釋放了巴拉巴,然後將耶穌鞭打了,把他交出去釘上十字架。於是,耶穌就此走上十字架的路。祂被羞辱,被責打,走在耶路撒冷城的石板路上,向著髑髏岡而行,祂幾乎不發一語,最後被吊在暴徒之中。

誠如先知所說的:「祂被藐視,被人棄絕;祂忍受痛苦,經歷憂患。人都掩面不看他一眼;祂被藐視,我們不敬重祂。但是,祂承當了我們的憂患;祂擔負了我們該受的痛苦。我們反認為祂該受責罰,該受上帝的鞭打和苦待。」(以賽亞書53章3~4節)這就是耶穌的死亡之歌,雖然祂沒有用嘴吟唱,但祂的心仍唱著,告別這冷冽、譏諷、背叛的世界。



默想:

面對逼迫時,你會選擇世俗的方式,還是主耶穌的方式?

祈禱:

親愛的主,祢知道我們的軟弱,常選用簡單世俗的方式來應對,因此,我們常不經意的將祢再次釘在十架上;主啊,赦免我們的罪,幫助我們明白祢的旨意,並且學會愛祢,並且明白唯有在祢裡面,我們才真的得以潔淨與安穩。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年3月28日 星期一

《每日新眼光》2016/03/28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16年 03月 28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沉默

參考經文:《 馬可福音14章53~72節》

耶穌沉默不語,什麼也不回答。大祭司又問他,說:「你是基督——那當受頌讚者的兒子嗎?」(馬可福音14章61節)

遠藤周作(Shusaku Endo)的小說《沉默》,描述德川幕府時代禁教令下,在長崎附近小村子裡,葡萄牙裔耶穌會教士偷渡至日本,他專程來調查恩師,因遭受「穴吊」迫害而棄教之事。在他眼中,這不只是個人挫敗,更是基督信仰的恥辱與失敗。當會友面臨或踏聖像否則便海葬的兩難情境,他深刻體會到信仰與反叛、強權與卑微、受難與恐懼、堅貞與隱忍、掙扎與超脫的生命各樣難題。在苦牢中,逼使他深入思索與基督的關係,當人被吊受盡苦楚時,上帝似是沉默的。但最終,他彷彿走過一趟恩師的心路歷程,在黑暗看似毫無盼望之地,他體會到「那個人(指基督)並沒有沉默,即使祂是沉默的,我的生命直到今天也已經為祂發言了……」當他有著如此深沉體悟後,更彷彿聽見耶穌說:「我並不是沉默,是與你們一起受苦。」

當耶穌在客西馬尼園被捉拿後,他們把耶穌帶到大祭司那裡。所有的祭司長、長老和經文士都聚在一起(馬可福音14章53節)。只有彼得悄悄跟著;這可能是場不合常規猶太人公會的審判,他們很難找到有效控訴的理由,許多人做偽證誣告耶穌,可是這些證詞互相矛盾(56節)。直到大祭司追問:「你是基督——那當受頌讚者的兒子嗎?」耶穌才說:「我是!你們都要看見人子坐在全能者的右邊,駕著天上的雲降臨!」大祭司當場撕裂衣服,於是耶穌被判定「褻瀆」上帝的罪名。「他們都判定他有罪,應該處死。」(64節)

同時間,彼得三次不認主。當耶穌在客西馬尼園三次呼喚門徒彼得、雅各、約翰,提醒他們要警醒時,就說:「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是軟弱的。」雖然只有彼得勇敢尾隨,他卻因使女與差役質疑,而在肅殺氛圍的懼怕中軟弱。彼得三次被指稱與耶穌同夥,最後他就賭咒說:「我不認識你們所講的那個人!如果我說的不是實話,上帝會懲罰我!」當彼得話一說出口,相信他全身顫慄起來,此時雞啼了,彼得想起耶穌曾說過的話。

那晚,在耶穌沉默中,我們看見人性的污穢。那晚,在彼得不斷的辯護裡,我們似乎也看見自己總在兩難中,軟弱下來。願我們在雞啼前,能夠醒悟過來,好與我們的主相遇。



默想:

對你而言,上帝是沉默的,還是祂總會回應你呢?

祈禱:

親愛的主,我們活在充斥太多聲音的世界,常常好像被世界擄走,以致經常活在兩難的選擇中。主啊,幫助我們,真實聽見祢的聲音,即使祢沉默不語的時候,我們仍住在祢裡面。奉祢的名,阿們!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年3月27日 星期日

《每日新眼光》2016/03/27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16年 03月 27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跟隨、背叛或逃跑?

參考經文:《 馬可福音14章43~52節》

有一個青年,身上只披著一塊麻布,跟在耶穌背後。他們抓他。(馬可福音14章51節)

1986年獲得坎城金棕櫚獎的電影《教會》,描述18世紀中葉耶穌會的修士向南美原住民瓜拉尼人(Guaraní)傳福音,1750年西班牙與葡萄牙的「馬德里條約」生效,當地教會位處邊界,西班牙將此地轉予葡萄牙,於是政治力想進入此地瓦解教會,捉取原住民當奴隸。這事引發教士們不同的看法,曾當過傭兵的修士門多薩主張拿起武器抵抗,加布里埃爾則強烈反對,主張不可以暴制暴。當軍隊前來進攻時,教會成員與修士便分成兩隊,一隊拿槍抵抗,另一隊則高舉十架迎向軍隊,但最終兩隊都死於槍砲下。

場景回到耶穌所在的客西馬尼園。猶大率領一隊人馬,在黑夜中與他們約定出賣耶穌。「那出賣耶穌的預先給他們一個暗號,說:『我去親誰,誰就是你們所要的人。你們抓住祂,嚴密看守,把祂帶走。』」親吻本是表達彼此親密關係的動作,更代表愛的連結;然而猶大的吻,卻變成出賣的暗號。這實在很諷刺!當我們被所愛的人背叛,那是多麼痛呀!當他們要捉拿耶穌時,「站在旁邊的人當中,有一個人拔出刀來,向大祭司的奴僕砍去,削掉了他的一隻耳朵。」(馬可福音14章47節)耶穌出聲制止,並對前來捉拿祂的人說:你們把我當暴徒嗎?為何不敢光明正大在聖殿做呢?然而,聖經的話必須實現。對耶穌而言,如果這是上帝的旨意,「我願意順服。」

耶穌被捕後,「門徒都離棄祂,逃跑了」(50節),作者突然插入一個記述:「有一個青年,身上只披著一塊麻布,跟在耶穌背後。」這在其他福音書沒記載,有人猜測赤身青年就是馬可,他留在耶穌身旁直到最後一刻,在眾人喊捉拿時,「可是他丟下那塊布,赤著身子逃跑了。」(52節)

對抗不公不義的強權,留下還是逃走?不抵抗運動或拿起槍桿呢?怎樣做才算勇敢?什麼才是上帝看為好的呢?在事發當時,往往我們無法給出答案。活在現實世界裡,我們常身陷兩難的困局,好似拔河般,我們一心想要跟隨主,但在生死關頭,在黑暗夜襲的驚恐捉拿中,我們會如何反應呢?恐怕我們與這群門徒沒兩樣,遇事的當下,我們只會離開深愛的老師,拔腿逃走。更甚者,我們假裝與祂親密,卻在生命中背離了祂。



默想:

你曾否背離愛你的主,轉身逃跑呢?那是在何時何地呢?

祈禱:

親愛的主,我們常常自以為是,因此,往往我們有時認祢為主,有時又認世界為主。親愛的主耶穌,求祢赦免我們背離逃跑的罪,求祢幫助我們,能在最危難之時,在任何困苦的時局中,仍然能夠尊祢為大,始終跟隨祢。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年3月26日 星期六

《每日新眼光》2016/03/26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16年 03月 26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看哪,來了!

參考經文:《 馬可福音14章27~42節》

起來,我們走吧!看哪,那出賣我的人來了!(馬可福音14章42節)

艾略特(T. S. Eliot)曾在詩劇《磐石》中指出,西方社會以為用知識與經濟活動,新穎的信念與發明,能取代生命中最基本的東西,卻反倒使生命殘破不堪。他說:「我們所有的知識領我們更接近無知,無知叫我們更接近死亡,接近死亡卻不是更接近上帝。我們在生活中失去的生命在哪裡?我們在求知中失去的智慧在哪裡?我們在堆積資料時失去的知識又在哪裡?二十個世紀的日月交替,竟叫我們更遠離上帝而接近死亡。」

這與耶穌在客西馬尼園禱告的心境相通。當外面因耶穌引起的騷動而串聯為惡時,當這世界因政治敵對互相攻訐、因經濟指數高低而計較時,耶穌在意的卻是上帝的心。「阿爸,我的父親哪,祢凡事都能。求祢把這苦杯移去;可是,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祢的旨意。」這是福音書裡第一次記載耶穌用母語呼叫上帝,像極了孩子最害怕、驚恐時的叫喚。在心靈破碎、無所依靠時刻,耶穌與上帝的關係,以孩子與父親呈現。

耶穌在生命最黑暗時,盡力呼喚、迫切祈求,但最後仍說:「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祢的旨意。」這真是困難的禱告,當人還有選擇時,人性的軟弱與驚恐,在面臨死亡與苦難前出現,這是讓耶穌「悲痛難過」的原因,但祂仍願放手,順服上帝的心意。這正是我們人性最困難之處,因為我們總慣性依從自己的心意,不愛順服上帝。耶穌在禱告中爭戰,祂是孤單的,因為當祂一再回到門徒的地方,發現他們完全無法體會祂的心境。「祂回來,發現三個門徒都睡著了;祂對彼得說:『西門,你在睡覺嗎?你不能警醒一個鐘頭嗎?』」有人認為門徒在晚宴飲酒,故此時無法與耶穌同警醒。

這正是耶穌對我們的提醒,祂明白我們所活的世界,隨時有苦難發生,更有無數迷惑在身旁,祂認識我們,知道我們就像這群門徒,常是「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是軟弱」。主耶穌要我們警醒禱告,即便在生命最軟弱、最黑暗時,也要用全部生命的力量禱告,呼求上帝,就像孩子,「耶穌極其傷痛,禱告更加懇切,汗珠如大血點滴在地上。」(和合本路加福音22章44節)惡人要來,時刻將近,唯獨用盡全力懇切禱告,才能盼得天開明亮之時。



默想:

你曾否有過心靈破碎、無所依靠的時刻?你會如何禱告呢?

祈禱:

親愛的主,當我們處在最深的黑夜、心靈破碎,無所依靠的時候,主啊,願祢安慰的靈與我們同在,祢明白我們常是心靈願意,卻肉體軟弱;求祢在我們好似要掉下深淵時,抓住我們,幫助我們,使我們仍能懇切向祢祈求。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年3月25日 星期五

《每日新眼光》2016/03/25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16年 03月 25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被破碎

參考經文:《 馬可福音14章1~26節》

她已盡所能的做了;她把這香油膏倒在我身上是為我的埋葬先做準備。(馬可福音14章8節)

蔣勳曾寫過,當他在陸軍官校當歷史教官時,從殘破不全資料中讀到隱藏的巨大歷史悲劇,許多20歲左右的男孩,告別家人後,在無數個與軍閥、與日本、與共產黨的戰爭後殘活,就像京劇《四郎探母》中,長鬍子的男人叩拜母親時唱著「千拜萬拜,贖不過兒的罪來……」後來他才明白,為何每每劇中人唱到這句時,台下老兵滿是熱淚盈眶。

這就是抹大拉的馬利亞來到有耶穌的盛宴中,「打破玉瓶」的原因。珍貴純哪噠香油讓滿室馨香,在場的人聞嗅到、感受到,這是個特別的時刻。馬利亞愛耶穌,更用行動表明對主的珍惜;耶穌卻以此宣告,這將是祂在十架上被破碎、受死與埋葬的預備。只有存心不良之人,才會故意曲解,甚至強調「拿這錢來救濟窮人多好!」(馬可福音14章5節)

最親近的人,往往最令我們心痛。耶穌選召了12位門徒,猶大在其內,最終卻成為叛徒。「叛徒」原文字根即「背叛」,字面意義是「讓別人受苦的人」。「耶穌拿起餅,先獻上感謝的禱告,然後擘開餅,分給門徒,說:『你們吃;這是我的身體。』祂又拿起杯,向上帝感謝後,遞給他們;他們都喝了。耶穌說:『這是我的血,是印證上帝與人立約的血,為眾人流的。』」(14章22~24節)主在最後晚餐要告訴我們,餅若不擘開、破碎,上帝與我們之間和好的約,就無法復原、完全,而祂甘願破碎、流血,便是希望我們可以在祂裡面,活出復活馨香的氣息,不要再讓別人受苦了。

我們或多或少都有叛徒的成分,我們都曾因某事、某句話,甚至不經意地讓別人受苦。我們若願意坦承,自己會讓人受苦,甚至出於善意,但終究使人遭致痛苦;那麼,我們或許能更寬廣看待那些傷害我們的人,以及讓我們心碎的時刻。耶穌沒有把受苦與死亡視為惡,祂接納受苦成為祂的使命。我們生命中常經歷破碎的時刻,那時肉體、心靈、意志與關係會破碎,我們的心也裂了。耶穌希望我們學習接受自己的破碎,就像祂接受十字架一樣。如果我們將生命的破碎視為是罪性所致,但不將之看為咒詛,反倒接受它,將它放在上帝手中;那麼,這破碎將會成為我們成聖與煉淨的器皿,我們也會因此重新與上帝立約,與祂建立關係,承受永恆的祝福。



默想:

你曾否經歷過被破碎的時刻呢?你如何去面對與感受呢?

祈禱:

親愛的主,我相信,當我經歷破碎之時,祢與我同在;因祢也曾經破碎過;主啊,求祢幫助,當我們經歷破碎,心好似裂成塊時,我們可以記起祢,與祢的愛;雖我們會被破碎,但仍可因祢已復活而得復原,真實活出馨香之氣。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年3月24日 星期四

《每日新眼光》2016/03/24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16年 03月 24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要警醒!

參考經文:《 馬可福音13章1~37節》

耶穌告訴他們說:「你們要當心,不要受人愚弄。」(馬可福音13章5節)

法國《查理週刊》(Charlie Hebdo)是一份諷刺性刊物,文章與圖片常揶揄政府、右派、天主教、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等。在寬容與高舉言論自由的社會,這種諷刺被視為常態,大部分人會一笑置之;然而,這份刊物的漫畫言論對某宗教領袖或對神不敬,顯然被認定是直接挑釁。2015年1月7日,兩名身著聖戰服的男子,闖入位於巴黎的週刊總部,高喊「真主至大」後,舉槍掃射,造成12死11傷。11月13日晚間,巴黎再度遭受恐怖組織攻擊,有6起槍擊和3起爆炸,將近130人死亡。

當耶穌與學生步出聖殿,學生看著這建築物,大聲讚美聖殿的華美時,耶穌卻說:「你們在欣賞這些偉大的建築嗎?這地方的每一塊石頭都要被拆下來,沒有一塊石頭會留在另一塊上面。」當他們晚間回去,「耶穌在橄欖山上,面對聖殿坐著。」學生們追問:「請告訴我們,幾時會發生這事?這一切發生的時候會有什麼預兆呢?」

因此耶穌用這段話回應;整段話裡,主不斷的提醒我們,面對充滿變化、不安世界的基本態度,就是「你們要當心,不要受人愚弄。」當耶穌教導我們禱告時,向上帝求告:「不要讓我們遭受承擔不起的考驗;要救我們脫離那邪惡者的手。」(馬太福音6章13節)耶穌明白,我們在世界裡,時常受迷惑與考驗,甚至掉進兇惡深淵裡。因此,我們要謹慎的聽與行。「當心」原文之意,是「看」,且是「注意看」,這字在13章內出現4次,這便是主在提醒我們,當注意看著這世界的變化,不要受人愚弄,雖然接下來的世界,會不斷發生災難,假先知、假基督出現企圖迷惑、試探我們,國與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會重整,產生劇烈變化;而追隨基督的人,雖然會遇到迫害、誤解,「但是堅忍到底的人必然得救。」(馬可福音13章13節)因此我們需要警醒、等候那位不知何時將臨人子的審判與拯救。

我們或許無法認同《查理週刊》的撰寫角度與內容,但更不能接受宗教領袖或激進團體,假借宗教名義愚弄年輕信眾以暴力和槍械造成屠殺事件,讓無辜平民與眾多家庭陷入傷痛,進而引發更多報復、衝突相互對待。「要當心,不要受人愚弄」,這是主耶穌教導我們真正智慧之所在。



默想:

你曾否被愚弄過或接過詐騙電話?當下你是怎樣面對的呢?

祈禱:

親愛的主,我們活在複雜的世界中,常常人們不懷好意,更存心要愚弄我們,求祢賜給我們智慧,更賜給我們專注的靈,辨認出惡者的話術。主啊,不要讓我們遭受承擔不起的考驗,要救我們脫離那邪惡者的手。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年3月23日 星期三

《每日新眼光》2016/03/23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16年 03月 23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寡婦的奉獻

參考經文:《 馬可福音12章38~44節》

他們吞沒了寡婦的家產,然後表演長篇的禱告。他們一定受到更嚴厲的懲罰!(馬可福音12章40節)

在東方社會裡,座位、穿衣、甚至是帽子,都是一種社會地位的象徵。然而,耶穌並不在意經學教師的穿著,只在意他們的心態:「他們無論做什麼事都是給人看的。」(馬太福音23章5節)耶穌不滿的是:「他們侵吞寡婦的家產,假意作很長的禱告。這些人要受更重的刑罰!」(馬可福音12章40節)在當時社會裡,宗教領袖最能聽見貧窮者的心聲,他們卻暗地裡透過聖殿買賣而得利。主譴責他們:你們表面很敬虔,背後卻做著檯面下利益交換、見不得人的勾當,上帝會依照你們的行為來審判。

當時耶路撒冷聖殿銀庫在婦人院內,共有13個奉獻箱,每個箱子代表一個以色列的支派,再加上一個是祭司專用。各支派自己製作奉獻箱,每個都有特別樣式,而丟入奉獻的入口是用鐵鑄成,就像喇叭管;當時的錢幣是銅或鐵鑄成,當錢幣投入奉獻箱時,會發出響亮的聲音。許多人就愛聚集在銀庫旁,聽著錢幣滾入奉獻箱發出的聲響;不同支派產生不同聲響,當錢投入,旁人就會得知,這是哪個支派奉獻箱的聲音。因此,據說當時有錢人會差遣奴僕,扛一大袋錢,整個投進去,除了很大聲外那聲響還特別長。

寡婦的奉獻很少,投入奉獻箱應該很小聲,「叮噹」,就沒了。作者故意描述,「耶穌坐在聖殿庫房的對面」(馬可福音12章41節),主耶穌透過坐著觀看,要帶學生看到不一樣的事。「別人是從他們的財富中捐出有餘的;可是她已經很窮,卻把自己全部的生活費用都獻上了。」(44節)一般人愛看數字與聲響,主耶穌卻看到別人沒有看見的。對主耶穌而言,信仰不是比較,也不需爭搶座位,或用穿著使人敬畏;信仰是人怎樣與上帝建立關係,如何尊崇上帝的生命態度。因此,上帝要看的,是我們向祂獻上的心意。不用以奉獻比賽,更重要的是,我們願意獻上的心意有多少。

「我憎恨一切謊言,但愛慕祢的法律。」(詩篇119篇163節)在今天,我們活在一個虛偽假飾的世界裡,如果連與上帝的關係都變得矯揉造作,若在教會內,還照奉獻多寡排定大小尊卑,那肯定會遭耶穌「打臉」。我們怎能不從寡婦的奉獻中,認清楚上帝要我們真實獻上的是什麼呢?



默想:

請問你都向主獻上什麼呢?你有獻上你的時間、能力與心力嗎?

祈禱:

親愛的主,我們常被這世上的標準給混淆,以致我們將那套標準也在套用在教會中;主啊,幫助我們,不是用假飾的外在錢財、地位彼此衡量,而是在祢面前用真實的心意獻上,因我們明白,這才是祢所喜悅的事。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年3月22日 星期二

《每日新眼光》2016/03/22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16年 03月 22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愛的價值

參考經文:《 馬可福音12章28~37節》

上帝是唯一的,祂以外沒有別的。以全心、全意、全力愛上帝,又愛鄰人,像愛自己一樣。這比在祭壇上獻燒化祭和其他的祭物給上帝重要得多了。(馬可福音12章32~33節)

在英國傳說裡,圓桌武士之一、年輕的珀西瓦里(Perceval)去尋找聖杯。他受邀參與一場晚宴,宴會結束後,國王卻命令隨從將珀西瓦里丟進牢房。當他們將珀西瓦里帶到地牢時,他高聲問:「為什麼把我關起來?我做了什麼?」國王回答說:「今晚聖杯在你面前出現了三次,你連一次都認不出來,你一定是假的。」珀西瓦里上了痛苦的一課,因他無法認出近在咫尺的珍寶。

申命記6章4~5節是猶太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段經文,他們稱為「沙瑪」(shema),意思就是「聽」。大部分猶太人從小未識字時,便開始背唸這段經文,這提醒他們,聽不只要用耳朵,更要緊的是用心聽見。今天這段經文中,經學教師與耶穌的對談,是耶穌在聖殿中遇見最具善意的談話。耶穌引用申命記要我們記得,當人要聽見上帝,記得要用心、靈魂(原文為生命力)、思想(原文為智性),及能力(原文為權能與力量),去回應你的上帝。簡單的說,就是用全部的你,去愛你生命中獨一的上帝。

雖然經學教師只問那最重要的誡命,但耶穌連第二重要的,也一起說給他聽,因有連帶關係。「第二是:『你要愛鄰人,像愛自己一樣。』沒有其他的誡命比這些更重要的了。」(馬可福音12章31節)耶穌引用了利未記19章18節,而利未記主要的論述是聖潔。主耶穌要提醒我們,不是只有透過儀式、禮拜、獻祭服事才能叫做聖潔,最重要的是,要在生活與生命中的重要他人身上,看見上帝的救恩。如果我們看得見身邊貧窮、軟弱、欠缺的弟兄姊妹,並且能夠真心愛他們、款待他們,甚至像愛我們自己一樣,那麼我們就會成為上帝聖潔的百姓。

愛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珍寶,去愛,或許使我們無以迴避遇見人性的醜陋,與自己的軟弱、罪性;但這不應阻擋我們去愛上帝與鄰舍,這就是基督徒生命中的聖杯,當它在上帝為我們預備好的生命宴席中被端上時,我們需要及時認得出它的價值,才不致在審判時,被上主扔進大牢裡。



默想:

你怎樣看待最大的誡命?我們生命中有什麼事物阻撓我們愛上帝與愛鄰舍呢?

祈禱:

親愛的主,在這世上我們常被許多勢力聲音左右,以致我們的心不常聽見祢的話語,願祢幫助我們全心愛祢,更引導我們學會因此去愛,愛我們自己與鄰舍。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年3月21日 星期一

《每日新眼光》2016/03/21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16年 03月 21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是你的,還是我的?

參考經文:《 馬可福音12章1~27節》

這樣,葡萄園主要怎麼辦呢?他一定來殺滅這些佃戶,把葡萄園轉租給別人。……泥水匠所丟棄的這塊石頭已成為最重要的基石。(馬可福音12章9~10節)

曾經與教會主日學孩子出遊,晚餐到麥當勞用餐;很湊巧,我與當時一位幼稚園大班的孩子同坐,當桌上薯條、漢堡都吃完了,他嘟著嘴說:「吃不飽!」我心想,再買一包薯條吧!買來薯條,倒在我們共用桌上的餐盤;但薯條還沒吃完,大家便起身準備回家,我將剩下的薯條掃進紙袋裡,他隨即大喊:「這是我的!」我笑笑把紙袋拿給他:「這要給你帶回去。」不過我心裡卻響著OS說:「是你的,還是我的?」

假若主耶穌和耶路撒冷聖殿裡的大祭司、律法學者、法利賽人妥協,應該可以建立相當可觀的支持網絡,或許會像猶大‧馬加比(希伯來話是「鐵鎚猶大」的意思)一樣,在主前167年建立一個獨立的猶大王國。不過如此一來,耶穌就只是一時一地的王,無法成為如今我們信仰告白中的萬國之主。但耶穌知道,眼前的宗教領袖看似掌握宗教裁判與詮釋上帝話語的權力,但實際上他們只是佃戶,脆弱有如蘆葦,完全無法依靠。

當上帝律法與現實權力拉扯時,他們測試耶穌說:「請告訴我們,向羅馬皇帝凱撒納稅是不是違背我們的法律?我們納還是不納?」(馬可福音12章14節b)或刻意錯誤解讀上帝的話,舉荒謬的例子,為要證明沒有復活;但「耶穌回答他們:『你們錯了,為什麼呢?因為你們不明白聖經,也不知道上帝的權能。』」(24節)當他們質問主這些問題時,正坐實他們真正的身分,他們只配成為佃戶,即便把上帝之子殺滅,也無法成為上帝產業的繼承者。他們不知道上帝話語中的奧祕智慧,更不明白上帝權能所及之處。

許多坐上高位、成為領袖的人,把天下當作是他的,實行強制欺壓、恐怖統治,將反對聲音一盡掃除,認為這樣便可安心;這些人卻未想過,他們是在人民寄望下登位,時勢造就了他們。若掌權者迷失自己,他/她們的下場是什麼?還在未定之天呢!上主是園主,最後祂將審判,除滅兇惡佃戶、邪惡領袖。我的,還是你的?或許我們都該謙虛些,學像保羅說:「你們卻是基督的,而基督是上帝的。」(哥林多前書3章23節)



默想:

回想一下,這世上你擁有的東西是什麼呢?擁有的人是誰呢?如何讓我們所擁有的變為祝福,而非詛咒呢?

祈禱:

親愛的主,在我們的生命中,曾擁有許多,求主幫助我們,學習用祢的眼光看待我們所擁有的,也保守我們的心,我們的靈魂,或有或無,我們深信,都在上帝手中。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年3月20日 星期日

《每日新眼光》2016/03/20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16年 03月 20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你憑什麼?

參考經文:《 馬可福音11章15~19、27~33節》

……耶穌在聖殿裡行走的時候,祭司長、經學教師,和長老來見祂,問祂說:「你憑什麼權柄做這些事?誰給你權柄做這些事呢?」(馬可福音11章27~28節)

西班牙畫家索羅拉(Joaquin Sorolla)有幅畫作,描繪一個身著白色教士服的人,站在一個蜷縮成一團的精神病患前,他張開雙手面對一群準備向這病患投擲棍棒與石頭的孩童。這就是主耶穌會做的事,祂隨時準備好要擋掉仇視,只為讓人明白,這是不對的。那些了解未來與不了解未來的人,那些認為權勢與金錢才能決定一切,或認為金錢與權勢只會帶來副作用的人,會對主耶穌的行動感到困惑;他們不了解,祂的行動是一種宣告,正如祂在聖殿裡翻桌後說:「聖經記載上帝的話說:『我的聖殿要作萬民禱告的殿』,你們卻把它變成賊窩!」(馬可福音11章17節)耶穌並非要在聖殿證明自己,反倒是要嚴正聲明此處是上帝的殿,不容許暗盤交易,公開買賣。

過去已有一群耶路撒冷的經學教師,汙衊耶穌的權柄是「靠鬼王趕鬼的」(馬可福音3章22節)。如今耶穌「侵門踏戶」到聖殿翻桌,自然引來更大反彈,「祭司長和經學教師聽見這話,就想法子要殺害耶穌。」(11章18節a)但他們很小心,不敢隨便誣陷,因為知道群眾都欽佩耶穌的教導。於是他們質問耶穌憑什麼權柄做這些事,真是鬥爭高招。但耶穌並非泛泛之輩,祂反問他們說:「告訴我,約翰施洗的權是從哪裡來的?是從上帝還是從人來的?」當時約翰已被希律殺害,人們都視他為先知,這是連猶太人公會與祭司長都不敢反對的。因此,他們要如何回應耶穌的質問呢?只好睜眼說瞎話:「我們不知道。」

台灣每逢大選,統獨意識都會一再被挑起,甚至藉此抹黑、汙衊,只為爭搶權力大位。但激情過後,我們都該問,誰才有權決定台灣之所屬與未來呢?答案很明顯,絕對不在對岸中國,而是在台灣這塊土地的所有住民,及認同這塊土地的人。〈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仰告白〉:「阮信,上帝互人有尊嚴、才能以及鄉土」,便是深信上帝透過歷史與祖先步履,把我們共同栽植於此。或許對未來的選擇,現今台灣仍存在不小歧見,然而透過一次一次的民主選舉,已宣示:憑著上帝給予的權,我們站在這塊土地上發聲;憑藉上帝之名,深信我們或高或低,必能站立得穩。



默想:

你曾否被人質疑過身分與資格呢?你憑藉什麼樣的立足點呢?

祈禱:

親愛的主,我們活在這世上,常被人質疑,也常自己懷疑自己,求祢堅固我們的心,幫助我們,不憑人的眼光行事,因我們深信,我們是因祢而站立得穩的。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年3月19日 星期六

《每日新眼光》2016/03/19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16年 03月 19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我像一個飢餓的人

參考經文:《 馬可福音11章12~14、20~26節》

第二天,他們從伯大尼回城;在路上,耶穌餓了。(馬可福音11章12節)

相傳主後3世紀,有一群土匪到傳道人聖勞倫斯居住的村莊打劫,要他把教堂裡的珍寶交出來。聖勞倫斯就靜靜走入村莊,把所有小孩、老人、軟弱無助的人集合起來,向土匪指著這群人說:「這些都是教會的珍寶。」他接著說:「但你們可以把金子拿走。」正如我們的主耶穌,聖勞倫斯認得什麼是真正有價值的。

或許我們會困惑,為何主耶穌會對一棵未到時令的無花果樹發詛咒,只因找不著果實,以致隔天無花果樹真的枯萎了。其實,這株枯萎的無花果樹,是主耶穌的行動劇,祂要告訴以色列人:你們是上主所栽種的,卻不願意結出果子,你們的主餓了,卻找不著果實。正如先知所說:「這是多麼慘的景況!我像一個飢餓的人,從無花果樹上找不到剩下的果子,在葡萄園找不到留下的葡萄。所有的葡萄和無花果都被摘光了。在這塊土地上,所有誠實正直的人都死了,對上帝忠心的人連一個都沒有。人人等機會謀殺;人人在陷害自己的同胞。」(彌迦書7章1~2節)

先知指責當時的以色列,你們怎會荒唐到結不出果子,讓上帝飢餓呢?這是何等悲慘呀!活在同一塊土地上,連一個誠實正直、忠心於上帝的人都找不著了。主耶穌使用相同的意象,挑戰我們:你的主餓了,你會怎麼回應祂呢?只有先從「對上帝要有信心」(馬可福音11章22節)開始,人若對上帝有信心,才會有自信,進一步才真能結出相愛的果子來。

在這兩段無花果樹記述之間,記錄著耶穌在聖殿裡行先知式的抗議行動,「推倒兌換銀錢的人的桌子和販賣鴿子的人的凳子」(11章15節)。這是用行動來比喻上帝審判的來臨,是主耶穌珍惜上帝的名,用來喚醒以色列的方式。親愛的朋友,如今的台灣社會,正如耶穌當初所面對的一樣,充滿罪惡,彼此對立仇恨、失去互信的基礎,而我們的孩子更常陷入疏於管教與暴力的狀況中。因此聖經告訴我們,過去許多看似無解的怨恨,需要真實的告白與尋求赦免後,才能取得彼此饒恕;唯有饒恕,才能讓我們的主止住飢餓。站在這塊土地,首先要對上帝有信心,更要對台灣有信心;唯有栽種一棵會長出饒恕果子的樹,我們才會更珍惜彼此,並尋見真正的價值。



默想:

我可以鑑別事物真正的價值嗎?我高估了什麼,又低估了什麼?

祈禱:

親愛的主,幫助我明白祢真正的價值,教我學會去評估,並且去看清每個人與每件事的價值,求祢讓我看見煤渣裡的鑽石,並明白表面的豐盛,與真實結出果子之間的差異。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2016年3月18日 星期五

《每日新眼光》2016/03/18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訂報退報 友善列印

2016年 03月 18日 發刊時間:每日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大衛之子啊,可憐我!

參考經文:《 馬可福音10章46節~11章11節》

許多人責備他,叫他不要作聲。可是他更大聲喊叫:「大衛之子啊,可憐我吧!」(馬可福音10章48節)

盲人巴底買大聲喊叫:「大衛之子啊,可憐我!」(馬可福音9章48節)讓經過的耶穌注意到他。此時,隨行圍在耶穌身旁的人卻想禁止他。這與下個場景──耶穌騎驢進耶路撒冷,沿途接受眾人夾道歡呼的風光場景,是多麼截然不同!當耶穌騎上小驢,緩緩進入耶路撒冷,也是與當時宗教、政治權勢者攤牌的時候。主耶穌用行動表達被長期統治壓抑百姓的心聲,祂展現的就像先知預言的那位:「看,你們的君王來了!他得勝,凱旋而來,卻謙虛地騎著一匹驢──騎著一匹小驢。」(撒迦利亞書9章9節b)

他們喊叫的是同一個對象:「頌讚上帝!願上帝賜福給那位奉主名而來的!願上帝賜福給那將要臨到的我們祖宗大衛的國度!頌讚歸於至高的上帝!」(11章9~10節)耶穌的行動成為公開的宣告,給宗教、政治的掌權者一個信息,這個信息在路加的描述中更突顯出來:「人群中有幾個法利賽人對耶穌說:『老師,命令你的門徒安靜吧!』耶穌回答:『我告訴你們,他們要是不作聲,這些石頭也會呼喊起來。』」(路加福音19章39~40節)

連石頭也要呼喊!為什麼呢?一個長期被視為卑賤、沒有自己名字(巴底買即底買的兒子)的人,在羅馬殖民政府長期苛捐雜稅下受罪,在宗教領袖保守嚴謹的律法教導中窒息難活,長期被看輕、打壓的苦難,眼前看不到一絲光明。如果土地與石頭會說話,也要為他呼喊。

1976年,在淡江大學的西洋歌曲演唱會上,李雙澤帶著一瓶可口可樂上台問著:「無論歐美或台灣,喝的都是可口可樂,聽的都是洋文歌,請問我們自己的歌在哪裡呢?」於是他拿起吉他唱起〈補破網〉。許多人認為這個問題才是台灣校園民歌的起源。當時的台灣,保釣運動剛過,戒嚴的政局無視社會底層的恐懼,於是鄉土文學、黨外運動、校園民歌與長老教會三篇宣言,都在這種壓抑氛圍下應運而生。至今,這喊叫仍持續著。2013年8月3日,因洪仲丘事件約10萬人走上街頭。2014年3月18日~4月10日的「太陽花學運」,起於一群大學生與公民團體不滿《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審查太草率,共同佔領了立法院。主耶穌會因這喊叫而「站住」,你也應該駐足去聽見,因為祂就是那位騎著驢、為要聽見這些呼喊而生的主。



默想:

我聽見了石頭在呼喊嗎?那是來自哪裡的呼求呢?

祈禱:

親愛的主,祢實在是憐憫的主,祢會為我們卑微的喊叫而停下腳步,求主幫助我明白,祢呼召我們的目的之一,就是去聽見來自土地的聲音,求主幫助我實實在在聽見,並且懂得停下腳步去回應。奉主耶穌基督的名求,阿們。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10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