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4日 星期六

《每週新眼光》2016/09/24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總會網站 訂報退報

2016年 第 3 季 第 13 週 發刊時間:每週六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摩西律法與真實見證 

參考經文:路加福音16章19~31節

16:19「從前有一個財主,每天穿著華麗的衣服,過著窮奢極侈的生活。
20同時有一個討飯的,名叫拉撒路,渾身生瘡;他常常被帶到財主家的門口,
21希望撿些財主桌子上掉下來的東西充飢;連狗也來舔他的瘡。
22「後來這窮人死了,天使把他帶到亞伯拉罕身邊。財主也死了,並且埋葬了。
23財主在陰間痛苦極了;他抬頭瞧見亞伯拉罕在遙遠的地方,又看見拉撒路在他身邊,
24就呼叫說:『我的祖宗亞伯拉罕哪,可憐我吧!請打發拉撒路用指尖蘸點水來涼涼我的舌頭吧,因為我在這火燄裏,非常痛苦!』
25「可是亞伯拉罕說:『孩子啊,你該記得你生前享盡了福,可是拉撒路從來沒有好日子過;現在他在這裏得著安慰,你反而在痛苦中。
26而且,在你們和我們之間有深淵隔開,人要從這邊到你們那邊去是不可能的,要從你們那邊到我們這邊來也不可能。』
27財主說:『祖宗啊,既然這樣,求你打發拉撒路到我父親家去;
28我有個兄弟,讓他去警告他們,免得他們也到這痛苦的地方來。』
29「亞伯拉罕說:『你的兄弟有摩西和先知們去警告他們,讓你的兄弟去聽他們吧!』
30財主說:『祖宗亞伯拉罕哪,那是不夠的。假如有人從死裏復活,到他們那裏去,他們就會悔改。』
31可是亞伯拉罕說:『如果他們不聽摩西和先知們的話,即使有人從死裏復活,他們也不會相信的!』」

拉撒路與財主的故事描繪出當時死後的世界觀與實際生活的細節,我們必須先了解當時的狀況與比喻的背景,才能進一步討論比喻的真理。

◆財主門口的拉撒路

為何有人會將拉撒路帶到財主的門口,這是怎樣的情形?路加福音16章19~20節指出:「從前有一個財主,每天穿著華麗的衣服,過著窮奢極侈的生活。同時有一個討飯的,名叫拉撒路,渾身生瘡;他常常被帶到財主家的門口。」從「窮奢極侈」的描述,我們也可以想像財主時常宴樂的情形。

當時,猶太人通常會在自家門前宴客,桌上擺上各樣美食,他們沒有個人的刀叉餐具,而是用手拿取食物,飲食前會先洗手(這也是為什麼路加福音11章38節提到「法利賽人看見耶穌飯前不先洗手,非常詫異」的原因)。此外,他們會在桌上放一疊麵餅,這餅不是拿來吃的,而是用來擦去手上的油膩(很像我們的紙巾),當賓客擦完手上的油膩,就會把麵餅往門口或矮牆丟去,這時門外的乞丐或狗就會過來撿食,這就是拉撒路在門口的原因。

耶穌用這比喻也透露出當時社會背景及民風:有錢的人極盡奢華,窮人只能撿拾丟棄之物來充饑。這種貧富差距的社會也形成人跟人之間的距離,一牆之隔,彷彿天壤之別,令人哀嘆。

◆人死後的世界

耶穌比喻中有暗喻,就是無論貧賤富貴,人終有一死。拉撒路死了,富人同樣也死去;只是兩人死後去了不同的世界。現在,我們先來談談當時的死後世界觀。當時猶太人普遍認知,人死後有審判,義人得提升至「樂園」(在亞伯拉罕的懷裡),惡人則在「陰間」(Hades,Shoel)的地獄火湖中受苦,而樂園與陰間則可以遙遙相望。因此,在比喻中耶穌以此描述財主與拉撒路死後的遭遇。這種觀念是在新約時代才有,我們在舊約中看不到如此比較性的死後世界;至於回歸樂園或回歸列祖懷抱,則是以色列人對死後的一致性看法。

「死後靈魂不滅」的觀點,也衍生出死後審判及永生的概念;而對摩西律法的遵循,讓世人用謹慎的態度面對今世的生命。因此,義人與惡人的結局就在摩西律法中產生決斷的關鍵。

在今天的比喻中,我們從富人與亞伯拉罕的對話看到一個滴水之恩的內涵,也可以想像富人看到拉撒路在祖先亞伯拉罕懷裡時,他可能想到兩件事:第一,他的為富不仁──當富人擁有財富、奢華過日時,他只顧自己,並沒有用他的錢財資助窮人或做一些社會公益。這讓我們想到,2014年台灣爆發頂新黑心油品案件,當時頂新的負責人仍以某慈善宗教的慈善人自居。因為在台灣,富人常可藉由捐贈或參與慈善活動來避免為富不仁的封號。儘管2015年底,頂新負責人在一審宣判無罪,但其商譽卻早已受損;而比喻中的富人,並沒有避開死後的審判,當他跌落陰間火湖受苦時,也不能埋怨所受的刑罰。

第二,他對受苦者的無動於衷──當富人看到拉撒路在樂園,也許想起過去宴樂時都看到拉撒路坐在門口。富人在世時或許沒有輕看拉撒路,卻從沒有邀他入座,或給他工作機會使其脫離行乞的生活;因此,在火湖中極痛苦的富人不敢多奢求,只求亞伯拉罕讓拉撒路給他一滴涼水。

不過,亞伯拉罕堅決回絕這個請求。於是富人在絕望中想到他還有5個兄弟都跟他一樣,擔心他們將來同樣受苦,懇求亞伯拉罕讓拉撒路(此名意思為「神是我的幫助」)回去警告他的兄弟快快悔改。亞伯拉罕說:「你的兄弟有摩西和先知們去警告他們,讓你的兄弟去聽他們吧!」(29節)當富人表示,那樣不夠,若有人從死裡復活成為見證,定能叫硬心的人悔改時,亞伯拉罕更明白指出:「如果他們不聽摩西和先知們的話,即使有人從死裡復活,他們也不會相信的!」(31節)

耶穌這個比喻,是針對那些譏笑祂的法利賽人說的。耶穌用整天奢華宴樂的富人都知道的事──真實見證勝過熟記摩西的律法,點出法利賽人的問題:「你們在人面前儼然正人君子,但是上帝洞察你們的內心;因為人所看重的,在上帝眼中卻是可憎惡的。」(15節)法利賽人想靠摩西律法得到義人的身分,更想從中得到將來樂園的永生,卻不知外在的宗教行為並不是永生的憑證。

許多時候,我們的信仰似乎來自約定俗成,好像自然而然。又如法利賽人想靠摩西的律法稱義,卻又擔心現有律法可能不齊全,因此衍生許多法條與規範,而變成作繭自縛。今天比喻中的富人,並不相信遵守摩西和先知的教訓能得救,因此為所欲為;而法利賽人則認為摩西律法是唯一的救贖,拚命鑽研律法,以致陷入律法主義的窠臼。真實的信仰需要我們去追尋和體驗,更需要與上帝建立密切關係,讓自己的生命成為真實的信仰見證。

討論題綱:

1.在平常生活中,你是否只顧自己而忽略了關懷他人?今天我們要如何表達我們對他人或對社會的關懷?
2.你認為,死後去的樂園(天堂)與陰間(地獄)是什麼樣的世界?今天我們要如何去面對?
3.耶穌在比喻中提到死而復活,是否在預表祂的將來?耶穌為什麼說:「即使有人從死裡復活,他們也不會相信的」? 

代禱事項:

1.請為你周遭的弱勢者代禱,並向上帝尋求關懷他們的方式。
2.請為慕道友或對信仰認識不深的弟兄姊妹代禱,讓他們能更認識上帝。
3.請為社會的公益活動代禱,讓這些社會關懷能真正落實到需要的人身上。

祈禱文:

慈愛的主,求祢敞開我們的心,祢要我們不要單顧自己的事,也要關心周遭需要關懷的人,求祢讓我們從心裡發出基督耶穌的愛,真實去關心和幫助這些弱勢的人,讓我們的生命充滿神的話語和教導,使我們能謹慎所行,不被世俗綑綁以致走上不行仁義之路,最後如富人一樣陷入地獄火湖中,懊悔不已。求祢讓我們犯錯時能快快悔改,將生命完全交託,成為祢真實的見證。奉主耶穌的名,阿們。 

行動參考方案:

1.在你的教會周遭有沒有街友?列出教會可具體提供哪些幫助,並照可行的方案去落實。
2.羅列出教會對弱勢團體或個人的關懷計畫,編列實質的預算和組織,對他們定期或持續關懷。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06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