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5日 星期六

《每週新眼光》2014/10/25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總會網站 訂報退報

2014年 第 4 季 第 04 週 發刊時間:每週六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用什麼陪伴生命? 

參考經文:馬太福音22章34~46節

22:34 法利賽人聽見耶穌堵住了撒都該人的口,他們就聚集。 35 內中有一個人是律法師,要試探耶穌,就問他說: 36 「夫子,律法上的誡命,那一條是最大的呢?」 37 耶穌對他說:「你要盡心、盡性、盡意愛主你的神。 38 這是誡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 39 其次也相仿,就是要愛人如己。 40 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 41 法利賽人聚集的時候,耶穌問他們說: 42 「論到基督,你們的意見如何?他是誰的子孫呢?」他們回答說:「是大衛的子孫。」 43 耶穌說:「這樣,大衛被聖靈感動,怎麼還稱他為主,說: 44 主對我主說:你坐在我的右邊,等我把你仇敵放在你的腳下。 45 大衛既稱他為主,他怎麼又是大衛的子孫呢?」 46 他們沒有一個人能回答一言。從那日以後,也沒有人敢再問他什麼。

◆基督信仰是行動的信仰

宣教使上主國度不斷拓展,這是值得教會用心去思考的使命,特別在不同的時代中,面對多樣及多元的社會,如何意識到宣教行動的適切性更是重要。長久以來,教會普遍認同宣教應該是一個追求質量並重的運動。宣教追求量,直接反應在信徒和教會數量的增加,這是理所當然的;然而,宣教更應追求質的增加,注重信徒的造就、裝備及宣教的使命感。

宣教更是生命的陪伴,因此我們可以用生育和教養孩子來理解。因為每一個初信者都像是信仰中的嬰孩一樣,進入教會後,面對教會種種是一無所知。初信者在離開過去的宗教信仰後,大部分會問:「在我的基督信仰生活中,我可以做什麼?」我們或許欣然帶領慕道友來到教會,但我們是否預備好陪伴他長大成熟?帶領和培育對教會宣教的使命有同樣重要的意義,我們除了有一套好的課程及方法外,還需要什麼?

◆力追求生命分別為聖

馬太福音22章34節中提到法利賽人,這是在福音書信中經常出現的角色。「法利賽」原文是「分離」的意思,指一些為保持純潔而與俗世保持距離的人,與撒都該人追求俗世的權力及物慾相對。他們是猶太人在第二聖殿時期的一個政黨,同時也代表對信仰某一種思想流派。法利賽人的運動初衷是好的,他們為了保存信仰,有些人開始願意專門研究上主的律法並教導別人。所以「法利賽」最初分離的意思是「願意分別為聖」,是保持純潔而與俗世保持距離的人。因此,當時有很多虔誠的人,開始投入法利賽人的運動裡。他們墨守摩西律法,他們有嚴密組織,互相稱同胞。羅馬時期的法利賽人,更是激烈反對希臘化猶太教。

關於文士與律法師的角色,在以斯拉以前,只有祭司學律法、教律法,當時律法是包括十條誡命、儀文律法、摩西的律例和規條。以斯拉以後,祭司們漸漸捲入政治,少有時間研究律法。後來歷史發展中,有一班學者專門學習律法、解釋律法,和教授律法,他們有時稱文士或律法師。拉比是對他們的尊稱,是「夫子」的意思。他們工作分為:1.研究和解釋律法;2.以律法教授希伯來青年;3.解釋律法的疑問和律法訴訟;4.參與在宗教性的審判。

不論是法利賽人、文士或律法師,在某層面上是相當屬靈的人,因為他們極力追求生命中的分別為聖。因此在律法的發展上,猶太信仰把摩西五經中的律法與訓誨整理成繁瑣的條文,區分可做之事與禁止之事。法利賽人恪遵舊約聖經的教義,嚴守律法,文士則注重解釋與教導。然而,耶穌卻把所有誡命的精神歸納為兩條:一是人與上主的關係,二是人與人的關係,並說:「這兩條誡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總綱。」耶穌提到誡命的核心就是愛。

然而,想遠離世俗主義的律法師與法利賽人,卻是掉入律法主義。若說世俗的愛太泛濫和放縱情慾,高舉肉體的享受過於一切;那麼,法利賽人的問題則是把律法條文看得比人和上主更重要。法利賽人並非不愛上主和愛人,只不過他們只想到透過律法教人愛上主和愛人。但是,愛人跟愛上主並非用「教條式的教」可以做得到的。

◆用新眼光去宣教

談到宣教就讓人不禁想到保羅,對於哥林多教會,保羅一直認為他們是信仰中的小孩。台灣人有時稱生育為生孩子,有時戲稱「做小孩」,這讓我想到現在的生育政策。大家都知道台灣社會邁向老化,政府因此鼓勵生育;目前的政策是生育後可領到一次補助款。這看來似乎是利多,但問了許多剛結婚或已生一胎的夫妻,想生孩子的意願並不高。原因不在於補助,而在於養育過程要付出的心力和精神實在太高了。政府現在比較像在鼓勵大家「做小孩」,而不是「養育小孩」。因為大環境並沒有看到政府對父母養育小孩提供有利的條件,不僅沒改善,甚至愈來愈糟糕。

信仰可以用虎爸和虎媽的高壓管教方式來教嗎?我們到底只是要「做宣教」,或是帶一個人因「愛上主而愛人」,成就信仰對生命的改變?我們看重宣教策略與方法,教會慢慢也提供一個造就系統,能使人認識信仰,進而活出信仰。有了裝備和帶領人的課程對初信都很重要,但如果只是教條式的教,我們很容易就變成另一種型態的法利賽人。因為法利賽人的律法很多,卻是以「教」人為使命,而成為教條式的教。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耶穌同樣也教導門徒,然而卻是用愛來教導,因而帶有權柄,並讓人覺得驚奇。

愛小孩是所有養育的基礎。今天的經文,耶穌提醒我們生活上的應用,初信者到基督徒中間有個距離,而彌補這個距離的,不是律法而是愛。一時吸引人的活動和佈道會,似乎都不是很困難,困難是新人的造就和團契生活的長期支持。這就好像生下一個小孩是一時,但教育一個生命成大成熟,需要長久的時間。一個初信者生命的成長不是一天或一年,因此教會是否有預備好,要長期陪伴這些初信者呢?陪伴的服事和造就訓練,這些還是方法;要真心陪伴一個人,唯獨從愛上主和愛人而來,這愛使我們能看到長期陪伴初信者的責任和重要。我們是否有學像基督單純愛上主與人心志,成為領人及陪伴的基礎?

討論題綱:

1.請分享教會生活中,讓你高興和難過的經驗?

2.請分享自己信仰成長過程的經驗,哪些事對你的信仰成長有關鍵的影響?

 

代禱事項:

1.請為所屬教會帶領慕道友事工代禱,願大家能從自身對上主的愛的經驗,帶領周邊的朋友認識信仰!

2.請為身邊的左鄰右舍禱告,願我們成為他們認識福音的機會,教會能以包容與耐心對待他們,更提供一個健康的信仰成長環境。

祈禱文:

愛我們的上主,感謝祢帶領我成為基督徒,也懇求聖靈的力量,使我能把握時間,結出福音的果實,讓周圍的人得到屬天的祝福。懇求祢讓我學習如何在適當的機會,向那些需要的人分享福音的好處。祈求祢幫助我們,有智慧的眼光,來看我們一生的年日,把握生命的機會,學習用基督的愛,去愛每一個靈魂。奉主耶穌的名求,阿們!

 

行動參考方案:

1.陪伴人需要傾聽和接納,讓自己不要說很多,而是聽一個人生命低潮的經驗,試著用耶穌的愛擁抱和接納人生命不完全的部分。

2.向認識的朋友分享自己與神相遇的信主經歷,並分享自我生命改變的經驗。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epap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06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