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4日 星期六

《每週新眼光》2021/07/24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總會網站 訂報退報

2021年 第 3 季 第 04 週 發刊時間:每週六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分享是唯一的神蹟 

參考經文:約翰福音6章1~21節

6:1 過了些時候,耶穌渡過加利利湖(又稱提比哩亞湖)。 2 有一大群人跟隨他,因為他們看見了他治病的神蹟。 3 耶穌上山,與他的門徒坐在那裏。 4 那時候猶太人的逾越節快到了。 5 耶穌抬頭,看見一大群人到他跟前來,就對腓力說:「我們到哪裏去買食物,好讓這些人都吃飽呢?」 6 他說這話是要試驗腓力;他自己已經知道要怎麼做。 7 腓力回答:「就是花兩百塊銀子去買餅也不夠每人吃一小塊!」 8 另外一個門徒,就是西門‧彼得的弟弟安得烈,上前說: 9 「這裏有一個孩子帶來了五個大麥餅和兩條魚,可是哪裏夠分給這許多人呢?」 10 耶穌吩咐他們:「叫大家坐下。」(那地方草很多。)大家都坐下,單是男人,總數約有五千。 11 耶穌拿起餅,祝謝了,然後分給坐著的人,魚也是這樣分了;他們都盡量吃。 12 他們吃飽後,耶穌吩咐門徒:「把剩下的零碎都收拾起來,不可糟蹋。」 13 他們就把五個餅的碎塊,就是大家所吃剩的,收拾起來,一共裝滿了十二個籃子。 14 大家看見耶穌所行的神蹟,就說:「這個人一定是那要到世上來的先知!」 15 耶穌知道他們要拉住他,強迫他作王,又獨自避到山上去了。 16 傍晚,耶穌的門徒來到湖邊, 17 上了船,向對岸的迦百農出發。那時候天已經黑了,耶穌還沒有來到他們那裏。 18 忽然,狂風大作,浪濤翻騰。 19 門徒搖櫓,約走了五、六公里,看見耶穌在水上朝著船走過來,就很害怕。 20 耶穌對他們說:「是我,不要怕!」 21 他們這才歡欣地接他上船;船立刻到達目的地。

◆貧乏的慾望

約翰福音6章的段落,是從兩則耶穌行神蹟的故事展開。在約翰福音書的編輯手法中,有故事,代表新主題的開始。新的故事發生在加利利,這是約翰福音書中唯一記載耶穌在加利利地區發生的事。這與第5章以耶路撒冷為背景,癱瘓得醫治的神蹟故事顯然有些差異。第5章的神蹟,是藉由在安息日醫病的討論,關注那些比較理念性的問題,包括舊約預言的應驗、有關律法與權柄的爭辯,以及耶穌宣稱祂是父上帝的兒子所帶來的神學含義。

耶路撒冷是首都,所以讀起來政治味道比較濃厚,討論的問題比較艱深。有別於耶路撒冷的城市人,加利利人多數是勞動的工農階級,即使勤奮工作了一整天,賺取的所得還是常常無法讓全家人溫飽。窮困的加利利人所關心的,是現實的「如何吃飽」的問題。面對這一大群肉體飢餓、心靈不安,渴望耶穌行神蹟治病的加利利人,耶穌怎麼帶領他們走出埃及奴役生活的貧乏陰霾,賜下一個可以支撐他們活下去的永生糧食呢?

◆害怕的慾望

面對著群眾,耶穌回頭挑戰門徒腓力:「我們到哪裡去買食物,好讓這些人都吃飽呢?」腓力一聽退後三步,回答:「就是花上一個工人6個月賺的工資兩百塊銀子去買餅,也不夠他們塞牙縫。」當然,我們不清楚門徒身上有多少錢,只清楚腓力連想都不想,就直白拒絕耶穌。他覺得沒有必要去為奢望神蹟的群眾負責,因為再多的餅,對這一大群人來說還是不足,拿出去一點用處也沒有,倒不如留下作為明日面對「萬一」時的需用,還比較實在。

耶穌時代的加利利人,多數是連今天都不得溫飽的人,渴望吃飽的滿足感,讓他們對神蹟充滿期待。也因為期待耶穌忽然行神蹟,他們沒有預備就跟隨祂走了更遠的路,當然不會為明日的萬一作預備。面對飢餓的群眾,耶穌心裡已盤算好要怎麼做,卻還是丟問題給門徒,看他們如何面對。此舉同時也暗示,門徒為過多的萬一擔心,只想著自己的明日,卻忘記今日人們的需要,這是不應該的。因為這「萬一」,正是隱藏在我們靈魂深處對上帝的不信,對明日的害怕與恐懼。當這恐懼緊緊抓住我們,就會使我們過度自我封閉,不敢去愛、去付出,更不敢擔負我們應盡的責任。

就在腓力尷尬的時刻,安得烈及時帶著一個打算出遠門,卻和群眾被耶穌吸引而跟隨的孩子來耶穌面前,說:「這裡有一個孩子帶來了五個大麥餅和兩條魚。」當時的大麥餅是十分粗俗的食物,單吃難以下嚥,所以總是會配著鹹魚干吃。雖然這孩子被耶穌的行動鼓舞,願意「冒險」分享,「可是哪裡夠分給這許多人呢?」安得烈這樣憂心著。耶穌卻不這樣想,祂接受了孩子的慷慨分享,吩咐大家坐下,慎重舉起手中那少少的五餅二魚感謝上帝。也不知怎麼一回事,那五餅二魚竟滿足了超過5000人的食量,甚至有餘。耶穌吩咐門徒把剩下的零碎收拾,還收滿了12個籃子。

耶穌滿足了群眾的需要,群眾對耶穌的回報,就是要推舉祂作王來管理他們。但耶穌拒絕權力,獨自一人遠避到隱密的山上。沒有耶穌在身邊的門徒,只好先搭船渡湖回迦百農。人生總是會有許多的「萬一」,在這趟他們習以為常、夜渡加利利湖的船路上,他們遭遇大風浪的翻騰耽延。直到耶穌走在水面,以基督的態勢表白:「是我,不要怕!」門徒才歡心地接祂上船,他們的心也穩妥進了信仰的避風港

◆分享滿足慾望

這兩個神蹟的故事,近代主張「去神話化」的釋經學者分別作出了新解釋,認為第一個神蹟是因為孩子的分享,激起了每一顆恐懼、保守的心,讓每個人都願意分享。最終,只要每一個人都願意給出,就不會發生不足。這與教會聚餐類似,一人提供一道菜,吃到最後都會豐盛有餘類似。第二個神蹟,有學者認為19節「在海面上走」(和合本),在希臘文亦可譯為「沿著海邊走」,主張耶穌根本沒有行走在海面上。

然而,神蹟就是神蹟,何必以理性合理化解釋?即便是合理化解釋,神蹟還是具有令人驚異不解的本質。若沒有上帝的感動與奇妙作為,群眾會因為一個孩子的小小作為,而有如此大的迴響嗎?耶穌渡海若不是神蹟,能為祂的門徒帶來信心與穩妥嗎?神蹟之所以重要,不在於它的奇異或理性,而在於人是否感受了上帝奇妙的慈愛與幫助,因此交出「我」的生命主權,讓信仰改變自己的作為。若沒有這種感受,就算再特殊、再神奇的作為,都不會是神蹟。

耶穌行的這些神蹟,會是今日教會能經驗的神蹟嗎?焦點或許不在於耶穌行神蹟,而在於我們怎麼讓教會這艘船接受耶穌進到船上,作我們的主!當我們願意把為明天留的「少少」預備,按著耶穌的教導、奉祂的名給出去,神蹟就不是過去式,而是現在進行式。

討論題綱:

1.請分享,你為何如今還願意在教會的群體中跟隨主耶穌?

2.請分享,你曾以什麼行動跟隨主耶穌,來展現你對祂的信心?

3.請分享,不同教會之間,為何難以建立同工、互助的關係?

 

代禱事項:

1.為自己禱告,求主耶穌讓我們有願意給出的信心,讓祂以神蹟來成就更多救恩。

2.為中會和族群區會代禱,求主幫助中、區會的組織更有效能,可以促進教會彼此連結、互助,成就上帝的心意。

3.為關懷弱勢族群福利的機構代禱,如:勞工關懷中心、海員/漁民服務中心、基督教恩友中心、芥菜種會、安德烈食物銀行……等。

祈禱文:

主耶穌,我們可以和祢一樣,將少少的擁有,以感謝的心高舉獻上嗎?主耶穌,我們可以放棄自我的主權,不計算、不擔憂明天的風暴,毫不害怕地迎接祢上我們的生命之船,讓我們的生命之船由祢掌舵嗎?唯有我們承認祢是主,我們才能經驗復活的神蹟,奉祢的名禱告,進入穩妥的「阿們」。主啊,求祢幫助我們。阿們!

 

行動參考方案:

1.每一年,各教會均要繳交和會報告書給中會、族群區會,可知各教會年度均有結餘,中會可運用這些結餘款來成就什麼事工?

2.若規定各教會結餘款都要上繳中會,教會可以如何調整運用會友的奉獻?

 

取消訂閱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webmast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06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