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8日 星期六

《每週新眼光》2023/07/08

新眼光首頁 線上聖經閱讀 總會網站 訂報退報

2023年 第 3 季 第 02 週 發刊時間:每週六發刊 單位: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由我,由不得我 

參考經文:羅馬書7章15~25節a

7:15 我竟不明白我所做的;因為我所願意的,我偏不去做;我所恨惡的,我反而去做。 16 我若做了我不願意做的事,我就不得不承認法律是對的。 17 既然這樣,我所做的並不真的是我在做,而是在我裏面的罪做的。 18 我也知道,在我裏面,就是在我的本性裏面,沒有良善。因為,我有行善的意願,卻沒有行善的能力。 19 我所願意的善,我偏不去做;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反而去做。 20 如果我做了我不願意做的,就表示這不是我做的,而是那在我裏面的罪做的。 21 因此,我發覺有一個法則在作祟:當我願意行善的時候,邪惡老是糾纏著我。 22 我的內心原喜愛上帝的法則, 23 我的身體卻受另一個法則的驅使─這法則跟我內心所喜愛的法則交戰,使我不能脫離那束縛我的罪的法則;這法則在我身體裏作祟。 24 我真苦啊!誰能救我脫離這使我死亡的身體呢? 25 感謝上帝,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他能夠救我。我的情況就是這樣:我自己只能在心靈上順服上帝的法則,而我的肉體卻服從罪的法則。

◆「我」的掙扎

動畫中的人物在面臨兩難的抉擇時,常會出現天使與魔鬼的角色在他耳邊說話,以表達其內心的對話與掙扎,同時表達選擇做與不做的兩難。當人物做了良善的決定,魔鬼就會消失,反之亦然。這樣的畫面讓人很容易明白,人物的選擇與後續的發展方向。今日的經文中,保羅說:「我所願意的善,我偏不去做;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反而去做。」(羅馬書7章19節)我們彷彿看到保羅在天使與魔鬼的意見中做選擇的畫面。

保羅以第一人稱「我」,闡述掙扎與矛盾的信仰生活。這個「我」,究竟是指在大馬士革遇見主以前的掃羅,或是在大馬士革經歷主以後的保羅呢?當我們進一步閱讀經文,會發現這個「我」何嘗不是在信仰旅程中有所掙扎的每個信徒。保羅說:「我有行善的意願,卻沒有行善的能力。」(18節b)這句話似乎很難被基督徒理解與接受,因為人信主後,豈不因信稱義,被聖靈充滿嗎?怎麼會有行善由不得我的情況呢?於是,當有信徒對某些事猶疑不定時,難免被教會責備缺乏信心,或被斥為小信的人。然而,其信仰掙扎並不會因為被責備而消失。

◆人性的掙扎

平心而論,誰沒有過懷疑與掙扎呢?即便聖經中偉大的信心模範亞伯拉罕,也曾因害怕而說謊(參閱創世記12章11~13節,20章1~2節)。耶穌的門徒彼得,不也曾三次不認主嗎?彼得曾在約帕得到異象,明白在上帝面前沒有不潔的人,而為羅馬的百夫長哥尼流全家施洗(參閱使徒行傳10章),卻也曾在面對耶路撒冷教會代表時,不敢與外邦弟兄同席(參閱加拉太書2章11~14節)。從這些信仰模範的言行中,也印證了保羅所說,人心裡的善常由不得自身去行出來,而人心中不願意做的,卻反倒去做了。

相信大多數人都有類似經驗,明明知道是不好、不可以做的事,最後還是去做了,甚至為做這事找藉口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事實上,這是自我蒙蔽,不願承認與面對自己的缺失。羅馬書7章15~25節,不僅讓我們看見保羅的掙扎,也幫助每個真誠面對信仰和生活的信徒,真實看見自己的掙扎。儘管每個人掙扎的程度與關注焦點有所差異,但這種「由我,由不得我」的情況,確實在我們的生活中持續發生。很多時候,我們或許會輕易將其歸咎於罪,落入善惡二元論的觀點,好像這樣想會讓我們覺得好過一點。然而,保羅卻不是要讓我們陷入二元論中,而是強烈表達出人被罪挾制的掙扎,靠自身並無法掙脫。這必死的肉體,唯有倚靠救恩,才能存活。因此,保羅最後以「感謝上帝,藉著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祂能夠救我」(25節a),作為此段論述的結語。

◆上帝的救恩

保羅最終所要表達的,就是上帝的救恩。人在落入善與惡的抉擇時,常常順從惡而行。就如保羅說:「我所願意的善,我偏不去做;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反而去做。」這就好像人格分裂一般,那個行惡的「我」是分裂出來的「我」,已被罪挾制住,受到罪的指揮,但這個「我」卻不是真正的「我」,只是我的其中之一。透過保羅的論述,法律成了判斷我們的法則。在法律之下,我們才意識到自己所行的是不正確的,因為法律使人知罪,而這個法則最終指引的方向卻是朝死亡靠近,因為罪的代價是滅亡。

唯有上帝恩典的救恩,能夠藉著主耶穌基督拯救我們。即便我們處在惡中,又向惡靠近,然而上帝憐憫我們,藉著耶穌基督使我們與上帝能恢復合宜的關係。就如保羅所說,誰能使我們與基督的愛隔絕呢?無論是死,是活,都不能使我們與上帝的愛隔絕(參閱羅馬書8章38~39節)。上帝沒有因為我們向著罪走的肉體與行為,就定我們的罪,反倒藉著耶穌基督挽回我們。也因此,保羅才會說,唯有主耶穌基督能救我們脫離必死的身體。

◆倚靠聖靈往善行走

保羅這麼說,並不表示我們什麼都不用做,單單倚靠耶穌就好。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曾指出,我們既是義人也是罪人,藉著耶穌基督的救恩,我們靠這恩典稱義,卻無法免除我們依然是罪人的身分。因我們心靈固然願意順服,肉體卻往往不受控制,並不會因我們已經受洗成為基督徒就全然改變,我們依然會落入「由我卻又由不得我」的掙扎中。也因意識到自身的掙扎,我們更需要倚靠聖靈的幫助,使我們能往善靠近,而漸漸遠離惡。

這個善惡的拉鋸戰,常在我們的內心上演。一旦我們鬆懈了,心就可能向惡偏一些。當我們發現連自己的意志都無法勝過惡時,唯有親近上帝、倚靠聖靈的幫助,才能藉著基督的救贖恩典,使我們脫離罪的挾制,為必死的身體開創一條新的活路。

討論題綱:

1.請分享,你在信主後,有哪些事是你不願去做卻又去做的?回首過往,現在的你會如何做?

2.若你受責備為不信或小信的人時,你會如何回應?

 

代禱事項:

1.為所有面對信仰掙扎與懷疑的弟兄姊妹禱告,願他們被接納而不是被責備。

2.為自己能夠在人性的交戰中往良善靠近,深刻體驗因為有基督的愛帶來盼望與永恆的生命。

祈禱文:

愛我們的主上帝,在我們還作罪的奴僕時,祢就愛我們,沒有撇下我們,反倒差遣祢的愛子耶穌基督成為我們的救贖。即便我們常在善惡中徘徊,即便我們常做了不想做的惡事,祢仍然未曾離棄我們,願意一次次將我們挽回,使我們經歷耶穌基督的救贖恩典,使我們這因罪必死的肉體,仍得到永活的應允。奉主耶穌的名,獻上我們的感謝祈求,阿們。

 

行動參考方案:

1.誠實面對自己的掙扎,接受自己會做出不想做的惡之事實。當體悟到做錯事時,願意回到主面前祈求幫助,往後能努力朝善前進。

2.尋找信仰的同伴分享你的掙扎,並彼此鼓勵,學習分辨生命中的勇氣與愚蠢,自卑與自謙,自由與放縱所帶來的不同結果。

 

取消訂閱

台灣教會公報社版權所有,關於電子報發送有任何疑問,請連絡 webmaster@mail.pct.org.tw

臺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 10647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69巷3號 電話:02-23625282
Copyright 2006 © www.pct.org.tw All Rights Reserved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